德媒调查:华为德国总部涉嫌违反德国居留法和劳动法
华为在杜塞尔多夫的德国总部被爆有很多中国员工没有工作签证却在这里工作,涉嫌蓄意侵犯居留法。另外,996加班文化也不符合德国职场文化和劳动法规定。这是德语媒体最新的调查文章。文章首先从加班文化着手:德国十月份的晚上7点,天已经黑了,但是杜塞尔多夫Hansaallee的华为总部,几乎所有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在办公桌边忙碌的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在办公室解决三餐,并且经常加班到深夜,这显然不符合德国的劳动法。
另外,一些员工带着食品袋离开主楼,沿着死胡同走入一条不起眼的办公楼:Schießstraße 68。据说在左侧的一楼有一个华为的访客区,但是事实这里并不是访客中心,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华为员工的工作场所。而这些人显然没有德国的工作许可证,涉嫌违反德国居留法。德国法律规定:在“持续重犯”的情况下,此类违规被视为刑事犯罪,责任雇主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德媒采访了两个印度的前华为雇员,他们向媒体说明了他们如何在德国开展项目。根据他们的陈述,两人都受雇于华为的印度子公司。而他们的德国签证上都注明不允许就业。其中一人表示,他从2018年开始,为华为和1&1 Drillisch的一个项目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在位于Schießstraße68的大楼工作。另一名印度雇员说,他于2015年开始在慕尼黑华为上班,也在“访客区”工作。他在那里为德国客户创建了报价单和演示文稿。
华为在德国的前雇员证实了印度同事的描述。据说很多人没有在德国的工作许可。有些带有所谓的申根C签证,但是这个签证只有商务旅行的权利,例如参加会议。还有一些员工只有适用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作签证。
在杜塞尔多夫的约1000名华为员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公司的信息是30%来自中国。但是华为不知道其他国家同事的来历,但是保证所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员工遵守德国劳动法,并确保其工资在德国纳税。当被问及来自其他国家同事持哪些签证来德国时,华为没有回答,只是表示符合“全球签证合规系统”,基本是员工自己负责签证。而华为会定期检查其雇员是否符合签证规定。而据德媒的调查,如果华为在德国接到订单,总部会迅速从深圳的中国总部或印度派遣IT专家。并从英国或法国撤出有关人手。最初根本没人关注工作许可的问题,据几位受访者描述,大约50名主要来自中国的员工常年活跃于“游客区”。他们从事招标,测试和培训计划,并帮助开发新系统,例如Telekom和Vodafone的项目。但是这显然不符合德国居留法,因此海关曾于2016年和2017年两次拜访了杜塞尔多夫总部。后来,华为为了确定没有违反居住法的行为,于2017年在第二次海关临检后在Schießstraße租了办公室。通过这种方式,“访客”与主楼的正式员工分开了。
在Hansaallee上主楼的侧门上贴着一个不起眼的标志,纸条上有中英文警告:“如果您没有有效的德国工作签证,请前往我们的访客区。地址为Schießstraße68。“自2017年7月19日起生效。
一位前经理说,华为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访客区”,就是和主楼独立的单独办公楼层或附近的单独建筑。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否有这样的区分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在这里工作。
华为则简洁地解释说,“访客区”专门供“出差员工”使用。
职业健康与安全当局已经行动了好几次
对于德国的华为来说,除了签证问题,还有过度加班的问题。如果您晚上经过华为总部,您会发现,即使在晚上十点还有很多人在加班。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工作的时间更是漫长:有些会议是在深夜,有时在周末。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部门采取了多次行动,以监督法律允许的工作时间的遵守情况。如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政府确认,当地的贸易监督办公室收到了两起关于华为慕尼黑工厂工作条件的投诉:2017年和2019年。当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她有些含糊地指出,法律规定雇主必须记录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特别是傍晚和周末。据调查,慕尼黑的华为被调查后,推出一种电子时间记录系统。但到目前为止,时间记录显然对员工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只记录上班时间,不记录下班时间
显然,中国雇员自己没有向当局投诉。接受德媒采访的那些员工是这样解释的:存在语言障碍,不知道德国的劳动法。另外很多中国人也不愿失去在德国的工作。
每个人都需要的转账账户比价:
点击直达德国转账账户比价器
有了收入注意投资理财,第一步就是开一个投资账户DEPOT,推荐
https://www.financeads.net/tb.php?t=17028V274449902B&https=1https://www.financeads.net/tb.php?t=17028V274449902B&https=1
每单固定手续费1欧的手机投资账户tradere public, 目前德国收费最低的投资户头,非常推荐。
其他投资账户参考:
点击直达德国投资账户比价器
不了解的就不多说了,说说有可靠来源的事情。身边在他们家上班的朋友说,某些部门领导直接说你是中国人就得加班,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文化,德国雇员可以不用加班,这也是他们的文化,如果不满意就走人。我觉得加班给高薪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尊重和平等,否则就不要惊讶有人说这样的公司如果成为世界主流那是一场灾难。 huawei把通讯行则几乎搞死,本来高薪高学历的工作,变成白菜,低价倾销差点形成垄断。 还输出996,35岁滚的文化。如果你在huawei工作,当然可以维护华为。但是如果你在德国公司工作,如果这样的企业垄断世界,变成标杆。那大家都倒霉。 虽然德媒现在爆出来不怀好意,我还是觉得华为这样的不把员工当人的公司必须要被惩罚,在中国没人管得了他,至少在德国要让他摔个跟头 打黑工,少报税,非法逗留,这个是十几二十年前用来打击中餐馆的手段,居然用来黑一个世界级的跨国企业。仅从业务量推测,每年交的地税,国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才是大头。员工的那点开支根本不值一提。况且支付员工在德工资可以作为上述税种成本抵消掉。至于医疗保险等,就算商务活旅游签证,也是要交的。 实在想不起华为这么干的动机。德媒这次抹黑真是手法太low,缺乏常识,到底是德国没人了,还是欺负中国没人了。鄙视{:10_561:} 本帖最后由 江南一屁 于 2020-11-4 21:48 编辑
劳动者需不需要保护 当然需要。 但是现状就是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策是成功的。就像王安石变法,很多东西理论上看起来都好,执行下去完全走样,适得其反。
所谓的劳动保护 不是政府一声令下 说保护就保护了 所有看似对劳动阶级有利的政策 其实都是有隐形成本的 关键就是要看这个成本谁来付?如果是真的从资本家口袋里合理的转移到了工人手里,那还算有点效果。
但是现实是,这个成本最终还是劳动者自己承担了,而且还是变本加厉。劳动者貌似享受了福利 结果最终还是都要吐出来 中间还要被政府和资本家割去一大块。因为这些福利的资金来源不是通过向资本家劫富济贫,而是通过发债。
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就是 政府制定政策项目中承诺各种利益和保护,这些都要花钱,但是所有政府向资本家征税的能力和动机都很弱,而且这些年是越来越弱,就是说税收根本cover不了承诺的保护和福利。最后只能通过发债来解决,而这些债务最后还是普通人通过税收和通胀来承担。
最后造成的是越多的福利保护 就造成越多的负债 最后普通人的负担就越来越重。资本家短期好像在政策上吃了亏 但是长期来说赚翻了。因为资本避税和抵御通胀的能力都远远搞过劳动者,因为他们可以雇佣专业的税务法律人才,大公司可以轻松拿到巨额贷款(新创造的货币), 获取金融资产和对冲风险的能力都永远超过普通人。纵观过去几十年,资本家长期来说的确就是高负债政策的最大获益者,因为绝大多数的通胀都再金融资产领域,资产连年暴涨,而金融资产绝大部分都是再资本家而不是普通人的手里。
所以,真正造成不公平的90%以上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货币政策。 在这样一个极度不公平的货币制度下,所谓劳动保护政策不是真的劫富济贫,而都是普通人被忽悠着借了一笔永远还不完的高利贷,自己拿一点点,然后顺便给国家贡献一大笔开销,再帮资本家吹一波资产泡沫。不但不解决问题,现实造成的效果反倒是加大了贫富差距。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可以亲眼看到的现象,即使是在劳动保护健全的德国。所以所谓的社会主义还是自由市场主义,都是假象,真正的万恶之源在于货币政策。一句话,如果福利的资金来源不是真正通过来自富人的税收 而是通过发债,那再多的福利不是福利而是进一步的剥削。
limit 发表于 2020-10-29 18:09
不排除干违法的事儿,伊朗什么那是上亿大生意外加邦交,还有点可信度
但德国不至于在黑工,非法逗留,上 ...
当然有动机。。。。
华为之前的做法是用限制性短期工签进来,就是作为external的劳工,不缴纳本地的社保等,避免员工换了长居跑路(这个之前在论坛有好多华为的员工通过自己偷偷补交社保60个月以后偷偷申请长居)
现在改成商务签证进来,就算你私下想缴纳社保申请长居都没有可能了。而商务签证到底能做什么一直都是灰色地带,只是管的严不严而已,比如美国就卡的极其严格,出差美国入境的时候都要求回答你在美国要做什么,你只能说开会培训,如果说做项目,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人力成本你以为只是工资?华为最“值钱”的是这些不得不996的员工。 华为法务部几乎是国内最精英的法律工作人员,据说每年上亿的法律经费。以华为到处撒比做赔钱买卖的财大气粗,不可能为了贪图少报税这点小利,故意犯这种错误。德媒杠华为无所谓,但用这么低级的手法,简直就是太瞧不起人,杠的格局不够大呀。。。 学习蓝猫 发表于 2020-11-4 16:42
你这种人以前叫工贼
不是叫工贼,就是工贼,而且这种人现在依然称作,工贼 雇佣关系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体现,愿打愿挨,挤破头往华为里进的难道不知道996,不知道行军床?不都是奔着高薪去的么?即便进去发现分红什么的有猫腻,你对自己能力有信心,外面大厂多的是,随便跳好了。
至于为什么本地华人在华为地位低,这还用问么?因为可替换性强呗,大部分应届进华为的都是实在找不到工作,进去混个签证,做的东西跟核心根本不搭边,售前,售后,整理个文档,起草个合同,成天出差跑来跑去那种,你不做后面有人排队等着呢。地位能高哪去? 华为不过加班是很厉害,根据现在给的外包合同的现在在里面干的一个同事说,每天几乎是10-12个小时工作,在家办公的话那更是到凌晨1两点都正常。 德国出差人员都有目的国当地的工作许可吗?所有的出差人员是不是涉嫌在目的国非法工作? suncola 发表于 2020-10-28 11:21
德国出差人员都有目的国当地的工作许可吗?所有的出差人员是不是涉嫌在目的国非法工作?
具体的法律不太清楚,估计是一种擦边球的情况,但是媒体的调查报告出来,肯定对华为不是什么好消息。 suncola 发表于 2020-10-28 11:21
德国出差人员都有目的国当地的工作许可吗?所有的出差人员是不是涉嫌在目的国非法工作?
出差应该是短期的, 而且只是出息活动或会议之类。 文中好像写的是长期的工作,而且是有固定场所的。 所以违规。
我看到下面有一些德国的评论, 也很搞笑。 有的说, 人家起码是工作, 还比一些非法过来的不工作的要好。 还有人说,前几辈的外来移民也都有这些类似的。 不过, 主要的评论还是讽刺华为比较多。 suncola 发表于 2020-10-28 11:21
德国出差人员都有目的国当地的工作许可吗?所有的出差人员是不是涉嫌在目的国非法工作?
德国劳动法我不是很懂,纯从税法上来说,会涉及所得税问题,如果一个员工在其他国家出差一年超过180天,是要在目的国交个税的。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在其他国家出差总和超过180天,公司要交企业所得税,华为本身在德国有分支机构,是交所得税的。但是个税方面是一个漏洞。我们公司常出差的同事,公司都会提醒他们不要在某国一年超过180天。 Uldenbaturu 发表于 2020-10-28 11:43
德国劳动法我不是很懂,纯从税法上来说,会涉及所得税问题,如果一个员工在其他国家出差一年超过180天, ...
的确如此。 我曾经去过另一个国家出差几个月, 还特地办了工签。 对员工也是个保障, 有啥事都有保障安全一些。 很多公司要求去美国出差的员工一律办理L1,就是为了避免法律上的纠纷。
德国没抓那么紧,我也见到很多公司把员工从中国弄到德国来应急,申根签证允许90天,就在德国干活90天。但商务访问签证肯定是不能工作的。
只不过以前没抓这么紧。现在可能收紧政策了。 这个是抹黑喽,主楼贴的告示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中文解读夹杂了那么多意淫私货?
出差,交流,开会跟工作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的,就看怎么定义了。
签证不外乎那么几种,如果商务签证也就30到60天,旅游签证也就三个月,怎么可能长期逗留德国打黑工?
最怕的就是人家明明拿个商务签证来技术交流,就被媒体说成了非法逗留长期打黑工,明明做个PPT开会交流用,做PPT就被说成了是在打工。要是这么定义,德企派去中国出差的员工岂不也都非法逗留中国打黑工了?
另外德国也是有996的,只要是自愿的和/或有额外报酬的,就不犯法。 我也不允许工作,教授却让我帮他弄表格,还不给钱,快把他关进去吧 商务旅行不工作难道是来度假的吗?这说来这种签证的合理性在哪里,德媒是在怀疑德国政府脑残,还是在攻击民主制度? 本帖最后由 kokia 于 2020-10-28 16:27 编辑
我们以前中国同事过来工作bringup, 全部办理短期居留, 不是商务签证, 貌似也没很困难。去美国全部由律师事务所办理L1签证。加班很多,但是也都经过工会和劳动局批准。
中国公司在合规上面还是不行,老是被抓把柄,虽然是世界级企业,但是还是用国内那套管理。
Huawei以前横走世界,现在被打压了,还是乖一点,不要乱加班,走灰色地带。
本帖最后由 limit 于 2020-10-28 16:36 编辑
短期居留是上位概念,常居以外的都是短期居留
短期居留有商务,旅游,要么就是工签,学生签,探亲签,加团签
探亲,家团,学生签,根本不可能
剩下工签,工签前提条件就是在德长期雇佣合同。来德1到2个月工签,这不是搞笑?
剩下的就是商务跟旅游签了
但旅游签也不是说办就给办的
就只剩下商务签了
那就每年来两次用商务签证,一共工作179天,看看德国人还能说啥? suncola 发表于 2020-10-28 11:21
德国出差人员都有目的国当地的工作许可吗?所有的出差人员是不是涉嫌在目的国非法工作?
要看工作内容,开会之类的允许,如果确实要工作,比如安装仪器之类的,必须要工作许可。我们公司要去展会的时候,只是参展人员不需要工作许可,去安装仪器的就必须要工作许可。 别想当然,访问签证不允许工作,以前课题组遇到美国人来欧盟做实验,因为要进洁净房,所以必须为那两个月申请工作签证。 上面这么多人都不懂法吗。。。。
商务签证只能培训开会,不能稳定工作的 limit 发表于 2020-10-28 14:18
华为法务部几乎是国内最精英的法律工作人员,据说每年上亿的法律经费。以华为到处撒比做赔钱买卖的财大气粗 ...
去查一下南苏丹那事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20-10-28 21:38
去查一下南苏丹那事
还有伊朗。
这个坛子上都些什么人啊,这种事情华为都能洗。。。 本帖最后由 江南一屁 于 2020-10-29 09:41 编辑
这种事情 政治目的这么明显 不过是逆全球化派麾下媒体为本势力造势而已 你们还傻傻的真的去讨论法律细节。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20-10-28 21:38
去查一下南苏丹那事
你的思维有问题: A做了C,就一定会去做B?
做B的动机在哪里?没有人傻到,扛着居多风险,费着精气神,去做几乎零收益的事儿吧?
所以我说手法太low,还处在中餐馆水平。。。 不要忘了一句民谚, 贪小便宜吃大亏。
做事还是按规矩来。 不要耍小聪明 limit 发表于 2020-10-29 14:32
你的思维有问题: A做了C,就一定会去做B?
做B的动机在哪里?没有人傻到,扛着居多风险,费着精气神,去 ...
你的思维才有问题好么
我说了华为做了a做了c就一定会做b?我只是告诉你,华为找了你所谓的这么多“法务精英”,就不干违法的事了?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20-10-29 17:26
你的思维才有问题好么
我说了华为做了a做了c就一定会做b?我只是告诉你,华为找了你所谓的这么多“法务 ...
不排除干违法的事儿,伊朗什么那是上亿大生意外加邦交,还有点可信度
但德国不至于在黑工,非法逗留,上面去违法。人力成本可以用来抵公司税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税。没!动!机!
所以我说,黑得太low。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20-10-29 19:13
当然有动机。。。。
华为之前的做法是用限制性短期工签进来,就是作为external的劳工,不缴纳本地的社保 ...
还没到5年就换人了,商务签证30到60天,在德国能干啥? 我真是有点汗颜,这么一眼就看明白的东西,怎么那么多人看不明白,难怪传媒被说成是三权分立后的,第四权,民众实在太好被带节奏了。不说了,干正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