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行与天道——《彖辞》的说法
. I- K n; \ Z, {( V9 m$ w& i, s, B, v9 x' j
“象曰”,《彖辞》,象就是现象。据说《彖辞》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又有一说《彖辞》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谁作的?这是考据家的事情,我们不去管,也不需要去管,我们要的是它的精神。
6 ?( I: Q; }5 J: k1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0 V& i) ^' T" Z9 C7 M 这句话大家太熟了,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运动的意思,这是教我们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养如效法大地一样,地给我们住,给我们生长万物,供给我们食,我们一切都靠土地,人类没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们还给土地的是粪便垃圾,可是土地并不计较,照旧生长出东西来供我们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么能够这样?靠宇宙,靠天,而天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去,像太阳一样,只放射出来,并未从地上吸收什么。而宇宙却是效法道,道是什么?是自然的,没得什么效法了。总之是教我们做人的精神,应效法自然的法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这是老子所讲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经》上的“天行健”。天体不断在动,永远在动,天休假如有一秒钟不动,不必要用原子弹,整个的宇宙都要毁灭掉了。第二句话“君于以自强不息”,正如老子所说的意思一样,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强不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依靠别人没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断努力,假使有一秒钟不求进步,就已经是落后了。
5 E E! Q' b0 n) F0 r 上面《彖辞》的第一句话,是解释卦辞的,接下来下面的话则是解释爻辞的。7 b) b" r4 {* C/ f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 x8 [& S% P5 r0 B" O 前面说的,以太阳来比喻,过去的观念,不像现代物理世界的科学,过去的阳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现象,是阳能压制在下面,没有上来,所以潜龙勿用,拿太阳作比,是还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强出头来。& n1 ]. `5 X; c" M$ q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4 q2 t# N, w) n# A9 N 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来,就是说二爻的象,等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予人家的利益作普遍的发展。5 ]/ A% N0 t% q! Y8 D d% }4 K' r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 Y! u8 w. f. r; k) ? 第三爻的解释,反复,道也。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因果的道理,怎样过去就怎样回来,地球物理一样,从太空中就看到,一件东西出去,经一个圆圈又回了原位。终日乾乾,就是教我们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别小心,因为反复,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处就有坏处,一反一复,“道也”,是自然的法则,必然的,逃不了的,你以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亏处。
6 n' Z7 a2 S8 q2 o- `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k& k! K8 p; j9 {3 J
四爻的爻辞是告诉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没有毛病。
2 l5 g) x1 V0 A% @1 j' L0 L! R! Y- X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 ]) q! X5 t) g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义与操相通,就是说人到了这个阶段,就要“造”这个境界。0 p+ K! C, q! R6 g5 W n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6 ^8 O( ?5 q9 Z4 V" z$ e- B. W
这个“亢龙有悔”的爻辞这里解释说,凡事不可求满,满了以后不会长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点遗憾、留点缺陷,并没有错,这一点缺陷都弥补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国政治的原则“忧患兴邦”,一个国家遇到艰难,往往是兴起的时代,是好的开始,一路旺盛,像欧洲的罗马,我国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时候就完了。
4 h+ Q9 q4 ^( p! L3 I) F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2 f! Z. U# n; V; Z, l; Y3 s5 i! |! C K 老子就是这个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生长万物给我们,没有要求拿回什么,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创造什么,而且也创造不了。看历史,一部《二十四史》,谁作过结论?宇宙就是这样,没有结论的,天德不可为首,也没有开始,人类历史也是这个道理,永远在演变中。6 g4 k/ Y5 [; H, [5 V6 A
《易经》的《彖辞》、爻辞、《彖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至于它的应用,则不在《周易》上,而散置于外,保留在道家的《连山》、《归藏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