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那是一个充满愚昧和无知的年代……
+ v W0 n8 e6 B+ I& ^! y5 z$ j8 l8 i/ E
某地有一条大河,两岸各有一个村庄:河东的叫张家庄;河西的叫李家庄。张家庄的青年张三和李家庄的青年李四,两人自幼就很要好。长大以后感情更加深笃,称得上是一对莫逆之交。每天的中午李四都要摆渡过河去看望张三。
4 q( k% j% s2 w* \; j( I+ ~. V. @, w6 r8 o- u4 T9 g
大概是那一年初冬开始的吧。每当李四的渡船在张家庄靠岸时,他总是见到岸上站着一个标致的女子。她面带笑容地注视着渡船,眉宇间露出无限的深情。2 H2 A8 `# Z7 @
) F" U8 F. ?4 c+ G5 g 起初,李四并不在意。日子一夭夭过去,慢慢地,李四终于被那女子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吸引住了。李四当时认为,这个女子每天在这个时候到渡船码头来,一定是有意于他。9 h7 W( R8 l8 v; z
' p7 K5 }3 a, n/ h) U
一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李四在张三面前披露了自己的心事:
8 {9 ^9 M" A% ]" Z# w% T% T+ e6 G
! K+ A0 S. q. H1 \! P9 g: S “想来这个女子是你们张家庄的人吧,我每天摆渡过来看望你,总见到她站在河岸上,好像是一个多情的女子。考虑再三,我想央人作媒,不知道你的意见怎样?”; P4 z! \3 r! O& |/ c+ p4 `
5 ~: l9 m/ |" ~) Q% } 张三听罢,沉吟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l8 G" x( g1 h5 }7 m
& }( e0 R/ h0 d) J “依我之见,你还是不要去动这个女子的念头为好。你说的这个人,我是知道的,反正……你算了吧。”# }; h) k" Q% }/ H& H
5 o7 R7 U2 z* h. z# B# e; r: u
听了张三的劝告,李四也就死了心了。
- c# |6 d" [% k; E( Z* T) B9 z/ @0 j
这以后,李四照样每天过河看望张三。同以往一样,这个多情的女子,还是每天都伫立在河岸上,对着渡船微笑,李四终于再一次被打动了。于是,他禀告母亲。央人说媒。! H$ F5 P) l+ a, T. Q
, |' k2 w) Z$ X
李四家是李家庄的大户人家,在远近四方颇有些名望。媒人一出面说亲,女方的家长喜出望外,马上应允了这桩婚事,并定于第二年的旧历正月十五完婚。不料就在婚期的前三、四天,李家庄突然来了个算命先生。他姓赵,叫赵五,家住赵家庄,是一个十分贪财的人,为了钱,他什么事都肯干。那两天,他经常绕着李四家的房子,喊着:“谁要算命呀!谁要算命呀!”李母恰好是个迷信的老婆子,眼看自己的儿子快要成婚了,她很想从算命先生那里听到一些吉利话。于是,就把赵五请到家,替儿子算命。4 N( j5 D- o( b1 M
) j a9 W! N5 Q0 q6 m5 |
李母报上了儿子和未婚儿媳的生辰八字,赵五故意装模作样了一番,为小两口推算起五行生肖来。突然,他大惊失色地说:“不得了,不得了,你的末过门的媳妇是白虎星下凡,将来进了你家的门,可是凶多吉少呀!”
( x" n; j. n: F Z# r% v- u9 _; [) u3 ]- [# @8 h4 e) m
听他一说,李四的母亲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5 M% z4 w- H# r1 r
6 W3 x9 X* {4 M& @* w “那怎么办?聘礼已经送过去了,吉日也已经选定了。”
/ H) h8 ~7 P- N" o5 d# {: @4 D/ U, n' E' v& ?3 G: v
赵五出了一个主意:“我看,你们就想法子退掉这们亲事。像你们这样有名望的家庭,何苦为一个媳妇弄得鸡犬不宁呢? ”1 j: t1 o8 J' a7 H4 Y
4 H& C" {2 g( k/ N* q 迷信的老太太听信了赵五的话,赶紧央请媒人去女方家提出退婚。但退婚谈何容易!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方的家长哪里会答应呢!4 t5 q: }- D) C: x4 ]/ u, ]3 P: Y' q# V
( e ?' n$ l n: Z5 t0 |
无奈,李母又去找赵五。赵五就替她出谋划策说:, l! E6 c7 b% P Y% x8 k4 G# z
; A& A- u7 }/ T/ r& n9 H0 x+ A “女方如果实在不肯退婚,看来只有——个法子珂以消灾。正月十五吉日那天,你们就好好热闹-番吧。但是,等宾客散去后,必须立即把新郎、新娘关在新房里,接连关3天,如果3天之内平安无事,那就可以算是消灾了”2 ?1 g# o" T4 y; w/ ^2 _/ j
, ~! g$ ^0 t l6 b
李四家便依计而行。
/ L% c& f3 L7 }7 B0 r; b
5 a. x" J, Y; _. W# [2 f4 q 到了正月十五吉期,李家大宴宾客,热闹非凡。闹新房直闹到半夜时分。待客人离去,李母就叫小儿子李五和家里佣人——齐动手把房的门、窗钉死,只有墙角留了-个小孔,以备送饭送菜之用。第一天过去了,平安无事。毕、中、晚三餐的饭菜送进房去,不一会儿,空碗碟便递了出来。第二天过去了,依旧平安无事。第三天也过去了,仍旧未见任何动静。三餐饭菜递进去都被新郎、新娘吃得精光。这时,李四的坶亲好不喜欢。她满以为当真是消灾了。. F: p0 ]2 O$ e4 ^; o) y1 h+ C' g
L3 w Y; H" q' ?
第四天,天刚蒙蒙亮。李母命人拆去钉在门上的铁钉,准备请受了委曲的儿子、媳妇出来吃——顿芊盛的早餐。说时迟,那时快,当门刚一打开,在微弱的烛灯下,只见李四已穿戴整齐,突然冲出房门,往外疾跑。
6 i! f$ B: u3 J+ @; |% A- F; S6 [" _# a+ F$ Q6 b' T
这一下子,李母和李五都被吓坏了,李四在前头朝着渡口方向跑,李五在后面紧追不舍。到了渡口,“扑通”一声,李四跳下了大河。这一变故,完全出乎李母的意料,她呼天抢地、嚎啕大哭。这时,邻居们也纷纷赶来了,大家望着河面,始终不见李四的影子。过了三个时辰,大家都认为李四已经跳河自尽了。李母请了几个识得水性的青年下水打捞尸体,但怎么也找不到李四的尸体。3天以后,才在下游的河滩上找到了一具尸体,它在水里泡了3天,已经面目全非了。李家无奈,只好勿匆忙忙地把死者埋葬了。$ i: @1 j# \# m# R
/ p; I( g8 `; f9 v 半个月以后的一天晚上,张三来李四家打听情况。这时,李母把整个事情的过程说了一遍:从赵五算命讲起,一直讲到埋葬了尸体为止。叙述过程中,张三一直末说话。讲完之后,张三又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起身回家。
; U) i+ ?; N4 _/ F3 f' N6 ?& k9 d% A5 w0 \
当时,夜已经很深了。船只早已停止摆渡了,李五陪送张三绕了远路,过桥回家。到了张家门口,李五便转身回家。当他经过一座小树林时,突然听到后面“沙、沙、沙”的脚步声。不-会,李五听到哥哥李赛的说话声:“弟弟,弟弟,我死得好冤枉呀!我是被人杀死的。你我的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抚养我们长大,你要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回去以后,移开我的床,挖开新土,把我埋在那里的一坛银子挖出来用吧,”李五吓得魂不附体。他三步并作两步,连走带跑,飞快地回到了家里。见到母亲,喘着气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p2 ?6 l# q, n9 g% G( v0 x
8 V+ A) p. e% t& g; `, Y 母子俩叫醒了李四的妻子,移开大床,创开床下的泥土,果然挖出了一个坛子,可是打开坛子一看,里面装的不是银子,而是切成一块一块的人的肢体。故事就到此为止。) Y; r5 x7 H4 m" p2 V- Q! f
, H5 j3 ~ x9 ]1 ~ 这里向读者提三个问题: 1·这个案子里一共死了儿个人,是谁? 2.谁是凶手? 3.树林里出现的是谁?你能否就这三个问题作出中肯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