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1/12/14 01:34pm 
 
[这个贴子最后由yuxin在 2002/03/14 04:09pm 编辑] 
 
作者惊险购物当天在伦敦  
 
 
                    惊险购物      宋茜 
 
   去过十次还要去。那地方的诱惑就因姓伦名敦,一个名字涵概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 
   从德国开车十小时,再搭海轮横过英吉利海峡到达“多窝”港,在窝里歇一夜,再开俩小时就进入大伦敦。说实在的,外围伦敦破烂嘈杂,气色和街景都不振作,让人怀疑去错了地方。可劲再往前开,眼前豁然异样,路也宽阔,楼也高耸,窗玻璃明晃鉴亮,气派来了,街容一下子蓬勃起来:豪华汽车一个赛一个炫耀,轰响威风地驶过,金属砾石的色泽划眼而来一片漆亮印象。 
   吃完午餐,上街随便悠逛,度步来到一家中小门脸的店铺。只见二三十人仰脖站着,听高台后的人频繁唠叨,那人脖上围一铁圈架着麦克风,声音扩大得山响:“我在以超低价推销库存。” 
   这是大喊大叫兜揽生意的一贯说法,反正两手正空,不妨看个究竟,有便宜则买,没便宜拔腿。拽先生去看热闹,他不情愿:“只呆几分钟,咱们还要赶路。” 
   但见好货从高柜台后面变魔术般掏出:计算器、个人电子备忘录、汽车电话、电子手动玩具……,没开封的原包装花花绿绿叠成小山,主持人情绪激昂地大放厥词:“这些东西是生产商广告促销产品,我将在以你今生所见最低价格,似卖实赠地倾销。大伙儿都感兴趣吧?” 
   底下回音寥寥,有人做贼似地张望。只一青年小伙儿怯生生地举起手。主持高兴地鼓励:“这位勇敢的竞叫者,在不明价格的情况下大胆举手,实在值得奖励。” 
   粗木棍“砰”地敲在金属桌面上,惊心震天的响动吓人一激凌:“五镑怎么样?” 
   小伙子慌手乱脚地找出纸票递上去,主持背后的帮工麻利地用个大黑垃圾袋把所有货色塞进去,递给小伙子。虽然包装纸盒有些磨角损旧,提起来飘飘的样子,但五镑钱哪里是钱?一个电子玩具在国内都要价八镑。 
   围观者面面相觑,心里筹划着同样的梦想--一本万利:花少量的钱,买昂贵的货。扭头看先生,他一付先知先觉看笑话的德性样子,恨得人牙根犯痒,使劲搡他一把:“来的不冤吧?” 
   他事不关己地抱着两条胳膊,啥都没说。真沉得住气! 
   主持人接着又是咋唬、又是吹捧地把类似的东西一样样掏出,这次加上一台索尼摄像机。主持人说:“我知道在场的各位,都想买到便宜货,却不会象那位小伙那样轻信我。谁能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的市场价格?” 
   我马上自作聪明地插嘴:“五百镑。”只有争取主动,才能大有斩获,何况正想买台摄像机。场内人情绪勾吊起来,跃跃欲试,另有人接碴:“五百二。” 
   主持人麻溜地用木棍指向中间的精明小伙:“你的估价接近实际,做为奖赏,我把这些东西贱价卖给你。” 
   顿了顿,大家摒住一口气听开价。“梆”,狠敲一下桌子,刺激得观众“唰”地看向主持人。外面又涌进不少看客,整座两间屋大的商店几乎挤满。主持人说:“五百二的一半是多少?” 
   几个微小的声音答:“两百六。” 
   主持人大喊:“我没听清楚。” 
   底下声音变大,回答的人加倍:“两百六。” 
   “再一半呢?” 
   “一百三。” 
   “再减去六十。” 
   简直异口同声地一呼百应:“七十。” 
   “我只卖给你七十镑,怎么样?” 
   我在一旁丢魂失落,就差二十镑的估价,走失一个大好机遇。小伙子在吞吐含蓄之间,主持人抓住时机,摇唇鼓舌地再次显盛般摆出他的风雅大度:“别怕,刚才我夸口说我要好好待你。只有信任我,咱们才做得成交易。” 
   小伙子不再犹豫:“七十就七十。” 
   我心里有点儿犯疑:万一里面是二手货,拆包发现是坏的怎么办? 
   主持人又问:“你打算怎么付款?” 
   “现金。” 
   “把你的现金举高一些。” 
   小伙子伸长胳膊,将七十英镑现金举得老高。然后,这七十镑由一个独眼帮工送到主持人手里。手握这七十镑,主持人大作文章:“大家看好,这里是七十英镑,这些货值不值七十英镑?” 
   独眼帮工大声应和:“当然值。”象说相声捧哏似的。 
   “我刚才夸口什么来着?只要跟我合作的人,都不会亏待。这里是六十五镑,请你收回。只要你五镑。”大伙神情谔然。 
   主持人满脸红光、情绪过激,转头向帮工:“把这些东西打包,再赔上一只大塑料袋,齐活。” 
   赔本赔得几乎血腥,他还笑得有模有样,甚至仪态大方。这时的观众人人警觉起来,太大的好事,结局总是不妙。 
   主持人不打自招地解开疑团:“大家是不是都想买偷来的货色?” 
   底下一片嘘声,不置可否。 
   我大着嗓门说:“不想。”跟着有人低声应和,先生已经转身欲走。主持人急着嗓子说:“我一开始就解释过,这些东西是压舱货,贱价清舱。我保证,这里绝不卖偷盗货。” 
   料他也不敢!堂堂伦敦市中心主要商业街,警察遍地,法网如织,再大的泥鳅也没处呲溜。全体围观者放下一颗悬心,表情回归自然。 
   这时,主持人拿出一大包磁带,问:“五便士一盘,谁要?” 
   底下呼啦啦举起一大片手。主持人忙不迭地一盘盘向下面投掷,跟耍手艺似的,眼睛也不看观众,扔出的磁盘均匀分布,几乎中间地带的观者人手一盘。我站在最靠墙,没为小恩小惠动心。五分钱能有什么好货? 
   接下来,主持人开始铺展做秀,从柜台后面拿出一个精制小铁箱,有两个手提公文包大小,“哗”地猛然打开,只见厚厚的海绵间隔衬垫着全套照相器材,从闪光灯到三角架、机身、镜头、遥控快门,整机和配件应有尽有。 
   所有观众眼睛一亮。倒不是这东西平生仅见,也不是它们多么晶莹剔透、精美绝伦,主要是这东西配上低廉的价钱,确实千载难逢。 
   “谁想跟我做生意?” 
   哗哗哗举起一大片渴望,密层层挡住视线。主持人见惯不惊地说:“看来大伙都有这个意思,把手举高些,让我清点人数。一,二,三,……,五十五人。好,让我们把生意集中在举手的这五十五人身上,其他人请自便。” 
   没人出去。商店两扇大敞的玻璃钢门此刻关闭,门口多出四位粗壮的保镖。一位探头探脑的印巴妇人被粗鲁地推拒在门外。店里的人们心境轻松,好容易发现的采掘金矿,最好不要外人同享。 
   “刚才的五十五位,请付款五镑。” 
   三五个店员包括独眼穿梭在人群中收款,交过款的人得到一个眼镜盒似的黑盒子。我买到一个,劝先生也买,省得好处按人头平摊,先生低声婉拒:“我不需要。真有好处都算你的。” 
   主持人宏亮地说:“这是你们与我交易的护照,现在都谁有了盒子?” 
   底下黑盒躜动,大有一呼万应的狂热势头。 
   主持人又掏出一个红缎包裹的小巧盒子,拿劲儿地双手展开,是一对镀得金亮的名牌手表,男女同款、大小有致,配在一起鸳鸯成双。小红盒子从高台上递下来,在观者手中传阅,细瞧极其耐看可人。上面清晰地标着目录价:三百七十五镑。 
   有位身材细长的小伙子语气尖锐地发话:“这黑盒子里是什么?五镑钱就买到这个盒子?” 
   低头看黑盒上的小字:铅笔和铅芯。好戏在后面,急哪门子? 
   “请问你是哪国人?” 
   “美国。” 
   “假如你无心与我做交易,退你五镑钱,请你出去。”主持人脸色转黯,话语僵硬。美国人气昂昂收回五镑掉头出走,保镖将店门开一个缝又关合。众人露出满脸惋惜。 
   “谁想退五镑钱,现在还来得及。”没人响应。 
   换上和善面谱的主持人跟观众拉杂家常,问大伙是哪国人,答案跟我们的肤色一样花哨,好几位黑非洲,宗印度,各种欧陆白人,以及三几位黄肤细眼,来自五湖四海。 
   主持人拿出一套音响夸口不断。接着是一台激光遥控唱机,还有一台傻瓜相机。主持人让观众说出最爱,有人说这有人说那。还是老把戏,主持人用一套加减乘除速算法,调动积极性,数字从几百大洋几何下降,最后截停:“七十镑谁要?” 
   一位聋钟老太首先举起了手。呈上七十大票后,还是老把戏,为了奖励老太的信任与合作,退回六十五镑,递给老太一台傻瓜机。 
   “七十镑谁还要?” 
   底下一大片黑盒子欢呼舞蹈。 
   “哇,这么多奋勇者。请把钱举在手上,支票或信用卡。” 
   原来五十多只高举的手,在七十镑现金和信用卡的要求下缩减到十几只。我快速翻找现金,先生对我耳语:“用信用卡。” 
   不想对先生言听计从,但我只有几张五十镑大钞,于是飞快掏出信用卡高举过头,落得头份儿。眼尖的主持人发现我亮闪闪的卡片,他眼里同样闪动亮光,手指我说:“我喜欢这位女士的果敢,应该奖励她一台摄像机。” 
   发自内心的笑容涌现脸上,两颊火热燃烧,睨斜作态地望向先生,浑身得意如春。 
   “别高兴过早。”今儿他吃错了药,见发烧就泼凉水。 
   一位英国小伙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我没那么多钱来赌这一把。” 
   “至少你是诚实的。”主持人不无赞赏。 
   独眼帮工走到我跟前欲收走信用卡,我紧捏不愿撒手,先生拉我手肘一下,把信用卡交给了独眼。不久,高台后面的帮工让我在七十镑的付款单上签字,我奇怪这次游戏规则不同以往,我们十几位的七十镑没有预期退回六十五,不过,心里早已扒拉过算盘,一千马克的摄像机钱省下了,七十英镑才折合一百六十马克。 
   主持问我要四样中的哪样,我随手指了音响。家里的音响价值上万马克,这台小破音响都不配“嘣嚓嚓”。 
   销售眼见红火,主持人又拿出两样看家宝:摄影器材箱和一套大件音响。这次的计算三下五除二:“市场上卖七百英镑的货色,我这儿卖一百五,谁要?” 
   快速举手,只为争取积极,举手共五人。独眼帮工眼光再好使不过,他已站到面前,刚要递上信用卡,先生把我拦下:“咱家不缺摄影器材。” 
   想想也是,我没把握主持人会退钱,因而没再逞强。那位老太又交了一百五,要下摄影器材,我怀疑她是否拎得动,怎么扛回家?她号称是加拿大来的旅游者,岁数一大把,满脸折皱如刻,还真占上了便宜。余下的四人都交了钱。 
   “我刚才说什么来着?我不会亏待你们。谁手中还有护照?” 
   黑盒子们只是提升了高度,洗褪了先前的高热。 
   “你们没有信任我,黑盒子就是你们得到的全部。”主持人转身走掉,店门哗啦敞开。 
   突兀的转折使观者大惊。等了老半天,世上最廉价的东西原来是一句空话!没有争辩的份儿,四位保镖和帮工在向外推人,不光目逼舌劝,还动手动脚。慑于保镖的强悍,不少人脚底抹油地溜之大吉。 
   我去前台问帮工:“我的摄像机呢?” 
   “谁说给你摄像机了?” 
   “主持人当众允诺的。” 
   “他说,你值得奖赏,并没有说他白送你一台摄像机。”跟我嚼罄起文字游戏了,心里大呼上当,还是唯一走掉的美国佬精明,洞视全部计魉。 
   先生插话:“那么,我们要求退货。”指我那七十镑的音响。 
   “不成,你们给我出去。”看着斯文的帮工说出粗口。 
   “你们这样滥用信用卡是非法的,货还在跟前,包装也没拆,客户有权力退货!”先生义正词严。 
   几个保镖围过来,把我俩逼搡出店门,店里已经洗劫般空荡。站在街头,我悔恨自己的贪心,甘认倒霉,先生却不:“这个破音响,根本只值二十镑。” 
   “对不起,没听你一句。” 
   “事情还没完。” 
   先生掏出大哥大,拨了警察局。为了息事宁人,我回到店里磨缠一台摄像机:“能否用这个音响换那台摄像机?” 
   “那是你男朋友吧?让他当心些。”话音底下深藏恐吓。 
   “或者再加些钱?”我依旧指望喜剧结局。 
   “摄像机不卖!”声音冰硬,原来仅仅是钓饵。 
   独眼帮工从旁走来,我又重复一遍对换摄像机或者退货的要求,独眼说:“可以换货,这四种东西任挑一种,手表,激光唱机,傻瓜相机还有音响。” 
   独眼多少和善讲理些。仔细打量这几样东西,也就手表显得值七十镑。但我明白,名牌手表早已被仿造得真假莫辨,在纽约十来美金就能到手。对这四样东西,我一一摇头。 
   回头看街上的先生,拿着电话迎风大侃,满脸控诉悲愤,一个探头探脑的帮工从先生身旁走回店里,好言好语地说:“你要退货?” 
   太阳从西边升起? 
   “对。” 
   “给她退了吧。”简直梦想成真。 
   独眼殷勤地又拿走我的信用卡,老半天没人影。我心里犯嘀咕:别连信用卡也一起吞并,真是一错再错,中人奸计。独眼终于小跑着出来,让我在信用卡退款单上签字。 
   “不是应该收款员签吗?” 
   “不,该你签。”独眼特别肯定。 
   签过字,独眼仔细地与信用卡上的签名对照核实,递还退款单和信用卡,我飞跑出门,告诉还在报警的先生:“他们退钱了。” 
   先生对着电话说:“OK,事情解决了,抱歉打扰你们。”警方表示理解。 
   松口气的先生说:“你看,对这些狡猾商人就得态度强硬。” 
   先生不光事前精明,还事后勇敢多谋。我很心虚,不择路地跟着他走出百来米,突然停下脚:“让我检查一下退款单。” 
   不看则已,一看竟是一身虚汗。签字的上面分明印着“零售商在此签字”。 
   “你等着,我去换退款单。” 
   小跑着回到店里,此时有七八位路人在听另一位主持白话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拿大老太在退还她买的东西,帮工在递给她钱,两人有说有笑象老熟人。一切都戳穿,所谓加拿大旅游者,分明是一口伦敦音的当地老太乔扮,她不问黑白的积极购物,不过是提人胃口的障眼促销法。 
   刚才对我粗鲁的帮工,现在异常友好,肯定他修炼过戏剧表演。 
   “我能帮你什么?” 
   “这张退款单不该由我签字。”我故意放大音量,显然收到效果,帮工小跑着回去,又小跑着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签好字的退款单。我细瞧,没找出错漏,才放心地走出这鬼商店。差点七十镑叫他们白赚,连破音响又赔回去。 
   那个五镑钱的铅笔盒忘在了音响口袋里,小赔不碍事。与先生汇合,他坚持要报警,我坚持小事化了。前方出现一个临时警所,由移动房车构成,先生朝那抬腿。年轻警官问我们:“你们是否有急事,能否等半小时?” 
   在商店转悠一阵,又来到警所,还是那位警官。叙述完如上故事,警官说:“这事我们知道,许多人吃亏之后到这报案。我曾经亲自去过此店,他们的销售手法挺卑劣,但他们是在法律的边缘跳舞,我们拿他们没折。假如他们打你们,或者有其它违法行为,我们还可以交涉。” 
   “他们这是侵犯公民的购买权,买主有权退货,卖主必须退款。” 
   我插嘴:“反正他们退我钱了。” 
   警官大惊:“什么?这么多报案的,从没听说他们退过钱,这是头一遭,真新鲜!” 
   先生说:“因为我要告到信用卡发行公司,指责他们滥用信用卡授权,让发行公司取消他们的接收户头,他们到底还是怕了,虽然开始想让我吃拳头,一位保镖用拳捅在我腰上。” 
   我这才意识到,情况可能更加不堪。抬腕看表,已经在地皮昂贵的伦敦停车四小时,每小时三镑。 
   贪小便宜的人难道总以吃大亏结局?不惧淫威、据理顶撞的胜利是否偶然?先生并非先知,不然根本不会涉入这场以奖励为钓饵、玩弄世俗贪心的拍卖式购物。 
   脚踩法律边缘,别人能漂亮地轻跳慢舞,我也得学着踩上步点,把游戏玩到最后。 
 
                     1996年6月15日于德国 
 
qian_song@hotmail.com 
 
 
 
 
:em27:  
 
 
 
 
 
--------------------------------------------------------------------------------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1/12/14 01:38pm 
 
是够惊险的,类似经历好多人都有过,只是让该文作者一写,就精彩纷呈了! :em55: :em55: :em55:  
 
 
 
 
 
-------------------------------------------------------------------------------- 
 
-- 作者: zhihuaan 
-- 发布时间: 2001/12/23 04:51am 
 
哇!没想到世上的骗子都一样,但要记住,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1/12/23 09:32am 
 
首先我们自己摒弃占便宜的心态, 别有用心的人就没有机会占我们的便宜。  
 
 
 
 
 
-------------------------------------------------------------------------------- 
 
-- 作者: wangchangyi 
-- 发布时间: 2002/01/17 05:48pm 
 
天,原来英国也有这种事. 
看来中国还不错  
 
 
 
 
 
-------------------------------------------------------------------------------- 
 
-- 作者: yimiu 
-- 发布时间: 2002/01/19 05:26pm 
 
 
这文章斑竹可得给保存好,不要让国内的不法商人看到,万一他们学去了,他们就会对宣称是: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了。  
 
 
 
 
 
-------------------------------------------------------------------------------- 
 
-- 作者: yuxin 
-- 发布时间: 2002/01/19 09:11pm 
 
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是“堵”造成的,所以咱也顺其自然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