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9|回复: 0

AI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坤社

kunshe╲







w5.jpg

杜志鹏

借酒一杯,本名:杜志鹏,82年生,武汉人,坤社、北社社员。自学诗十余载,但凭意气成诗若干,然浅学未深,所得甚少。





     




AI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之我见







文学创作的偶然性是AI与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既潜意识暗流的间歇性喷发。创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往往存在一瞬间的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抑或偶然构成了创作结果的无线延申。以律诗为例,在作对时AI往往禁锢于“技”,数对数,名对名,而创作者并不受这一局限,因为汉语言的多重表意决定了“作对”时的表现应是无穷大,以杜诗为例“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对七十就是利用汉语言的多义性,来达到工整、达意、升华的多重奔赴,杜前无人如此作对,正印证了其诞生之偶然,而AI的创作更多是“计算”的结果,而非“感悟”的产物。再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为例,语质而气浑,情切而格高,非常人可道,AI的平仄算法可以做到零误差,但永远不会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我撕裂感,这是目前的AI无法企及的高度。




因此,AI在创作时往往难以突破已有的框架,无法像人类那样在偶然性中迸发出新的灵感。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潜意识也是双刃剑,当技艺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对文本载体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这种潜意识往往是负作用,但是无论好坏,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企图心,技艺可以磨练,而诗心不可更改。




只要保持诗心,经年累月磨炼下,总会迸发属于自己的神来之笔;假如沉溺于奇技淫巧,而无自我意识的再重塑,那么被AI淘汰也只是时间而已。











编辑:汤行
入社投稿(作品不少于10首):kunshe@aliyun.com(诗、词、联、赋、书、画、篆擅长一门即可)微信群:添加联络人wyz422QQ群:779266262
微博:中华坤社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1 20:38 , Processed in 0.1084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