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8|回复: 0

全景AI|支教30天,全景+AI 让乡村孩子的课本“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Foreword

当全景+AI 版《饮湖上初晴后雨》开播,720度西湖实景铺展开来,AI苏轼解读“水光潋滟”的意境,那一刻我懂了,乡村教育不缺硬件,缺的是让知识“落地”的生动体验。

课本里的远方,曾只剩想象

初到支教学校,硬件虽齐,教学困境却很真切。讲黄鹤楼,只能对着插图描述壮阔;解《水调歌头》,苏轼的心境与超然台的景致只是抽象文字;研学、手工等体验式教学,受地域安全所限只能搁置。

孩子们的需求更难兼顾:低年级靠死记硬背古诗,满是好奇却不懂场景;稍高年级见多识广,传统课堂难提兴趣,甚至会 “玩梗” 打乱节奏。我一直琢磨,怎样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走进知识里?

全景 + AI:让知识有了画面与温度

一次尝试,让课堂彻底变了样。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I 李白立于江边,伴着黄鹤楼全景诉说离别之情,孩子们转动屏幕 “游览”,连调皮的男孩都紧盯画面。有孩子课后追问:“老师,黄鹤楼这么高,李白送别时一定看得很远吧?”

w2.jpg

w3.jpg

这种“在场景里学知识”的方式太奏效了:《江城子・密州出猎》里,AI 苏轼着狩猎装现身猎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无需多言;《题西林壁》中,庐山横侧峰峦清晰可见,“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孩子自会领悟。

w4.jpg

w5.jpg

孩子们直言喜欢视频里自然的神态、贴合的配乐,爱这种“像看电影又能学知识”的模式。低年级追着问历史背景,高年级主动参与讨论,有女孩悄悄说:“我长大后想去西湖,看看苏轼笔下的美景。”

数据更印证效果:传统讲解的班级答题正确率 45%,看全景+AI视频的班级达75%;323名四、五年级学生中,近93%更偏爱这种形式,连厌学的孩子都主动要求“再看一遍”。

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 “看见” 世界

w6.jpg

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好奇,只是少了看世界的机会。全景 + AI 就像一座桥,让他们足不出校 “走进” 名山大川、与古人 “对话”,还能体验 AI 生成梦想照片的前沿科技。

w7.jpg

w8.jpg

w9.jpg



我们用 “AI 数字人 + 当地教师” 补师资短板,通过平台推送体系化课程,带孩子根据视频灵感设计文创并 3D 打印。当孩子们拿到自己设计的文具,眼里的光芒格外动人。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w16.jpg

支教结束,有孩子送我一幅画:西湖边,AI 苏轼陪着背着书包的小朋友。他说:“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远方。”

原来教育公平从不是资源堆砌,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适配的学习体验,种下探索的种子。全景 + AI 用技术赋予知识温度,让乡村孩子的课本不再单薄,梦想有了坚实土壤。

w17.jpg

w18.jpg

w1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14:56 , Processed in 0.18470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