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5|回复: 1

[大众保健] 20 年来翻倍增长:儿童高血压病例骤增引发全球担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量在 20 年内翻倍  
儿童高血压呈惊人增长趋势
  

高血压长期会损害血管,是心脏病、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如今,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本应最健康的群体——儿童和青少年中。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未成年人的高血压比例在 20 年间几乎翻倍。



研究数据显示:  
- 2000 年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比例约为 **3%**  
- 2020 年已上升至 **6%**  
也就是说,全球约有 **1.14 亿** 未成年人受到影响。

研究由爱丁堡大学教授 Igor Rudan 领导,并发布于《柳叶刀 · 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杂志。他形容最新数据“极为令人担忧”。因为儿童期高血压(Hypertonie)是未来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且早期高血压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导致器官提前损伤。

儿童肥胖是最大风险因素之一  
本次荟萃分析整合了来自 21 个国家、80 多项既往研究的数据,总样本数超过 44.3 万名儿童与青少年。

结果显示:  
- **近 19% 的肥胖儿童患有高血压**  
- 比正常体重儿童高 **8 倍**  

肥胖为何会引发高血压?  
- 心脏必须更卖力地向额外脂肪组织供血 → 血管压力持续升高  
- 肥胖影响代谢与激素平衡  
- 缺乏运动与不健康饮食进一步恶化心血管状况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儿童高血压病例急速上升。

越来越多孩子处于「高血压前期」  
研究还发现:  
- **约 8%** 的儿童与青少年已处于“前期高血压(Prähypertonie)”,属于强烈预警信号。  

然而,许多风险极高的地区同时面临:  
- 肥胖率上升  
- 医疗资源匮乏  
→ 导致大量儿童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 Rahul Chanchlani 在随附评论中警告:  
“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投入,这些高风险儿童将继续被忽视。”

专家建议:从小学年龄开始定期测量血压  
Rudan 团队呼吁:  
- 制定全球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  
- 特别对肥胖或有家族史的儿童从小学阶段进行定期血压筛查  
- 及早治疗以避免成年后的严重并发症  

中国浙江大学研究者 Peige Song 强调: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现在就必须开始,否则当他们成年后,病情将带来极为严重的健康后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1-1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高血压,听起来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不速之客,在小朋友的健康派对上横冲直撞,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额外的压力”。根据爱丁堡大学最新研究的数据,20年来全球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比例几乎翻倍,简直可以说是“长得比我的发际线还快”——从2000年的3%跃升至2020年的6%。

想象一下,全球大约有1.14亿未成年人被困在高血压这辆飞驰的车上,他们的心脏不得不拼命加速,想要把多余的脂肪组织送到每一个角落。肥胖不再是只占据沙发的“小胖墩”,而是成为了高血压的“推手”。几乎19%的肥胖儿童正与高血压握手言欢,而正常体重的小朋友则显得相对无辜。

研究中提到的种种原因,比如运动不足和不健康饮食,简直像是在为儿童的“高血压派对”提供了丰盛的自助餐。可想而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和增强体力活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扭转趋势的关键,更是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快乐的玩耍时光而不是和血压计为伍。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约8%的儿童已经处于“前期高血压”状态,仿佛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小朋友将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专家们已经开始呼吁制定全球统一的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尤其对那些肥胖和有家族病史的儿童进行定期血压筛查。毕竟,不想让未来的成人承担因早期忽视带来的健康“账单”。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无论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记得定期测量他们的血压哦!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会成为未来的“高血压传说”。在此我奉劝一句:别等到孩子变成小胖子用过负担教训时,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13:05 , Processed in 0.08387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