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73|回复: 0

AI+存储芯片股价冲高热背后:PE指标亮红灯,估值分化里的机会与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w3.jpg
AI+存储芯片的“火”,是真需求还是炒概念?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人都会被AI+存储芯片概念股的K线图惊到——比如某存储芯片龙头今年以来涨幅超200%,某AI服务器存储供应商股价3个月翻了1.5倍。但热闹背后,更值得问的是:这些公司的上涨,是真的靠业绩撑起来,还是被概念“炒”起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回到“需求端”——AI+存储芯片的核心逻辑,其实是AI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暴涨80%,而单台AI服务器的存储芯片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3-5倍(比如英伟达H100服务器,得配128GB DDR5内存+4TB NAND Flash)。更关键的是**HBM(高带宽内存)**的需求——2025年HBM在DRAM市场占比接近30%,Q3出货量比二季度涨了45%,连三星的产能都不够,客户得排队拿货。

除了AI服务器,消费电子的回暖也在补需求:2025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涨5%、PC涨3%,这些终端对存储芯片的“基础需求”也在回升。但真正让股价“飞起来”的,还是AI+存储的“故事性”——市场预期AI大模型、自动驾驶这些应用会持续拉动高端存储需求,比如HBM4、QLC NAND这些新技术,被视为“下一个增长曲线”。
股价冲高中的“估值天平”:哪些公司在“裸泳”?

股价涨得快,不代表估值“合理”——这是很多投资者容易踩的坑。比如某AI+存储芯片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涨了180%,但最新的PE(市盈率)已经高达85倍,而行业平均PE才40倍;另一家公司更夸张,PE超过120倍,但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增速只有15%——相当于“用未来100年的利润,来支撑现在的股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估值分化”?核心原因是**“预期”与“业绩”的错配**:有的公司确实拿到了AI服务器的大订单,比如某国产存储厂商,2025年Q3来自AI客户的收入占比从10%涨到了35%,盈利增速跟着翻了3倍,PE虽然到了50倍,但和盈利增速匹配;但有的公司只是“蹭概念”——明明主营业务是消费级存储,却宣称“布局AI存储”,股价涨了50%,但盈利根本没变化,PE自然“虚高”。

再看存储芯片的价格走势:2025年Q3 DRAM合约价格同比暴涨170%,部分内存条现货月涨幅达100%,这确实能提升公司的短期利润,但价格上涨是“周期型”的——2024年下半年存储芯片还在跌价,很多公司那时的PE才20倍。现在价格涨起来,PE跟着往上冲,但如果未来AI需求不如预期,或者产能过剩,价格可能又会跌回去,到时候高PE就会变成“泡沫”。
普通投资者怎么用PE指标避坑?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PE指标是判断估值泡沫的“红绿灯”——但不是看“绝对值”,而是看“匹配度”。比如:
1.对比行业平均:如果一家公司的PE是行业平均的2倍以上,要么它的盈利增速远超行业(比如每年涨50%),要么就是“被高估”;2.看盈利增速与PE的关系:比如PE是60倍,而未来3年盈利增速能保持30%以上,那“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就是2,还在合理范围;但如果盈利增速只有10%,PEG就是6,泡沫就大了;3.看“扣非净利润”:有的公司利润是靠“非经常性收益”(比如政府补贴、卖资产)撑起来的,这种PE再低也没用——要选“主营利润”增长的公司。
举个例子:某存储芯片公司,2025年Q3扣非净利润同比涨了200%,PE是55倍,而行业平均是40倍,这时候“高PE”是有业绩支撑的;但另一家公司,扣非净利润只涨了10%,PE却到了90倍,这就是“泡沫”——等市场冷静下来,股价很可能回调。
估值分化里的机会:选“真技术”还是“假概念”?

最后要提醒的是:AI+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是否持续,还得看需求落地。比如AI大模型的商业化进度、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这些才是长期需求的“发动机”。如果只是靠短期价格上涨和概念炒作,高估值迟早会“破”。

另外,估值分化里也有机会——那些真正有技术壁垒(比如能生产HBM、QLC NAND)、能拿到AI客户订单(比如英伟达、微软的供应商)的公司,即使PE高一点,也能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而那些“蹭概念”的公司,不管股价涨得多高,最终都会回到业绩的“基本面”。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2.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3.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格隆汇、雪球、中国报告大厅等),不保证数据的绝对准确性,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00:40 , Processed in 0.14463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