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9|回复: 0

AI 时代,印度崛起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大家好,我是 Ai 学习的老章

最近 GitHub 发布了 2025 年度开发者趋势报告

w1.jpg
https://github.blog/news-insights/octoverse/octoverse-a-new-developer-joins-github-every-second-as-ai-leads-typescript-to-1/?utm_source=octoverse-general&utm_medium=octoverse&utm_campaign=universe25
原文很长,很多不涉及本号不关注的非 AI 相关内容。

我看完之后感觉里面有很多极有价值的项目,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数据📊,本文代大家一起看看。
1、Ai 时代,Github 增长火速

w2.jpg
开发者每分钟创建超过 230 个新仓库,平均每月合并 **4320 万**个拉取请求(同比增长 23%),并在 2025 年推送近 10 亿次提交(同比增长 25.1%),其中包括 8 月的创纪录近 1 亿次提交。
今天,超过 1.8 亿开发者在 GitHub 上构建代码,仅印度今年就新增了超过 500 万开发者。

24 年底 GitHub Copilot 问世之后,这趋势开启加速。使用 Copilot 代码审查 的开发者中有 72.6% 的人表示这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w3.jpg
2、印度成为今年 GitHub 上最大的新开发者来源地

印度在 2025 年新增了超过 520 万开发者,占 GitHub 总新增的 3600 万开发者中的略高于 14%。

w4.jpg

显著增长来自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
    在过去的五年里(从 2020 年到 2025 年),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在平台上的开发者数量超过了四倍的增长;日本和德国的开发者数量超过了三倍的增长;而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平台上的开发者数量也超过了两倍的增长。特别是巴西,得益于金融科技和开放银行领域的活动投资。

w5.jpg

2030 年展望印度将继续扩大其领先优势,到 2030 年将达到 5750 万开发者 ,占全球所有预计新增用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国将是第二大社区,预计有超过 4000 万开发者,而巴西(1960 万)、日本(1170 万)和英国(1000 万)将位列前五。

w6.jpg
3、 AI 基础设施项目增长最快

开源开发今年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公共仓库中的贡献总数达到了 112 亿次 (同比增长 13%)。2025 年 3 月,GitHub 历史上单月新增开源贡献者最多:25.5 万首次贡献者。

w7.jpg

在增长最快的十个仓库中,有六个是 AI 基础设施项目,这凸显了对运行时、编排和效率工具的需求。八个月内获得了 3.7 万颗星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项目甚至都进不了榜单!

w8.jpg

2025 年最热门的项目分布在 AI 基础设施(vllm、ollama、huggingface/transformers)和持久的生态系统(vscode、godot、home-assistant)之间。
    一方面,像 vllm、ollama、ragflow、llama.cpp 和 huggingface/transformers 这样的项目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贡献者正在投资 AI 的基础层——模型运行时、推理引擎和编排框架。另一方面,像 vscode、godot、expo 和 home-assistant 这样的主要生态系统继续吸引稳定的贡献者基础,表明开源的势头远远超出了 AI 领域。

w9.jpg

vLLM——今年增长最快的开源 AI 项目之一。

🏆  按贡献者数量排名的顶级开源项目 🚀  按贡献者数量增长最快的项目 🌱  吸引最多首次贡献者的项目

这个推理引擎也是我最喜爱的,本号测试部署的 N 多大模型都是用它来部署的

大模型_本地部署_,vLLM 睡眠模式来了
快手编程大模型真实水平,本地部署,实测
智谱 GLM-4.5-Air 量化大模型,本地部署,实测
字节跳动开源大模型 Seed-OSS-36B,本地部署,性能实测
本地部署大模型性能测试,DeepSeek-R1-0528-Qwen-8B 依然是我的不二之选
DeepSeek-R1-0528 蒸馏 Qwen3:8B 大模型,双 4090_本地部署_,深得我心

首次贡献者中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中有近 20% 是 AI 相关的

w10.jpg

在总体前 10 个项目中,有 6 个项目是 AI 为中心的(vllm、huggingface/transformers、modelcontextprotocol/servers、llama.cpp 等)。这些项目平均**同比增长了 150%**——是开源软件中位数的三倍。
4、印度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和开源贡献者基础

    印度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和开源贡献者基础。 这反映了该国蓬勃发展的开发者人口以及其在开源 Adoption 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继续在贡献方面领先。 尽管贡献者较少,但基于美国的开发人员在 GitHub 上的公共和开源项目中贡献更多,这表明每个开发人员的活动量更高。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紧随其后。 巴西在人力和贡献量方面都很强劲,而印度尼西亚进入贡献者前五名,显示了新兴地区如何塑造开源软件。

w11.jpg
5、2025 年的顶级编程语言:TypeScript 跃居首位,Python 位列第二

根据 GitHub 贡献者数量,2025 年 8 月 TypeScript 首次成为 GitHub 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超过了 Python 约 42k 贡献者

w12.jpg
    TypeScript 的贡献者在 2025 年增长了超过 100 万(同比增长 66%),这得益于默认使用 TypeScript 构建框架以及 AI 辅助开发带来的更严格的类型系统支持。Python 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贡献者数量达到 260 万(同比增长 48%)。Jupyter Notebook 仍然是 AI 探索性环境的首选(约 40.3 万仓库;AI 标记项目内部同比增长 17.8%)。JavaScript 仍然庞大,拥有 215 万贡献者,但其增长速度放缓,因为开发人员转向了 TypeScript。

w13.jpg

Python 仍然落后于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生态系统

w14.jpg

从 2025 年开始,Python 的增长曲线几乎与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平行 ,这表明 AI 的采用正在影响这些生态系统中的语言选择。
    Python 主导 AI 项目。 在标记为 AI 的仓库中,Python 仍然是明显的领导者,2025 年 Jupyter Notebook 的使用几乎翻了一番,这表明 Python 是用于原型设计、训练和 orchestrating AI 工作负载的首选语言。

w15.jpg

近 80% 的新仓库仅使用了六种语言: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Java、C++ 和 C#

w16.jpg

w17.jpg
6、驱动 AI 开发的语言——Python

Python 和 Jupyter Notebook 仍然支撑着新的 AI 项目

w18.jpg

Python 现在驱动着几乎一半的新 AI 仓库(582,196;同比增长 50.7%),突显了其作为应用 AI 工作基础的角色,从训练和推理到编排和部署。Jupyter Notebook 仍然是实验的首选环境(402,643;同比增长 17.8%**),但向 Python 代码库的转变表明更多项目正从原型阶段转向生产堆栈。

w19.jpg
7、生成式 AI  走向主流

    GitHub 上的 AI 相关仓库现在超过 430 万, 不到两年时间几乎翻了一番。大约 80% 的新 GitHub 用户在第一个周内尝试了 Copilot,这表明 AI 不再是一个需要逐渐熟悉的专业工具,而是默认的开发者体验的一部分。

w20.jpg

w21.jpg

美国仍然是贡献最大的来源地(约 1280 万,占比 31.8%)。印度排名第二(约 500 万,占比 12.5%),并且在独立仓库数量上领先(40.5 万比 34.2 万)。

第二梯队(德国、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巴西、西班牙、法国)又贡献了约 40%,使地图更加全球化。

w22.jpg

生成式 AI 项目继续是 GitHub 上最受欢迎的项目。

项目如 vllm、ragflow 和 ollama 的贡献者增长速度超过了 vscode、home-assistant 和 flutter 等传统项目的贡献者增长速度。

w23.jpg
    软件基础设施的速度超越了一切。全新的生成式 AI 仓库(≤1 年)获得的星标数量,比其他项目积累同样的星标数量要快上十年。标准正在实时涌现。  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 迅速崛起显示了社区在互操作性标准方面的凝聚。AI 正在重塑经典工具。像 ollama 和 ragflow 这样的项目展示了本地推理和 AI 增强管道如何从概念验证过渡到主流开发者的工作流程。


w2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13:01 , Processed in 0.1854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