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46|回复: 0

一个人AI自学的四层框架5分钟打开AI全局视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从今年开始,几乎每周AI的消息都特别多,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w1.jpg

比如今天哪家又发了个新模型,明天谁家又出了个新功能,后天谁谁又出了篇论文震感业界。这种东西,其实你了解太多没什么用处。甚至看多了反而焦虑和迷茫,你也不知道那个模型、工具是不是真的像营销号说的那样好用。

我周末在家,看了两本书,一本是图解大模型生成式AI原理与实在,一本是从零构建大模型。其实是先看的前一本,不过图解还是不太过瘾,不够透彻,又切换到了后面一本。看这个模型层面的书,主要还是复习一下底层的概念,地基越稳固,对做工作流和提示词等上层应用都会有大有帮助。

不过对于新手来说,确实没有必要去手动搭建神经网络或者大模型。新手感到比较迷茫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你没有AI学习的框架,你大脑当中对大模型、对 AI 所有的这些知识的没有一个统摄全局的框架。

今天我花3分钟的时间,给你讲明白整个 AI 领域的学习路线图。在当今 AI 时代,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 AI 学习的框架,以便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这个快速进化的 AI 时代的各种消息。

其实每天你看到的各种信息、各种消息,不管是国外、国内的,我们都可以被分为这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

也就是最基础的层面,它就是工具层,各种各样 AI 的工具,比如说字节下面的即梦,腾讯的元宝,腾讯的 ima知识库。以及像其他比如文生图的可灵、AI画布产品flowith、甚至agent产品minimax。这些统统它都属于工具层面。

这个层面的特点就是产品开箱即用,比较傻瓜式,你不需要了解太多背后的原理就可以上手用起来,但是缺点就是灵活性比较差,他的很多参数都是调好的,给你的空间有限。

掌握工具层能让我们快速体会到AI的威力,比如一句话你就生成一个网页、一个视频,对于没接触过的人来说,还是蛮震感的。

但工具层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更新换代非常快。前几年文生图最火的是 midjourney,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用 midjourney吗?他家的用户大都转向了像极梦,像可灵这样更新的产品。
第二个层面

叫做工作流以及智能体的层面,这个层面。相对来说你的灵活性就更高,比如说工作流,你可以根据你的具体的工作场景、工作环节,来设计 AI 工作流,这个是你需要自主编排整个流程。所以它灵活性相对较高。

但与此同时,它需它上手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说扣子智能体,你搭建一个简单的扣子智能体很容易,但是搭建一个真正在工作当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还是是要费不少的时间,你需要去学习扣子里面的插件怎么来应用,是用第三方现成的,还是自己去开发;

去学习扣子里面怎么写提示词,去学习在 coze里面怎么设计工作流、不同的节点之间怎么来进行数据流转、以及非常关键的AI知识库如何搭建等等这样的知识。

因为这种门槛的存在,不同的人,他搭建的扣子工作流、智能体,他的效果,他能处理问题的复杂度,都是不一样的。高手和低手就会被明显区分开了。

但这一层,学习的回答回比第一层大。因为这一层开始真正能够解决工作中、场景更加具体的实际问题。
再往上就是第三个层面

这个层面叫做 AI 编程的层面。实际上这个层面是第二个层面的一种升级。

它比使用工作流使用 AI 智能体更加的灵活,相当于整个节点以及节点之间怎么连接你都要靠编程来实现。 但是现在有了 AI 辅助、AI CODING,比如说cursor这样的工具,能够极大地帮助普通人来编写程序。

这个层面就完全解决了,比如说你用现成的工作流平台 coze 或者 dify 的一些限制,因为你本地编程的话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所以他把灵活度拉到了最高。

现成的工作流平台比如coze、dify,他们常见的一个限制就是不能直接和本地的文件进行读写处理,那么你用 AI 编程的话,其实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这第三个层面,虽然有了AI之后,普通人也能编程了,但是依然有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尤其是您想做真正能够部署上线的,甚至能够赚钱的这样的编程项目,比如说带有前端后端的工具类产品,甚至电商交易平台,那么你会付出明显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这个一定是值得的。这一层像学的话,cursor要掌握,claudecode也要掌握,就够了。这一层其实变化没那么快。

这个层面也是目前为止AI商业化做得最好的一层,AI编程工具cursor营收已经破了5亿,估值目前在100亿美金以上了,要知道这公司仅仅才成立3年。
再往上就是第四类

它就是跟模型本身直接相关的。比如说你去搭建简单的神经网络,去研究什么是有监督学习,什么是无监督学习;什么是预训练、什么是后训练,后训练有哪些方法?等等。

甚至自己去微调一个特定领域和场景的模型,这一层,属于离模型底层原理最近,同时普通人学起来最难的一层。但是大部分企业会在几年内都会去做这一层,比如微调一个自己内部数据和行业知识的专有模型。
那么以上这4个层面,工具层变化最快,模型层变化最慢。

其实它们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的人群,那么应该怎么来判断应该学哪一个层面,或者学哪一个层面呢? 我给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第一个

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的背景,你都应该把那些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掌握好,比如说国内的就是deepseek 、即梦、豆包这样的产品。他们是大厂出品的,在性能上和产品的易用性上都做到兼顾。而且像豆包这样的产品,它有非常多小的功能,我觉得值得大家去体验和探索用法。
第二个

就是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更贴合你自己的特殊场景,来使用 AI,那么你一定要去研究和学习工作流和智能体的搭建,因为他们比通用工具更加灵活,那就涉及到像扣子工作流、dify工作流,以及n8n等工作流平台的学习。

还有,不要去纠结这个叫做工作流还是智能体,咱们不要去纠结这些概念准不准,搭建起来你好用就行。
第三个

如果你是理工科的背景出身,那么你大学应该一定是学过编程有关的课程的,不管是你学的 c 语言,C++还是汇编,还是数据结构、组合数学,即便只学了其中一两门,你多少是有编程基本概念的,知道编程的核心就是数据和结构,数据就是数组、对象、字符串、数字、布尔值等待、结构有包括循环、条件、函数化、变量等,这些不管什么语言,都是大差不差的。

我近两年使用 AI 编程的一个经验就是你只要有基本的刚才我说的编程的这些知识,数据的知识以及结构的知识,你就能很好的使用 AI 编程的工具来帮助你写程序、写项目。

总结一下这个框架就包括这四个层面

有了这样一个框架以后,你再遇到新的模型、新的工具、新的工作流平台出现的新闻的时候,你能很快在你大脑中定位出这处于哪个位置。学习的规律是,只有清晰地分类,你才能更好的记忆和分析,你吸收信息的效率也才能有一个质的提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7 17:25 , Processed in 0.1079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