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6|回复: 0

[关税] 高关税下,美国自身也伤痕累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美国对中国关税频频出招,引起部分人为之担忧:我国经济会不会因此遭到重创?这种担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不能否认,美国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市场,离开美国市场,我国经济可能需要一个转型和调整期,或会出现一个短期的适应期。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美国离开中国市场,情况又怎样呢?
       先来听听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是怎么说的。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严峻,本季度我们没有任何大豆订单,在以前,我们可以销往中国。过去五年,对华大豆销售通常有三分之一会提前签约,销往中国的大豆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25%。但是现在我们的农业经济举步维艰,通货膨胀导致各领域成本急剧上升,但是大豆价格却比三年前下跌50%,我们已严重亏损。我们恳请特朗普及其政府,取消关税恢复公平贸易环境,大豆是对华最大农业出口商品,美国农民71%的损失来自大豆领域。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特朗普总统不是要给美国农民发放140亿美元的补贴吗?美国农民不亏啊。其实,美国农民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早已厌倦,农民需要的是赚取利润,也就是销售市场,而不是仅仅保住基本支出的补贴。
       再来看看高关税下美国自身的状况。
       ——家庭支出显著上升。关税最终通过供应链层层传导至终端消费。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美国每个家庭年均支出因关税增加高达2400美元。服装价格短期内可能上涨37%-38%,鞋类上涨40%,食品价格上涨3.4%。
       ——农业成为重灾区。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连续5个月归零,豆农损失数十亿美元,被迫依赖政府140亿美元的补贴,但这仅能缓解短期压力。牛肉出口市场同样被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抢占,2025年4-8月,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额减少3.88亿美元。
       ——贸易逆差扩大,财政压力未解,逆差不降反升。尽管美国政府宣称关税收入减少了逆差,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2025年7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创四个月新高,主要因企业赶在新关税实施前集中进口物资。上半年,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增长38.3%,进口增幅(12.1%)远超出口(5.2%)。
       ——美国关税收入杯水车薪。2025财年美国关税收入虽创纪录达到1420亿美元,但仅占财政总收入的3.1%,而且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ING银行指出,高关税推升通胀,压缩消费能力,最终将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关税收入难以维持高位。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恶化,2025财年前十个月赤字超1.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GDP与工资水平下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模型预测,长期来看,高关税可能导致美国GDP下降6%,工资减少5%,将大幅缩减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这是因为关税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率,并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例如,欧盟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进一步萎缩。
       ——高关税阻碍了关键技术和原材料进口,如中国稀土,拖累科技进步。半导体设备和军工企业等行业缺乏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因关税每年损失3.5亿美元。智库ITIF警告,美国若继续推行高关税政策,可能在先进制造等战略性产业落后于中国和欧盟。
       美国高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制造全球贸易摩擦,扰乱贸易秩序的同时,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高关税短期带来关税收入,但却给自身经济带来了深远且难以逆转的伤害。消费者承受更高物价,企业面临高成本,利润压缩而难以发展创新。美国单边关税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引发全球贸易战,最终损害美国自身。
       因此,对美国高关税政策不必太过担忧,淡定看世界。未来,美国若想修复经济,需回归多边合作,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重建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即使美国不这么做,强行与中国脱钩,中国也完全可以应对,中国出口贸易并不是完全依赖美国市场。以2024年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5247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35772亿美元的14.67%,预计2025年对美国出口总额仅占全年总出口额的12%左右。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前三季度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进一步稀释了对美市场的依赖。我们不光有多元化的国外市场,还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w1.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3 00:41 , Processed in 0.11701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