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8|回复: 0

[关税] 关税,新消息!特朗普政府悄悄放松多项关税,为败诉做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1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关税,新消息!特朗普政府悄悄放松多项关税,为败诉做准备

10月19日晚间,特朗普在最新的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并且暗示,大门仍敞开着。此外,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低调地放松多项关税政策。

据悉,近几周来,特朗普已将数十种产品从其所谓的“对等关税”中豁免,并在各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时,提出愿意将更多产品(从农产品到飞机零部件)排除在关税之外。

w1.jpg

图源:新华社

政策调整背后:

法律风险催生“对冲”之举

特朗普政府近期关税政策的松动,与即将到来的法律裁决紧密相关。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法院作出对特朗普不利的裁决,认定其无权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征收关税。特朗普政府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最高法院定于11月初举行听证会。

知情人士称,在“对等关税”问题上的转向,反映出特朗普团队希望在法院可能推翻其广泛征税时对冲风险。一旦败诉,政府可能被迫退还已征收的大量关税。

内部共识转变:

从强硬到适度调整

熟悉美国政府规划的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即美国应该降低对非国内生产商品的关税。

曾在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担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副助理的埃弗雷特·艾森斯塔特表示,这种想法是随着时间推移形成的,且“这种共识确实已经存在”。

此前,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宣称“对等关税不会有任何豁免,没有例外”,但在7月底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态度软化,改口称“如果你种植了某种我们不种植的东西,可以零关税进口”。这一转变反映出政府内部对关税政策的重新考量,认识到过度加征关税可能对国内产业和消费者造成负面影响,适度调整关税政策成为更理性的选择。

w2.jpg

图源:新华社

政府命令预告:

哪些行业、哪些产品可能豁免

美国许多行业正敦促政府扩大豁免范围。例如,代表食品制造商的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此前致信特朗普政府,要求豁免咖啡、燕麦、可可、香料、热带水果以及罐头用的镀锡钢等商品。

上月,特朗普通过名为“附件二”的清单,对包括黄金、LED灯以及某些矿物、化工品和金属制品在内的产品发布了新的豁免。这些产品很多已被或将被纳入第232条关税覆盖范围。

他还预告了未来可能出台的数百项豁免:该命令列出一批产品,只要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定生效,即可享受零关税。该清单被称为“附件三”,其目标是“美国无法种植、开采或自然生产的产品”,例如“某些农产品、飞机及其零部件,以及用于医药应用的非专利制品”。

这份9月发布的命令还赋予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新的权限,使其可自行授予关税豁免,而无需由特朗普本人签署行政令来下达新的豁免。

一位白宫官员表示,此举将有助于简化关税政策,以便政府在落实特朗普已宣布的十余项贸易协定或达成新的协议时,不必为每一批豁免都发布一纸行政令。

法律基础转换:

依托第232条推进新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团队也在扩大依据更成熟法律授权征收关税的做法:即《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Section 232)。该条款允许美国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提高关税或限制贸易,近些年主要被用于美国的钢铝关税。

上周五,特朗普依据第232条宣布最新行动:自11月1日起,对卡车及卡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巴士加征10%关税。作为该行动的一部分,特朗普还扩大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的关税减免计划,允许其申请“抵扣额度”,将汽车和卡车零部件关税的部分成本抵扣期限从2027年延长至2030年。(往期链接:聚焦 | 关税突发!特朗普签新令:这些产品加征25%关税!速查税号清单)这种依托更成熟法律授权征收关税的做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又能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来源:浙江贸促、中国基金报、海运网

w3.jpg

w4.jpg

w5.jpg
长按扫码 关注我们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3 00:41 , Processed in 0.12054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