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1|回复: 0

AI Agent行业趋势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2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AI Agent成为热门概念,但截止目前来看,市场上总体呈现Agent概念十分模糊,严格意义上的AI Agent(L3)尚未在to B市场落地。

简单盘点来看,大概的分层结构里可圈可点的画风基本如下:AI软件Infra层有Google、OpenAI、Anthropic、以及Databricks; Agent生态的代表除了MicroSoft的Agentic Web,Google的A2A,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Anthropic的MCP

w1.jpg

市场上概念模糊,严格意义上的AI Agent(L3)尚未在to B落地。严格意义上的AI Agent是L3及以上级别的智能体,可以自主规划工作流、完成泛化的复杂任务。Agent的定义:可根据对世界的观察自主进行推理并独立采取行动,利用工具完成一系列复杂战略任务目标的软件应用。Agent(L3或以上)需要让模型理解任务责任逻辑及工具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主任务完成成功率。

海外市场以AgentForce为例,L2级别产品顺利落地,L2.5级别产品开始试水,但性能问题有待解决,虽然其ARR已达数亿美金,但其绝大多数落地使用场景来自及其简单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业务流/数据高度结构化/+MCP接口调用,较少依赖于模型性能。而其他L2.5案例--国内的富X银行,其呈现特点是复杂流程中模型系统稳定性不够,北X银行案例,呈现特点是L2.5 Agent应用落地依赖于强人力投入。

Agent性能提升是一个各环节都需要提升的系统工程,简单来说,工程和模型的解决各占一半,最优技术路线还在动态变化中,即技术路径还没有完全收敛。模型进步也会替代一部分工程上的工作,降低对工程化的需求,将Agent能力融入底层模型也是模型公司们凝聚的共识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工程化的方案好,什么时候模型化的方案更好呢?对于依赖形成SOP,建立Know How,以及建立标准化的协议,降低每次工程化的成本这些方面来说,广大SaaS公司或者ISV也许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任务。

但这也存在一个无法逃脱的问题,即是对于场景化的模型能力的提升,其要求数据积累与后训练的两个核心能力。目前在海外市场来看,往往可能因为SaaS公司已经积累足够的客户数据,并能够对于客户场景做好模型后训练而获得这方面的市场机会,所以海外市场来来看大约是SaaS公司会比较有优势,而国内市场画风则截然不同,大约是因为SaaS公司普遍太弱了,难以具备技术人才和成本来进行小模型后训练等工作,所以目前的画风有可能还是云厂商+ISV来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以微软的Copilot Studio为例,Agent的发展将大概率沿着工程+模型交替进步中实现。云厂商在海外市场善于提供全栈服务,算力,工具,以及可以让客户手撮应用的平台工具。实践中模型进步与工程优化相互补位,交替促进。

以Salesforce为例的海外SaaS公司,在积累了专业场景数据的基础上,大量投入做模型的后训练,但也面临一个问题,当底模型更新的时候,后训练就得重做。那么它们发展出的解法往往是,把后训练标准化,产品化,便于重复做,把数据准备,模型评估等能力产品化下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0 12:32 , Processed in 0.10215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