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82|回复: 0

AI提效越来越像一场大跃进,让我苦不堪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上周部门聚餐,隔壁组的老周喝多了拍桌子:"以前说AI是生产力,现在看更像'大跃进'——数据是编的,工时是砍的,只有我们加班是真的。"

一句话戳中在场所有人的痛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AI提效"成了职场必答题。项目启动会先问"AI能省多少人天",周报里必须写"通过AI工具提升效率X%",连部门KPI都悄悄加上了"AI应用率"。

但真实的职场生态是:

原来4个人2个月能稳妥做完的项目,现在被告知"有AI加持,3个人一个月足够了"。于是团队开始没日没夜地赶工,白天对接需求,晚上用AI生成初稿再逐字修改——毕竟机器写的方案总缺了点人情味儿,机器做的报表总藏着点逻辑坑。

好不容易熬完了,对外汇报时变成"仅用1个人2周就完成了,AI提效显著"。数据很漂亮,领导很满意,只有团队知道那2周里每个人的睡眠时长都没超过4小时。

更魔幻的是,这种"提效神话"会形成连锁反应。

别的团队听到"XX项目1个人2周搞定",立刻开始对标:"那我们这个项目,2个人3周应该没问题吧?毕竟我们也用AI。"

没人在乎两个项目的复杂度天差地别,没人追问"1个人2周"背后是不是3个人默默扛了剩下的工作量,更没人计算"AI提效"省下的时间,是不是都变成了团队成员体检报告里新增的指标异常。

AI确实是个好工具。它能帮我们快速整理信息,能批量处理重复劳动,甚至能在创意枯竭时给点灵感。但它不该是"压缩人力成本"的借口,更不该是"透支团队精力"的遮羞布。

真正的提效,应该是让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让人有更多时间做有温度、有思考、有价值的事。而不是用"AI赋能"的口号,把8小时的工作塞进4小时,把合理的工期砍成不可能的任务。

毕竟,职场不是比谁的"提效故事"更动听,而是比谁能走得更稳、更远。当所有人都在为虚高的效率数字硬扛时,或许我们该停下来想想:这样的"大跃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9-8 20:58 , Processed in 0.10388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