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华图 AI 产品的 1.0 版本选择从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切入。郑文照认为当前大模型在理解复杂情境时存在幻觉,非标问题恰恰有更高的容错空间,更容易管理用户预期,让产品真正用起来、效果好。此外公务员面试看似非标,但经过国家多年打磨,已经形成了一套极为成熟和高度标准化的打分框架体系。公务员面试在「非标」环境里是最「固化」、最「有据可依」的场景。
03
对此,粉笔教育 CTO 陈建华给出他的视角。他认为,学员付费的核心始终是解决实际需求,AI 是否参与其实不那么关键,所谓的「伪需求」也可能是此前解决不了而忽略掉真实需求。但如果 AI 的加入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效果,比如原本人工答疑需要隔天反馈,用户觉得价值大打折扣,付费意愿自然不高,而 AI 答疑能即时响应,让学员感受到更高的价值,反而更愿意掏钱。说白了,AI 不是卖点,而是让服务更好用的工具,这才真正拉动付费的动力。
此前,粉笔平台已经重点覆盖了 AI 老师层面,主要提供的辅导答疑、作业点评等支持服务,这构成其第一条发展线。
在推进过程中,粉笔团队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大家都有朋友圈、会刷微博,但真正发微博的人比例很低一样,很多用户在使用 AI 学习工具时也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他们更习惯被引导,而非主动提问。
粉笔 4 月推出的 AI 刷题系统班,就是希望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将 AI 老师巧妙地融入整个学习流程中,全程伴学,采用启发式答疑交互,一步步引导用户学会「如何去学习」。
然而,用户的需求不止于此。陈建华洞察到的另一个关键痛点是:学员遇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且恰切的响应。未来,粉笔希望实现一个更高级的互动形态——打造一个能实时交流的、具备「多模态」能力的 AI 老师。不仅能语音交流,必要时还能结合学员的课件内容、个人笔记等上下文信息,提供更直观、更精准的问题解答。
05
「如果目标仅仅是短期的考试培训,那APP或网页确实足够。但我们的目标是更长远、更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从知识积累、能力训练到职业认知,覆盖整个大学生涯。这需要更沉浸、更系统、更智能的学习环境和持续陪伴,这正是我们设计学习机的初衷。」中公教育在 AI 应用上的探索,正试图将传统「考试上岸」的思维,转向「就业能力培养」的长期主义。正如中公AI就业项目负责人梁蕾在采访中所言:「我们关注的整体锚点是就业能力提升板块。」
618 当天,中公 AI 就业学习机上线各大电商平台。为什么选择「学习机」这个硬件载体? 这源于中公基于真实需求的判断:走进大学图书馆,会发现超过 80%的学生都在用 Pad 学习。这代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Pad 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伴侣。相比沉重的电脑,Pad 轻便易携,在图书馆或咖啡馆专注看课、刷题非常方便。
此次重点推出的「AI 就业学习机」,本质上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包含职业测评、精准选岗、考试培训、就职服务的一体化 AI 就业解决方案,以实现「选好岗、上好课、就好业「,助力每个用户都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致力于成为用户的求职好帮手。如梁蕾所说:AI 就业学习机不仅强调应试能力,更强调职业能力提升。」
据了解,学习机内置的学习路径系统且长期——覆盖从大一到毕业的完整周期。例如,立志考公的同学,大一就能接触到国情政情的基础认知,大二大三前期进行专业能力铺垫,到了大三大四再结合 AI 精准辅导进行冲刺训练。这整个过程的最终目标,不只是通过考试,更是让用户在真正走上岗位时具备扎实的综合能力与深刻的理解。
除了公考教育,其他职业教育赛道也不可避免受到 AI 的冲击。在成人技能培训领域,AI 的应用早已从「概念验证」走向「场景深耕」。杨文飞表示过去依赖真人录制的课程,如今可以通过数字人、3D 建模和智能配音技术快速生成,成本降低的同时,质量却反而更可控;而基于 AI 的自动试题生成、学习路径分析工具,则让教学辅助从「人工经验」转向「数据驱动」。
这一观点与当前行业趋势高度吻合——无论是 51CTO 还是其他机构,更多选择将 AI 作为「工具层」而非「基础设施」来使用。毕竟,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动辄百万美元,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更像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但「轻」不等于「无门槛」。杨文飞提醒,AI 应用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将技术能力与教育本质深度融合。他举了个例子:一个 AI 系统能精准识别学员的错题分布,但如果教师无法快速解读数据背后的教学问题,这套系统就只能沦为「数字报表」。换句话说,技术的价值必须通过人的认知升级才能兑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51CTO 在推动 AI 应用的同时,始终将「理念革新」视为前提——「如果企业高层还停留在‘培训就是上课’的思维里,再先进的 AI 工具也只能沦为摆设。」
谈及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在 AI 浪潮中的优劣势,陈建华认为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历史积累,包括教研体系、用户洞察、数据资源等等,如果抛去旧有观念和传统做事方式,这些积淀就是强大的后盾。反之,创业公司必须跑得更快,用速度和灵活性来弥补短板。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在一两年内,用超速赶超大公司多年积累的成果。机会是有的,但难度不小。
而当下由大模型引领的 AI 革命则截然不同——它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力」革新。 这次变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效率本身,而非重构组织关系。这意味着,现有的教学流程、师生互动模式、成本分配结构等「骨架」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AI 在这里扮演的是强大的「工具」角色,它能嵌入到既有的成熟体系中,显著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