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65|回复: 0

[一带一路] 打造“未来油脂”!首个中马“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广州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6月14日,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广州启动建设。此为首个中马“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由暨南大学与博特拉大学共建,属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w2.jpg

2024年,该实验室就已“露面”——10月,获中国科技部批准建设;11月1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揭牌。

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汪勇表示,实验室的启动将深化两国在油脂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油脂加工与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健康、营养、高质量油脂产业化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将棕榈油转化成“健康油脂”

棕榈油是中马贸易的重要农产品,产业发展却面临着国际话语权及技术难题。

汪勇介绍,聚焦该难题,联合实验室将开展油脂生物加工与安全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油脂生物加工与安全、脂质活性分子挖掘与健康效应、健康油脂应用与功能食品、棕榈油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

“甘油二酯的成果转化极具潜力,它是‘未来油脂’或者说‘健康油脂’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汪勇称,团队将与暨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教授合作,通过生物加工、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将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转化成更加营养健康的甘油二酯、组合甘油酯、OPO等结构脂质,促进油脂转型升级,实现产品多元化。

w3.jpg

在脂质生物活性分子健康效应方面,实验室计划提取结构脂质中的活性成分如β胡萝卜素等,研究其抗炎、抗骨质疏松甚至抗癌机制,并进一步分离纯化,制成功能产品。同时,与暨大药学院合作,研究马来西亚药用植物中的脂质生物分子。

油脂的应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刚刚提到的甘油二酯可以用于日常食品,改善国民营养健康。除此以外,我们还将使用3D打印技术,研究健康油脂被人体吸收的情况。”汪勇介绍,实验室期望通过构建健康油脂的相关体系,保证人们既能吃进、吃到,又能更加高效地吸收健康油脂。

他进一步表示,团队将着力提升棕榈油营养价值和产业附加值,为马来西亚可持续发展及我国粮油安全、国民健康助力,“希望能打破西方的话术,建立起中国—东盟的棕榈油标准,探索棕榈油在高端营养食品中的应用”。

见证中马情谊

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记者从该活动上获悉,中国每年需进口约2800万吨油脂,马来西亚则出口约1500万吨棕榈油,中马两国的供需结构高度互补,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2025年是中马两国建交51周年,也是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2周年。此次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更是中马情谊的见证。

“联合实验室面向中马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元首外交,支撑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和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高度一致。”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说,联合实验室的正式启动运营,将不断汇聚中马两国智力创新资源,为中马两国以及粤马双边的友好关系的长足发展添砖加瓦。

位于广东的暨南大学,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博特拉大学,也颇有缘分。

w4.jpg

2013年,汪勇在一场国际会议上结识了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教授陈振滨与赖爱明。他们共同专注于油脂加工领域,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学术友谊与紧密的工作关系。2018年,基于前期合作基础,双方萌生出筹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想法。

博特拉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阿尼斯·肖比林·宾蒂·梅尔也表示,在油脂领域,博特拉大学与暨南大学合作紧密,双方在联合研究、人员交流和学生交换项目上积极互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标志着双方的科技交流合作之旅开启了新篇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取得了可喜成绩,也为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联合实验室建设启动标志着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以此切实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政府间科技合作贡献暨南力量。

w5.jpg

联合实验室学生有望在中马两国学习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

汪勇透露,联合实验室目前正在推动本科生的“2+2”培养计划和研究生双学位计划。以本科生的“2+2”为例,第一学期的学生们将在各自国家学习,二、三、四学期在暨南大学学习,中期到马来西亚学习,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该计划将从暨大食品学院开始施行,预计明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生。

建设启动会现场,“中国—东盟未来油脂科技创新联盟”也正式成立。联盟依托该联合实验室,由暨南大学与东盟高校、企业等共同组建,将进一步在区域内促进和提升棕榈油领域的成果转化和科技治理水平。

此外,暨南大学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力打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食品科技研究平台、生物制造领域创新团队和新兴产业智造基地,推动生命健康领域“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广东教育头条

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吃得科学

尽在《中国食品》杂志!

各位关心、关注、关爱《中国食品》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在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这里不仅有美食、美酒、优质食材、饮食文化,还有:国家级烹饪大师聊菜系发展、讲师门传承、谈烹饪心得;各菜系优秀厨师的招牌菜肴;社会各界的食品爱好者分享他们的美食故事;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剖析行业发展脉络、科普食品营养健康知识
w6.jpg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食品》杂志于1972年创刊,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为半月刊。《中国食品》上世纪80年代单期发行量达到40万册。《中国食品》杂志针对大众刊发科普类、知识类、美食类、人文类以及康旅类文章,主要报道食品行业发展和动态,传播美食、美酒、餐饮食材、烹饪技艺、普及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该刊整体风格轻松愉快,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大众阅读需求,刊内附精品图片,文章包括人文地理和情感分享类,阅读完之后还能够让读者学到一些知识,增长一定的见识,触发一些思考。换个角度来看待食物、健康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不一样的食品,带给读者一个有趣的食品世界!将“舌尖上的中国”用精美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并通过旗下新媒体平台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栏目介绍

行业资讯、专家解读、大师的菜、美食烹饪、西餐焙烤、养生食疗、营养课堂、智慧餐谱、饮食文化、名家典故、美食说、美食艺术、食物灵感集、校园食育、美食地理、美酒品鉴、茶咖时光、道地食材、美食器皿、食品AI、味觉探秘、主动健康、运动营养、文旅食创。

邮发代号:2—4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498/T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1085

国外代号:SM377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单期定价:30元 全年定价:720元订阅方法读者可通过银行汇款至中国食品杂志社,汇款信息如下:单位名称:中国食品杂志社收款人账号:0200049209024922112收款人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外大街支行
汇款后请通过邮箱或电话与编辑部确认。电子邮箱:chinafoodn@163.com编辑部电话:010-83155433



2025年《中国食品》订阅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性别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订阅期数


订阅份数


QQ


微信


发票信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3 13:00 , Processed in 0.14210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