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84|回复: 16

珍惜身边的瑰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注重一些时尚的东西。比如Hi-Pop, 嘻哈。生怕落后一步,便成为时代嘲弄的对象。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则漠然视之了。喜欢唐诗宋词者可谓寥若星辰,如果不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强迫,很多年青人恐怕都不知何谓唐诗宋词了。

有次兴之所至,咏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刚一句“水光潋漪晴方好”。便卡壳了。于是遍问周遭的朋友,不曾想竟无一人知道下句。我周围的朋友都是留学生,好坏也受过中国的大学教育,最差的也是大二程度,10多人没一人知道,这真是一种悲哀。

教我德语的德国老太太,会四国语言,在晚年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我送她一本唐诗宋词三百首儿童普及版,她爱若珍宝。对照拼音一字一句的阅读并翻译,竟到了痴迷的程度。她满怀深情地告诉我,如果上帝假以时日,她一定把如此优美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感动之余我不仅有点羞愧,在唐诗宋词的故乡--中国,究竟有多少人还对它有如此的热情,我无语。

中国的诗词最早可查的源于春秋,诗三百--诗经最为著名。如果大家忘了小学课本里的《硕鼠》,那琼瑶阿姨的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总该有点印象吧。诗词在唐宋达到极盛,这已不容置疑。而对当时社会来说,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李白就是诗名大作而受到当时政府重视的。普通的贩夫走卒也大都,不会作诗也会咏。至于达官贵人每逢佳节也须作诗应景的,否则被人嘲笑没受过正规教育。

其中还有一件趣事,据说苏轼的妹妹招亲,没要彩礼,而是出了几个诗题,只有文采出众者才能得见素面。可见当时的人对诗词的重视。可喜的是中奖者是个才貌出众的帅哥--秦少游,也应了才子佳人的美话。

唐宋期间,优美的文章流传下来的不多,而优美的诗词,则灿若繁星了。人们习惯于作诗词而不作文了。诗词的内容已概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唐宋期间中国的繁盛对文化的影响。

说到国防大事,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经济方面,商人重利轻别离。经营学问,贾岛的推敲最为有名。爱情的,源于中国人的含蓄:道是无晴却有晴。情侣相处则要:心有灵犀一点通。少女含春就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世态炎凉,独钓寒江雪。祝福的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气势最大的莫过于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有柳永的《雨霖铃》。交朋友的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美色则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凡此种种,不能一言而尽。但仔细咀嚼,就觉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在唐诗宋词中送别诗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不及汪伦送我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城南旧事》中的小女孩嘴中娓娓唱来,别离的凄凉游然而生。而我们也终将埋葬在芳草碧天下,在此之前是否更该珍惜现在拥有的,并善待别人呢?

唐诗宋词无论在形式上,意境和内容上都美轮美奂,值得细细品味。作为中国人我们有文字基础,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但如果我们宁愿去学说唱,而把自己的瑰宝放在一边,这真是一种遗憾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5-9-2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之子 于 2005-9-24 11:22 发表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注重一些时尚的东西。比如Hi-Pop, 嘻哈。生怕落后一步,便成为时代嘲弄的对象。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则漠然视之了。喜欢唐诗宋词者可谓寥若星辰,如果不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强迫,很多年青人恐 ...



时代在进步.
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啊.

四旧  就只有 被人遗忘了$惨啊$$惨啊$$惨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LZ,  dafuer  !

不过楼主也勿需担心,“只渡有缘人”,勉强不来的,偶周遭已经有不少同志拾起对古诗词的兴趣了,不过想起拾起的基本是30岁以上/硕博以上...  无他,不完全统计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song 于 2005-9-26 14:15 发表
LZ,  dafuer  !

不过楼主也勿需担心,“只渡有缘人”,勉强不来的,偶周遭已经有不少同志拾起对古诗词的兴趣了,不过想起拾起的基本是30岁以上/硕博以上...  无他,不完全统计而已
何时介绍我认识一下这些同好们。哈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辙,偶那俩个朋友是不灌水不聊天的一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楼主若愿将就,小生虽不谙音律,优游容与的看客尚可担当。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song 于 2005-9-26 22:44 发表
呵呵,没辙,偶那俩个朋友是不灌水不聊天的一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楼主若愿将就,小生虽不谙音律,优游容与的看客尚可担当。
今日得见雅人,三生有幸。幸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研究古文。。。。。谁知道文言文跟白话文究竟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风之子: 偶只是看客而已,而你能激扬于文字中,更是难得!

To Danielwolf:
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里,我们所谓的文言文也是当朝的白话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文言文是指民国之前的书面语,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既是现代意义上的白话文的起点,看鲁迅茅盾这类白话文运动倡导者的文章不难发现当时的白话文和我们如今的文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呵呵,兄弟只研究古文?如何理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问题是。文言文的起源。是否为早期政府官腔?如果是是哪朝开始的?因为早期的东西又跟它不太一样。

而白话文的起源。是否为中华的民间语言。虽不登大雅之堂,却有民众基础。又或者是近代学习西方后才出现的。
因为我始终觉得。这两个不应该是一开始就有的东西。

我喜欢历史。而历史都是古文写的。自然就成了研究古文了呗。。。。嘿嘿。。因为觉得很多文言版的东西比白话的好看。比如三十六计的解说。真的是精炼的很。比白话看起来过瘾。所以就慢慢看了。而且繁体字里很多字有它特殊的味道。在简体里看不出来。觉得看以前的书满好玩的。呵呵。就是这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itata 于 2005-9-27 16:16 发表
难得一见的好文:)
楼主是原创吗?是的话加精
原创倒是原创,不过只是自己的一些感触,加精不会太抬高了吧。我看楼上几位的评论道是很精彩。而且我原来都在苹果发文,现在看来本论坛的底蕴也很高,可惜来晚了,以后看来要多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文言文没有起源于哪个朝代之说,所谓“文言文”这一说法是针对对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所提的,民国以前的书面语言都可称为文言文,所以说,文言文并不是固定的某一体,在每个朝代中都是变化的。

白话文即是来自民间的语言,受民间语言影响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和“西方”没有关系。

任何一种语体自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或者固定不变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新文化运动,想起维新变法,偶在这儿多废话几句。

在MSN上碰到一老友,这个家伙为情牺牲去了佛山,但在佛山待的很是不爽,在佛山论坛上的佛山文化之争中被人叫板,最后竟被人民群众的代表——斑竹大人封了ID,呵呵,难得的待遇,偶改日也得尝试尝试。不过最让看客们大跌眼镜的是当地人声鼎沸的佛山文化竟是以黄飞鸿文化为旗帜,该友说了句谈佛山文化有什么比康有为梁启超更合适的?这一句招来无数板砖...此外,据说,佛山的黄飞鸿故居前舞龙舞狮好不热闹,而康有为故居甚是潦倒。唉,看样子是我们这些所谓知识分子离大众生活太远,尚未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需求哪...偶们也小看了地方宣传部同志们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程度,咱们的新三民主意贯彻的甚是到味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song 于 2005-9-28 11:53 发表
说起新文化运动,想起维新变法,偶在这儿多废话几句。

在MSN上碰到一老友,这个家伙为情牺牲去了佛山,但在佛山待的很是不爽,在佛山论坛上的佛山文化之争中被人叫板,最后竟被人民群众的代表——斑竹大人封了 ...
要想做当代儒商,就要有把文化和利益结合的本事,否则只能高山流水待知音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长河,鼎盛之唐宋,人们才有闲情意致去附庸风雅.
偶尔吟诗,可谓怡情,但千瓦别每天说什么,天上人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这句话有疑惑啊,没有抬杠的意思啊
像三言二拍水浒都是当朝白话写的,对于现在而言,也不是文言文啊.
愚以为,文言或者白话是新文化运动之前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几百年前的口语在现在看来,也很可能颇为古雅,但是现代教育稍好的人看起来还是不成大问题的.
顺便说一下,红楼梦里头很多用语就是江浙方言,好多直到现在还用着.欢迎江浙xdjm讨论
原帖由 chensong 于 2005-9-27 19:10 发表
TO 风之子: 偶只是看客而已,而你能激扬于文字中,更是难得!

To Danielwolf:
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里,我们所谓的文言文也是当朝的白话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文言文是指民国之前的书面语,新文化运动所倡导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高考不应该取消对答名诗词的那一分题的
我50%的古诗词就是当时被迫记忆的,对于古典诗词的爱好也是在生吞活剥中潜然建立的.
原帖由 风之子 于 2005-9-24 11:22 发表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注重一些时尚的东西。比如Hi-Pop, 嘻哈。生怕落后一步,便成为时代嘲弄的对象。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则漠然视之了。喜欢唐诗宋词者可谓寥若星辰,如果不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强迫,很多年青人恐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23 17:08 , Processed in 0.1047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