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生活之朋友篇 (原创)
(一)唐雅唐雅是我03年在一个大公司实习时候的主管,她比我大六七岁,脾气很好,为人随和、不摆架子,对我的实习给予悉心指导,我们除了工作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成为朋友。“唐雅”是我给她起的中文名字。我们没有象一般德国公司里面通常的做法那样因为上下级的关系而用“您”尊称对方,而是用亲切地称呼对方为“你”。实习结束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唐雅很上进,她进入公司的时候只有高中学历,一边工作一边读大学,直到拿到硕士学位。她也多才多艺,跳了多年芭蕾舞,又擅长水彩画,曾举办过个人画展,画作得到收藏家的赏识。
这样一个聪明能干气质高雅的女子,经过很多波折,到33岁时结了婚。参加她的婚礼时,我觉得她跟她的丈夫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十分般配。婚后她给我的信里也尽是幸福。在德国,女人结婚后一般来说是会改姓丈夫的姓的,唐雅的丈夫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爱:他改姓了唐雅的姓。这样的例子在全德国恐怕都找不出多少个。
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内分泌失调,唐雅婚后一直没有怀孕,医生做了多次检查之后对她说,如果她不放弃工作,这一辈子是永远也没有办法怀孕了。当她与我提起此事时,我说:“如果我是你,一定会放弃工作的。即使不永远放弃,也会停止工作三到四年。工作以后可以再找,可女人过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很难生得了小孩了。”
唐雅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当时她在公司已工作了十五年,舍不得放弃——尽管她的职位并不高,工资待遇也很一般。该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防火材料制造商,员工很多,等级森严,唐雅工作了十五年也仅仅是低层管理人员而已。我不能理解她的决定。在我看来,她的工作只是一块鸡肋,丈夫赚钱又不少,足够养她跟小孩,为什么不安心做个全职太太呢?她却说她绝不会放弃工作的,放弃工作等于放弃独立,她不愿意依赖任何人,哪怕是那么爱她的丈夫。
三年很快地过去了。
在昨天收到的信里,唐雅万般无奈地告诉我,她的丈夫移情别恋,另有所爱,婚姻摇摇欲坠,难以维系。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把信再读一遍,两遍,三遍……只是不敢相信居然真的是这样。忽然想起看过的一本小说里的结语:“这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年代,我们相信真理,真理欺骗我们;我们相信爱情,爱情毁灭我们。”
如今我只能庆幸唐雅当初没有放弃工作,没有失去独立的能力。她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不依赖任何人,否则如今的情形只会更糟。 (二)颜易
颜易说她的笔名取自“红颜易老,春梦难留”,这真是一个另人感伤的名字。
有这样感伤笔名的她,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恰恰相反,她为人最实际不过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做对的事,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
我 跟她在国内就认识了,又一起到德国来,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缘分不可谓不深。大概是因为她身上有我所缺乏的气质,我们才做了那么久的朋友吧。当然,我没有极 端到“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对不对”,可是,有些事情,明明知道是对的,我做起来还是那么艰难,要说服自己还是那么吃力。颜易怎么就能不动声色地去 做呢?
比如说,她怎么就眉头都不皱地去读机械工程,那个她一点都不喜欢,但是很有前途的专业?
颜易的男朋友原来也在德国。两人刚刚认识不久,他博士毕业去了美国,在哈佛做博士后,两人email来往,一来二去产生了好感,接着就通过MSN和电话谈起恋爱来了。两年恋爱,当中颜易去了美国一个月,订了婚。
苦读五年,终于拿到了Diplom,颜易作了一个让所有朋友都吃惊不小的决定:去美国。
机械工程是德国的传统强项,也是目前的大热专业,毕业生都能得到很多offer,更不用说象颜易这样以几乎满分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了。可是去美国,她能做什么呢?来德国那么多年,没有用英语的机会,连英语也讲不好了,怎么在美国求职?
我问她:“你是去美国结婚吧?”
她说:“不是。我没申请结婚签证,拿的是旅游签证,只有半年有效期。”
我问:“你去美国不是为了跟男朋友结婚吗?”
她说:“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跟他结婚是对的,他人品好,对我也好,长得好,又聪明,又有学位。唉,但是我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呢。”
我的眼珠子要掉下来:“那你去美国干什么?!既然你爱的是另外一个人!”
她说:“因为我觉得跟他结婚比跟另一个人结婚好啊。可是我跟他从来都没有真正相处过、一起生活过,所以我想给我们半年时间,看看我们能不能相处好,要是处得好,我就跟他结婚。”
我几乎要叫喊出来了:“这样去美国你怎么会跟他处得好啊,你拿的是旅游签证,不能工作,什么都不是,英语也讲不好,什么都要依赖他,两人的地位都不平等,怎么会处得好?”
她说:“可是我总该给我们一个机会试试。我也不小了,该结婚了。”
“那也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啊。”我说,“好不容易才拿到毕业证书,也不试试找工作……”
她沉默了一会儿,淡淡地说:“我会把毕业证书用镜框镶起来,挂在厨房里。”
颜易悄悄地去了美国,没有告别party,没有机场送别。
一别数月,颜易没有跟任何在德国的朋友联系。我们都不知道她过的如何、跟男朋友处得好不好、为什么会音讯全无。
有时侯我不经意地想起她,会有些说不清的惆怅。 (三)芳汀
都说法国女人最是雅致迷人,见过了芳汀,我才知世人所言非虚。那可真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微妙的气质。
早在见到芳汀之前,我已从我的德国妈妈Anne那里听过她的名字无数次了。自从来了这个小镇工作,认识了Anne,她就一直很关心照顾我,叫我做“我的中国女儿”。她时常会说起“我的法国女儿”芳汀,我对这素未谋面的“姐姐”可真是充满了好奇。跟《悲惨世界》里的人物同名,是否也象雨果笔下的那个芳汀一样有着曲折的人生?
今年8月,Anne生日宴会上,我终于得以一睹芳汀的风采了。
尽管Anne才是宴会的主角,可是无疑谁也无法忽略芳汀。她并没有刻意打扮,也没有哗众取宠,单是那一口带着柔软法语腔调的德语、一双充满灵气的眼睛,便已令人瞩目。诸位,恕我词穷,不能形容出她那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个把小时交谈后,我对她的见识之独到、谈吐之风趣、举止之优雅大为折服。不禁想,这样一个美妙的女子,要怎么样的男人才配得上?芳汀单身赴宴,并无陪同,我也不敢冒昧地问她。
宴会过后的几日,我到Anne家串门,装作无意般问起。Anne神色戚然地讲了她所知道的故事:芳汀18岁赴德留学,与一个德国同学相爱四年,不料他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他娶外国人,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
啊?!外国居然也有这样棒打鸳鸯的蛮横母亲?有这样“舍妻求孝”的糊涂孝子?再说了,芳汀金发碧眼,德语流利,哪里看得出是什么“外国人”?这样的理由真是荒唐可笑。
我愕然无语,良久才问:“那么后来呢?”
后来芳汀黯然离开了德国,在贝藏松一家专事德法贸易的法国公司工作。“可是我可怜的芳汀呀,连一天顺心的日子也没有过……”Anne伤心地说。工作不消说了,因为有才能而受到上司的排挤和打压。感情上也饱受挫折,一个自称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把她追到手才告诉她,原来他是有家室的;一个她大胆追求的男人,竟然在相处了几个月之后“一夜之间”变成了同性恋;一个信誓旦旦要跟她结婚的男人,背着她勾引了她最好的女友……“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在电话里呺啕大哭的情形。芳汀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她现在是真正的孤苦无依……”Anne凄凉地说。
终于,芳汀死了心,既然生命中注定了没有爱情,那么,就把精力放到别的事情上吧!她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又是文学协会的主席,热衷于教会的慈善活动,也常去老人院做义工,骑马、潜水、滑雪、击剑……样样精通。她一个人活得也有滋有味,精彩纷呈。
只是,我想,这一切,真的能替代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吗?芳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孤独得有点儿不安?是否曾对青春的流逝感到恐惧?
芳汀今年38岁了,未婚。
[ 本帖最后由 看似体面的存在 于 2007-10-22 20:37 编辑 ] $支持$ $支持$ $支持$ 。。是的男的出轨的好多
我在国内的时候和同学开同学会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就告诉我他以借工作加班为由 经常出去和少妇一夜情尽管我脑袋转得还是挺快但还是不相信自己多年以来最好的朋友 在中学里最正直的同学竟然这样何况他老婆我们都认识。。。。我不禁问 为什么如此他说几年下来没新意了 换个人爽爽他还对我说以后我结婚后也会这样的 我寒一下。。。
男人啊 $支持$ $支持$ $送花$ $送花$
期待继续 又是坑:D :D :D :D 《悲惨世界》
偶的最爱小时候经常看 哈哈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7-10-17 21:4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又是坑:D :D :D :D
另外一个坑已经填满了。$汗$
这个坑明天填吧。 $支持$ $支持$ $支持$
透着无奈…… LZ的文笔不错, 占个坑继续等 $支持$ $支持$ $支持$ 细腻 $支持$ $支持$ 上来吱一声,这个估计短期内是个坑……$害羞$
我这两天没时间填,请大家原谅,下周保证填完《芳汀》,还有一篇《扶澜》也将开篇。$汗$ 好文,好文啊! $ok$ $ok$ $ok$ (四)扶澜
扶澜来自热情如火的国度——巴西。
她的真名叫弗兰西思卡,我应她的要求给她起了中文名“扶澜”,颇有些古意,她很是喜欢。
“我还没去过中国,居然就有个中文名字了!真有意思!” 扶澜讲话很快,脆生生。在外国人里,很少人能讲德语讲得这样又快又清的。
扶澜的父母是巴西人,遥远的祖先是葡萄牙和意大利贵族,当然,经过几十代人的混血,贵族血统已经缈无踪迹了。她在美国出生,在法国和西班牙长大,14岁才回到巴西。这样的成长经历,加上蜜色的皮肤、琥珀般的眼睛、窈窕的身材、爽朗的笑容,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她充满了异国风情吧。是不是她的丈夫,也是被如此风情打动了呢?
扶澜与丈夫的相识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她的丈夫读大学时交换到巴西读了两个学期。他有一次在大学里作报告,与在该大学当心理学教授的扶澜妈妈结识,交谈之下,妈妈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而且还未婚!配“世界上最好的女人” 扶澜真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妈妈把他带到家里,他果然跟扶澜一见钟情,很快就结婚了。
“刚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可是一句德语也不会!” 扶澜眯着眼睛说。
“那你为什么来德国呀?”
“当然是为了爱情!”
“真是勇敢呀!”我羡慕地说。
“那当然!” 扶澜骄傲地扬起头。
扶澜总是骄傲的,所以也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家庭妇女,尽管她先生的家世显赫,从经济角度来说她根本用不着工作——她的公公是一家大企业的总裁,丈夫是另一家大公司的高管。
不,扶澜闲不住。她是圣保罗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高材生,来德国两年过了语言关之后进入大学学习经济工程,四个学期毕业,一毕业就被西门子录用了。都说女人“美貌与智慧不可并重”,怎么扶澜就是那么特别的一个特例呢?
该有的一切,扶澜都有了——在世人眼中看来。英俊多金的丈夫、美满幸福的婚姻、令人艳羡的学位、前途无量的工作……可是,扶澜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沉静了。
“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问。
“这里不是我的国、我的家。”一个简单的回答,一声轻轻的叹息。
当初为了爱情而来的扶澜,终于为了乡愁而去。呵,这沉重的乡愁,经年累月,销蚀了那一份为爱而来的孤勇。不要紧,她的丈夫总是在她身边,哪怕放弃工作、移民巴西、离开德国,也要护她周全。
我参加了送别Party。扶澜笑意盈盈,神采飞扬,“以后一定要来巴西探访我们呀!”
一年后,我意外地在法兰克福机场见到扶澜的丈夫。
“扶澜呢?还好吗?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我跟她离婚了。”
“啊?!为什么?!”我不顾失礼地叫起来。
“她回到圣保罗如鱼得水,又读了一个MBA学位,在公司升到高层,我呢?失业了。原以为我有学历、也会葡语、又有经验,再找工作会很容易,谁知一直找不到……这不,我回来德国找工作来了。扶澜不愿意再来德国,我们只好离了婚。”他苦涩地说。
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年少的时候,我们以为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而年长的时候,才发现爱情原来不堪承受如此沉重。 终于写完了!
本来还有几篇的,但是最近换工作、找房子、搬家、考驾照……巨多事情都一拥而上,实在是忙不过来了,所以这个坑就暂时填到此为止,以后有时间就再继续填——假如贴子还没沉到底的话。$汗$
谢谢看贴各位的回贴。$送花$ 希望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短文。 非常喜欢LZ的小短文. $送花$
喜欢最后一个,也在争取做这样的事情. $送花$ $送花$ $支持$ $支持$ 喜欢 :) $支持$ $支持$ $支持$ 看了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就是那种人,不管在别人眼中已经多么幸福,离开家,不在自己的国家,不会很开心起来,时间越长,越是这样……
欣赏女主角的勇气! 喜欢你讲故事的方式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常常会突然之间,无缘无故地想,如果抛弃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回家,会怎样。
家,国。真是难取舍。 谢谢大家看贴,谢谢回复!$送花$
写这个贴子的本意,是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对女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爱自立,即使其他什么都没有了,也要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四个故事里的女主角都确有其人,四个故事都确有其事,当然,我把个别名字改了。
我不会抒情,只会叙事。写作风格可能有些造作$汗$ ,那是我的水平有限造成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还有另外几个朋友的故事我也想写,有时间了再发上来。 期待。。。:) $送花$ $送花$ 喜欢LZ的美文系列, 读后让人心里平和许多。。。。。。$送花$ $送花$ $送花$ 很喜欢,呢喃一般的文字,别有一番意境 写的真好~
不赞都不行~
$送花$ $送花$ $送花$ Lz写的这四个女人 给我感觉都不算怎么幸福 正如Lz的id 她们只是 看似体面的存在 原帖由 表BS偶 于 2007-10-17 20: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男的出轨的好多
我在国内的时候和同学开同学会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就告诉我他以借工作加班为由 经常出去和少妇一夜情尽管我脑袋转得还是挺快但还是不相信自己多年以来最好的朋友 在中学里最正 ...
嫩要是这样,绝对阉掉你。
楼主,文章很好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