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早教
说实话,我现在还有一种感觉,孩子并不是开发得越多越好,这样孩子很容易上学之后厌学,我觉得小时候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看了热心的妈妈贴了这么多东西,可以借鉴,但是我觉得好多东西也是国内刮来热潮,读经在全国办学,创收了很多钱,在此之前,国内流行手指算,后来台湾人搞了个珠心算,又流行全国,办了很多办,特别是珠心算我很反感,我觉得完全是违背数学规律的。还有英语阶梯教学,很多都是台湾人弄得,好坏
我觉得没法说,但是我觉得性格决定很多,很多东西一定要适合自己孩子特点。 很同意。我反对所有灌输式的教育。有种理论说孩子3岁前记忆力好,就该让他多背点东西。我很不能理解。不要说3岁前,就是人这一辈子,我也不认为有任何东西需要死记硬背的,如果有的话,也只是门牌,护照号,密码之类。所有的知识都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否则除了占用大脑空间没有别的用处。 楼上两个妈妈把我想说的对说了$支持$ $支持$ $支持$ 昨天还跟老公探讨呢,我问他,德国孩子们在幼儿园当真不学什么类似英语算术语文之类的东西啊?他说,要是太早学了,到学校时再重新学,孩子不是就觉得无聊了吗?我想想自己从前似乎也这样,很早就跟着爸爸学了不少知识,5岁就上学了,可是到学校后重新再学的时候,是会觉得无聊的,然后就偷偷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后批评,好像一直都是问题少年呢。$汗$ 现在想想,学了那么多东西,忘也忘了很多。所以我后来跟我父母说,以后我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逼他学任何东西。很庆幸身在国外,不用像国内的父母那样急切地望子成龙,就希望我家孩子能成为一个健健康康的人,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他自己喜欢弹琴画画什么的,我就当好后勤,绝对支持。现在我儿子喜欢玩大汽车,喜欢让我放音乐跟着跳舞,其实就是瞎蹦,有时候也会拿着笔画抽象画,睡觉前让我给他念儿歌,其他时候就是玩,这些我觉得足够了,才两岁啊。最主要的是见多识广和性格的培养。我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我太懒了。 原帖由 童话的天空 于 2007-2-9 20:34 发表
昨天还跟老公探讨呢,我问他,德国孩子们在幼儿园当真不学什么类似英语算术语文之类的东西啊?他说,要是太早学了,到学校时再重新学,孩子不是就觉得无聊了吗?我想想自己从前似乎也这样,很早就跟着爸爸学了不 ...
其实了解德国以后,我自己觉得德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的望子成龙,到处都是各种课外班,有些幼儿园还开额外的课,但是这里孩子出路稍微多一些,但是现在就业不景气,孩子学习分数不好,就找不到好的
实习位置,还有的是一些 父母没有钱,舍不得孩子学东西,或者父母本身就有问题。
孩子小时候学背很多东西和孩子不费劲就天然记住学会很多东西,这是有差别的,确实有智商很高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又都有自己厉害的一面。但是上学前学很多东西,比如数学什么的,确实很害孩子。
[ 本帖最后由 wwwww 于 2007-2-10 15:47 编辑 ] 那些以商业为目的的“早教”确实害人$angry 三岁以前,就让孩子好好玩玩吧!
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好的习惯和性格,这是受益一生的。
教孩子识字,不如培养阅读习惯;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如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和我们)还要学习一生呢。:) 原帖由 drivein 于 2007-2-11 12:04 发表
三岁以前,就让孩子好好玩玩吧!
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好的习惯和性格,这是受益一生的。
教孩子识字,不如培养阅读习惯;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如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和我们)还要学习一生呢。:)
$支持$ $支持$ 这性格教育一直让我头疼
不知道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面对这个敏感 脆弱 没有安全感 却又十分固执 倔强的两岁孩子
常常不知道如何是好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2-19 15:49 发表
这性格教育一直让我头疼
不知道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面对这个敏感 脆弱 没有安全感 却又十分固执 倔强的两岁孩子
常常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是老大性格,只有多尊重,多倾听,如果她固执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冷静,等平静下来讲道理。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2-19 15:49 发表
这性格教育一直让我头疼
不知道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面对这个敏感 脆弱 没有安全感 却又十分固执 倔强的两岁孩子
常常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个性格很有艺术气质:) 原帖由 wwwww 于 2007-2-21 09:49 发表
这是老大性格,只有多尊重,多倾听,如果她固执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冷静,等平静下来讲道理。
这孩子情绪的控制力很差
对新情况的适应力很差
加上表达能力还很有限
常常让我觉得好累 原帖由 xixi 于 2007-2-21 10:06 发表
这个性格很有艺术气质:)
呵呵 真不知该以次安慰自己 还是更担心呢
不过 我倒是会让她去学音乐 舞蹈 绘画等
不是因为有天赋 不是因为要有多精湛
纯粹是为了让她的情绪 情感 有更多的抒发途径 会不会也有你自己得原因?还要带小的,身心疲惫?
我就是,总对我儿子发火,可时候扪心自问,儿子其实很乖的。
对不起儿子呀!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2-21 11:33 发表
这孩子情绪的控制力很差
对新情况的适应力很差
加上表达能力还很有限
常常让我觉得好累
我觉得这个孩子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差,现在她需要妈妈更多的爱和关注,而且语言还没有适应,你也很累,所以孩子会有这些正常的反应。
回复 #7 drivein 的帖子
有同感,$支持$ $支持$ $支持$学和玩真的能分得开么?
我觉得,三岁以内,小孩子随便做些什么都有提高,只有提高的方向和程度的区别。一岁以内最明显,玩儿也可以说成学控制身体,锻炼大脑。只要孩子没在睡觉,就在玩儿,就在学习。
逗逗现在喜欢背些中德文儿歌,玩儿些文字游戏,替换词什么的。通常是她提个话题,我顺水推舟,添枝加叶,把简单句换成复杂句。按她的提议讲讲故事什么的。每当这时,我都格外小心,尽量不犯语法错误,用词争取准确,悔当初只重数理化,说话只求达意不求细节,养成了用词模糊的习惯。从这个角度看,说我在刻意教她,进行早教,也不为过。只不过没有要求她按时坐在那儿而已。逗逗的汉语就是这样学的。无意中认了些字,背了些押韵的东西。说她在学习,倒也可以。
逗逗太奶说他们当年就把孩子们放在床上,保证不掉下来,然后就到地里干活了。孩子们也就这样长大了。如果现在的早教概念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说的,那么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帮助并没什么不好。
至于理解和记忆的问题,我是一直重理解的。从小看书,速度飞快。要复述,只能讲个主干。背课文,没一阵准忘,考试前再背。高中写议论文,摆事实时总是教不准这话谁说的,这事儿谁做的。现在更差了,背德语单词比生孩子还费事儿。一个说法,光字典就查了不下10遍,逢写必查,倒时还糊涂,自己都对自己的记性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其实记忆也好理解也好,首先是建立在一定文字水平上的。我们记不清小时候的事儿,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的语言能力差。而学习语言首先就是模仿,记忆的过程。至于组合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创新,那也要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后。所以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
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快乐的过程,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这个过程一样,水到渠成。如果家长抱有太多的期望,进而施加压力,然后失去乐趣,那不如停下。这样的早教,不如没有。
至于是培养阅读习惯还是认字,我觉得两者区别不大。如果喜欢听故事,读书,慢慢也就认字了。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做法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归类不同罢了。如果说小孩子说儿歌快乐,说古诗词就不快乐,我看不尽如此。倒是家长的心态,有很大区别。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吧。要是家长们有无为的心态,无不至也就不难了。
[ 本帖最后由 豆娘 于 2007-10-13 22:38 编辑 ] 17# 豆娘
精辟 国内流行的那种早教,我不怎么信。因为我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极优秀的几个人,没一
个经历过那种早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