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思想六边形>
作者:微信文章AI思想六边形><前沿观象台 第1期
趋势与未来
1.马克·安德森预测,AI将在创造力领域超越人类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Andreessen Horowitz基金创始人马克·安德森预测,人工智能将在创造力领域超越人类。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安德森将人工智能比作1975年的PC,指出当时根本无法想象如今PC能做到什么程度。但他预计,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会与之类似——而且起点会更高。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已经接近人类的水平——虽然安德森希望人类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优势,但他认为这不太可能。例如,像OpenAI的Sora 2视频这样的工具已经能够创建逼真的场景、动画和特效——而人工智能演员蒂莉·诺伍德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好莱坞的强烈抗议和辩论。
“我还是想抱有一丝希望,相信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有其独特之处,”他说。“我当然相信这一点,而且我非常希望如此。但是,我也不确定。当我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会想,哇,它们看起来真是太聪明、太有创造力了。所以我相当确信它们能够达到标准。”
现实的情况是,虽然AI目前在创作水平上可能还无法与人类艺术家(无论是画家还是嘻哈歌手)相提并论,但这主要是因为它目前学习到的知识还非常有限。但AI拥有与人类艺术家匹敌甚至超越人类的才能只是时间问题,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考虑利用AI并与之合作。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处理程序员输入的海量数据集,但这并不能赋予它情境感知能力。本质上,它是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的较量。但机器人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而机器人公司1X已经开始接受一款售价2万美元的人形机器人的预订,这款机器人将“生活”并在家中工作。
在安德森看来,一旦这项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的可操作智能将出现显著增长。他说:“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能在世界各地移动的实体物体中时,就能更接近于实现那种融合了智力和物理体验的感受。机器人将能够收集更多现实世界的数据。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合成更先进的认知模型。”
教育与就业
2. 人工智能正迫使高等教育重建劳动力发展路径
2025 年 11 月 14日,阿维瓦·莱加特在《福布斯》发文《为什么人工智能正迫使高等教育重建劳动力发展路径》。文章指出:
人工智能重塑劳动力市场的速度远超高校更新课程的速度。传统的“学位到就业”模式——曾经是衡量劳动力市场准备度的可靠指标——如今已不再与技能的涌现、角色的演变以及人们实际进入人工智能经济的方式相符。在研究实验室、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和影响力投资组合中,一种新的现实正在逐渐显现:未来的工作可能取决于发展路径,而非学历证书。
绘制就业岗位及缺口分布图
当前,如果能依据实时数据和区域劳动力需求,高等教育能够构建将学习者与其发展机遇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例如,开发可以绘制出就业岗位及其缺口的真实分布图的工具。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 (CSET) 开发了一款名为PATHWISE工具,可以绘制都市区层面的 AI 和网络安全岗位分布图,使高校和劳动就业委员会能够直接了解区域人才缺口。运用这一工具产生的结果凸显了人工智能机遇分布的极不均衡。即使在科技资源丰富的加州,需求也主要集中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和洛杉矶三大都市区。
该项目的研发者指出:“在分布情况图的绘制中,细节的程度很重要。它不仅告诉我们哪里有工作机会,还告诉我们哪些类型的项目和合作关系能够真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PATHWISE 计划每月更新,并新增半导体及相关行业的内容层,它正逐渐成为一张动态地图,展现人工智能就业岗位的增长方向,并指明高等教育必须做出的回应。
如何才能真正进入AI行业
近期,Lightcast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职业发展路径》报告分析了超过1亿份从业人员档案,揭示了正规教育并非通往人工智能职业的主要途径。报告的一些结果挑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固有认知:只有约11%的工程师拥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资质。大多数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人并非一开始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是在工作中学习或自学的。
可以说,教育程度已经不再是衡量谁能发展AI技能的重要指标了,因为在这个领域的第一份工作比你的专业更能预测你的职业发展轨迹。这意味着人们必须重视对更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具备人工智能素养不仅仅需要熟悉工具,还需要理解自动化、提示设计、判断力、伦理以及跨学科的人机协作。
Lightcast报告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转变:人工智能职业是通过不断迭代的技能习得来构建的,而不是静态的学位课程。这意味着高校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持续学习新的人工智能工具、解读模型输出、驾驭智能体系统,并随着工作任务的演变而调整自身。
因此,真正的人工智能素养不再是让学生为某个特定的工作做好准备,而是让他们为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做好准备,其特点是技术不断加速发展、职业道路非线性分叉,以及尚未被规范化的新型工作形式。
情感与社交
3. 当情商遇上人工智能
1990年,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彼得·萨洛维和大卫·卡鲁索首次提出“情商”一词时,互联网几乎还是个概念。如今,他们的研究成果正面临着迄今为止最引人入胜的考验:人工智能的崛起。
反思人工智能及其与情商的关系
三位研究人员在思考人工智能及其与情商的关系时,都指出了不同的风险和机遇。
“我担心技能退化,”梅耶说。“人们开始想,‘我不需要再理解任何东西了,人工智能会帮我搞定。’但我们不能让技术代替我们去体谅他人。”
梅耶尔同样警惕操纵行为。“人工智能系统,就像之前的社交网络一样,旨在吸引注意力。它们会利用情感线索让你持续发言。我们需要防范这种情况。”
萨洛维看到了潜在的增长空间。他举例说明了人工智能如何在客户服务领域提升情商。“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检测到你语气中的不耐烦,并自动切换到人工客服,这就是对情感信息的巧妙运用,”他说。“它能够识别情绪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正是情商的定义。”
卡鲁索补充说,“在你开车时感知情绪或在聊天机器人中调节语气的AI,使用的逻辑与我们在培训领导者时使用的逻辑相同:感知、理解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他们的共识是:一方面,将人工智能视为人类同理心的放大器,而不是替代品。另一方面,有目的地运用人工智能,利用能够挖掘情感数据的系统来改善人际关系,而不是利用算法操控人的情感。
4. ChatGPT悄然融入群聊意味着什么
最近,OpenAI 正在ChatGPT中试点群聊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加入同一个对话。ChatGPT 的群聊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协调旅行和活动,与工作团队或兴趣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或促进学习小组的开展。OpenAI 并非唯一一家致力于将聊天机器人加入群聊的公司。由前谷歌员工 David Petrou 创立的 Continua 公司,自今年夏天以来也一直在提供类似的服务。不同之处在于,Continua 允许你保留原有的群聊,而无需邀请好友使用 ChatGPT 聊天。
要与 Continua 的机器人聊天,用户可以将其电话号码添加到群聊中,或者将其用户名添加到 Discord 聊天中。
Petrou表示,在群聊中加入聊天机器人是为了减少摩擦。“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本来在计划什么,这是ChatGPT告诉我的’,然后我也会用ChatGPT,之后再跟朋友说,‘嗯,这是ChatGPT告诉我的’。这简直就像是ChatGPT给出的各种回复之间的较量。”
言外之意:对许多人来说,在群组中与机器人对话仍然感觉很尴尬——就像在公共场合问 Alexa 或 Siri 问题一样。此外,还有“Clippy 效应”——机器人会打断别人说话或过于热情。
Petrou 将其称为“社交人工智能”,并表示做好社交人工智能“是我们共同追求通用人工智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最大挑战之一”。
弦外之音是,OpenAI 和 Continua 都会利用你的对话来训练未来的模型,尽管它们都承诺会首先从对话中去除所有用户身份识别数据。
AI不再是幽灵般的存在,而是可以和人们一起边喝精酿啤酒边聊天的对话者。这一发展将颠覆主体性、主体间性和社会性等人类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面。
设计与温度
5.人工智能助力动物领养
最近,辛辛那提大学新闻系主任维多利亚·拉波教授研究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在动物领养宣传中的有效性。在一个以情感支持动物信息传递为主题的案例中,研究人员调查了观众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插图和儿童拥抱猫的传统照片的反应是否不同。结果发现,人工智能生成的猫咪图片看起来比真实猫咪更卡通化,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如何影响潜在的领养者和捐赠者,可以为动物收容所提供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制定真实有效的宣传活动。
这项研究还表明,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分析语气、预测受众反应,并识别与成功募捐相关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信息。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哪些类型的故事或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以及是什么让人们停止滚动页面、点击捐款或分享帖子。
但AI的使用也存在风险。如果人们觉得人工智能写的内容过于完美,会适得其反。观众会将人工智能与造假或操纵联系起来,削弱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
6.“爷爷机器人”:AI模拟帮助孩子们与已故祖父建立联系
人工智能最令人动容的用途之一是创造“悲伤机器人”,即已故亲人的数字模拟,旨在帮助人们处理悲伤。这些人工智能幽灵利用逝者的数字足迹——电子邮件、短信和社交媒体——来模仿他们的个性。
穆罕默德·奥朗则布·艾哈迈德博士是华盛顿大学博塞尔分校 STEM 学院的兼职助理教授,他在 2013 年父亲去世后,开始着手创造这样一个机器人。他的动机并非源于自身的悲痛,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他们的祖父。最终的成果是“爷爷机器人”,一个他父亲的数字模拟模型。
艾哈迈德同时也是哈伯维尤医疗中心外科系的研究员,他一直对人工智能充满热情。他在巴基斯坦长大,父亲经营的书店进口了一些技术书籍,让他接触到了人工智能。他现在的研究重点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临终关怀方面。
为了创造“爷爷机器人”,艾哈迈德利用了与父亲的信件、文章和谈话录音。这些录音虽然最初并非为机器人准备,但对于捕捉他父亲的数字形象至关重要。艾哈迈德回忆起与模拟场景互动时的强烈情感,并提到有时由于过于逼真,他不得不暂时离开。
虽然“爷爷机器人”让艾哈迈德的孩子们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爷爷,但他承认,这种模拟带有他自身经历和记忆的滤镜。“当我们想到一个人时,我们对这个人的印象总是会经过我们自己的视角,”他解释道,强调了这种数字再现的主观性。
艾哈迈德的“爷爷机器人”实验独具特色,它并非围绕悲伤展开,而是着眼于家庭纽带。多年来,他的孩子们对死亡和数字互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数字通信变得司空见惯。
尽管悲伤抚慰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可能带来益处,但艾哈迈德仍然对它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持谨慎态度。“我们已经面临孤独的流行病,”他说道,并担忧这些机器人可能会导致人们忽视真正的人际关系。他强调,人际关系本身就十分复杂,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因此投入时间和精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https://www.inc.com/chris-morris/whats-next-for-ai-andreessen-horowitz-founders-share-thoughts/91262455
2.https://www.forbes.com/sites/kevinkruse/2025/11/14/what-the-founders-of-emotional-intelligence-think-about-its-future-in-the-age-of-ai/
3.https://www.forbes.com/sites/avivalegatt/2025/11/14/how-ai-is-forcing-higher-education-to-rebuild-workforce-pathways/
4.https://www.axios.com/2025/11/15/chatgpt-openai-group-chats
5.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1-ai-animal.html
6.https://komonews.com/news/local/grandpabot-ai-uw-research-griefbots-ai-simulation-helps-children-connect-with-late-grandfather-artificial-intelligence-ai-ghost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