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发展,敢问人类路在何方?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工智能这么猛,以后的世界到底会走向哪里?是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还是贫富差距大到天上地下?这里面,其实藏着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一个老道理——“天下为公”。
你看现在的世界,西方那套玩法,问题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的逻辑核心是“私有”与“竞争”,这在过去几百年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也带来了难以调和的矛盾。AI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放在这个框架里,结果很可能就是富者坐拥AI帝国,普通人沦为“无用阶层”,社会撕裂会空前加剧。
但咱们东方,特别是中国,自古就有不一样的思路。《礼记》里说得很清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的力量,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穿越时空的预言。它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构想:最核心的资源、最强大的生产力,应该像阳光和空气一样,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
这不是空想。看看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后就服务全球;我们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让偏远山区也能接入现代商业网络。这就是“天下为公”思想在现代的初步实践——把最关键的东西,变成普惠天下的公共产品。
AI的未来,也必须走这条路。如果最强大的AI能力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人类就会形成“智能阶级”和“工具人阶级”的终极对立。反之,如果我们能依托“公有制”的优势,把AI打造成像电力、网络一样的基础设施,那么它就能真正解放人类。
想想看,当AI和自动化承担了绝大部分重复性劳动,我们每个人才有可能依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天赋去发展。孔子两千多年前“因材施教”的理想,才能在AI导师的辅助下真正实现。人,将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被使用的“工具”,而是回归到目的本身。
这就引向了更远的未来——星辰大海。
人类文明如果困死在地球内卷里,是没有出路的。当AI把我们从这个内卷中解放出来,整个物种的智慧和精力,才能投向更广阔的宇宙。探索外星,寻找新家园,这不仅仅是科技问题,更是文明格局的体现。
西方大航海时代,伴随的是殖民与掠夺。而未来,人类以“天下为公”的共识开启星际大航海,才能避免将地球上的罪恶带到新的星球。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出路,在资本主义逻辑已显疲态的今天,这或许就是整个人类文明唯一的希望。
所以,结论很清楚: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制度和文明理念的竞争。谁能把最先进的生产力转化为最广泛的公共福祉,谁能把人从“工具”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宇宙梦想,谁就能引领下一个文明形态。
这条路注定不易,但方向,或许就在我们东方的古老智慧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