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发现:德国下水道检测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野生病毒,危险有多大?
德国在多年后首次在污水样本中发现 **脊髓灰质炎(Polio)野生病毒 1 型**。这一消息令专家震惊,因为野生脊灰病毒在欧洲已几十年未出现。此病毒会导致“儿童麻痹症”,对未接种或免疫力极弱的人尤其危险。汉堡卫生部门表示,该样本于 10 月 6 日采集。病毒来源无法精确定位,但推断至少有一名感染者在采样时段内身处汉堡或周边地区。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该病毒与在阿富汗流行的毒株具有高度遗传相似性。
为何这是罕见事件?
- 德国最后一次本土感染病例是 **1990 年**
- 最后一次输入病例是 **1992 年**
- 如今仅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仍存在持续传播
因此在德国发现野生病毒极为罕见,不过随着全球旅行和移民往来,这种情况并非完全不可预期。
病毒如何被发现?
德国自 2021 年起在多个城市开展“**污水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包括:
慕尼黑、科隆、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德累斯顿、杜塞尔多夫、波恩、 Mainz 等。
此次病毒就是在常规抽检中被发现。
普通人需要担心感染吗?风险很低
RKI 的判断:
- **总体风险极低**,因为德国脊灰疫苗接种率高(全国约 90%)
- 但 **未接种者** 仍可能感染
- 有严重免疫缺陷的人群也具有风险
目前尚未发现任何病例。
“儿童麻痹”并非只威胁儿童
专家指出,名字容易造成误解:
- 无论年龄,只要**没有免疫保护**都可能感染
- 婴幼儿发病率反而比青少年和成年人**低**
脊灰如何传播?症状有哪些?
病毒极具传染性,通过:
- 接触传染(如手部污染)
- 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初期症状包括:
- 发热、疲倦
- 头痛、呕吐
- 脖子僵硬
- 肢体疼痛
无免疫保护的感染者中:
- **约 1/200** 会出现永久性瘫痪,多发生在腿部
- **5–10%** 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目前仍**无治愈方法**。
如何保护自己?疫苗至关重要
Stiko(德国常设疫苗委员会)的建议:
**基础免疫:**
- 2 个月
- 4 个月
- 11 个月
**加强针:**
- 9–16 岁进行 1 次
- 前往高风险国家时,可在 10 年后再次加强
德国平均接种率约 **90%**,但 Hamburg 在 2021 生日群体中两岁完全接种比例仅 **81%**,全国为 **77%**,仍显不足。
这次和之前的“脊灰病毒”有何不同?
德国最近两年在污水中发现过 **疫苗衍生型脊灰病毒(Type 2)**,源自口服疫苗(OPV)。
口服疫苗含弱化病毒,可在人体内复制,并可能被排泄到环境中。极罕见情况下,这些弱化病毒可能逆转为具传播力的毒株。
区别如下:
- **Hamburg 本次:野生病毒(天然病毒)**
- **此前报告:疫苗衍生病毒(弱毒株再进化)**
两者之间**无关联**,但都能在未免疫者中引发疾病。
此次发现虽不意味着疫情,但提醒人们:疫苗接种仍是对抗脊灰最有效、最必要的手段。
德国最近在污水样本中检测到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野生病毒,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专家指出普通人感染的风险极低,但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 **病毒传播途径**:脊灰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未经接种的个体,尤其是免疫力弱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2. **症状与后果**:病毒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约1/200的感染者会出现永久性瘫痪,而5-10%的病例可能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应提高警惕。
3. **接种的重要性**:德国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较高,大约为90%,但某些地区(如汉堡)接种率较低。疫苗是预防脊灰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未接种者。卫生部门建议继续进行基础免疫和必要的加强针接种。
4. **与之前的情况比较**:此次发现的野生病毒与之前在污水中发现的疫苗衍生病毒(弱毒株)不同,后者来源于口服疫苗,且在一定情况下可能逆转为具传播力的毒株。这次发现的野生病毒是天然存在的,强调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虽然发现野生脊灰病毒令人担忧,但由于接种率较高,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仍建议公众关注自身接种状态,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更好地防范潜在风险。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