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1-13 20:40

AI+存储芯片暴涨背后:估值分化的真相与PE指标里的泡沫预警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AI+存储芯片暴涨的底层逻辑:不是概念,是真需求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很多投资者应该都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AI+存储芯片概念的股票正在集体冲高。从澜起科技的历史业绩新高,到香农芯创的DDR5模组放量,再到市场对“存储芯片超级周期”的讨论,仿佛只要沾了“AI”和“存储”的边,股票就能涨。但热闹背后,藏着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样是AI+存储芯片概念,为什么有的公司估值合理,有的却在炒泡沫?

要搞懂这个问题,得先回到行业的底层逻辑——AI技术的爆发,到底给存储芯片带来了什么?根据2025年最新的半导体行业报告,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0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而支撑这个增长的核心动力,就是逻辑芯片和存储器的需求爆发。其中,存储芯片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心脏”,2024年的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1655.16亿美元,占比超过26%。

为什么存储芯片能成为AI时代的“香饽饽”?答案很简单:AI大模型的训练、推理,以及智算中心的搭建,都需要高带宽、高容量、低延迟的存储解决方案。比如,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同时处理海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存储芯片不仅能“存得多”,还要“读得快”。而DDR5内存因为支持更高的频率(比如4800MHz以上)和更大的单条容量(比如64GB),正好满足了AI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DDR5的渗透率从2024年的30%涨到2025年的50%,直接带动了澜起科技这样的内存接口芯片公司的业绩——作为全球内存接口芯片的“龙头”,澜起科技的DDR5相关产品收入占比已经超过60%,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2%,创了历史新高。

再比如香农芯创,2025年Q2自研的企业级DDR5内存条出货了80万条,Gen4 eSSD也出货了20万片,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落地,才是公司股价上涨的核心支撑。换句话说,AI+存储芯片的上涨,不是“概念炒作”,而是“需求驱动”——AI技术的落地,真的需要更多、更好的存储芯片。
二、估值分化的核心:有技术壁垒的公司,才配得上高估值

但同样是AI+存储芯片概念,公司之间的估值差距却大得惊人。比如澜起科技,因为有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核心技术,业绩持续增长,PE(市盈率)大概在35倍左右;而有些公司,只是沾了“AI”和“存储”的边,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PE却炒到了80倍甚至100倍。这就是当前科技股估值分化的核心:有技术壁垒、有业绩落地的公司,估值是“实的”;靠概念炒作、没有核心业务的公司,估值是“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本质上是市场对“价值”的判断回归理性。过去两年,只要沾“AI”就能涨,但2025年以来,投资者开始区分“真AI”和“假AI”——比如,同样是“存储芯片”,有的公司有自研的DDR5技术,能直接受益于AI服务器的需求增长;而有的公司,只是代理了一些存储模组,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业绩增长全靠“搭便车”。再比如,同样是“AI+存储”,有的公司已经实现了业绩落地(比如香农芯创的80万条DDR5出货),而有的公司还在“PPT阶段”,连样品都没做出来。

这种分化其实是好事——它说明市场正在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只有那些有技术、有业绩、有壁垒的公司,才能在长期的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而靠概念炒作的公司,一旦市场情绪降温,估值会快速回归。
三、用PE指标戳破泡沫:这两个细节最关键

那么,普通投资者怎么判断AI+存储芯片公司的估值有没有泡沫?其实最常用的指标就是PE(市盈率)——但很多人只用PE看“高低”,却没搞懂PE的本质。

PE的本质是“投资者愿意为每一元净利润付出的代价”,公式是:PE=股价/每股收益(EPS)。比如,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0元,每股收益是2元,PE就是50倍,意味着投资者愿意用50元买这家公司1元的利润。但判断PE是否合理,不能只看“数值高低”,还要结合两个关键因素:
1. PE与增速的匹配:用PEG指标看泡沫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判断成长股估值的核心指标,公式是:PEG=PE/净利润增速(百分比)。比如,一家公司的PE是50,净利润增速是20%,PEG就是2.5;而另一家公司PE是35,净利润增速是50%,PEG就是0.7。

通常来说,PEG<1说明估值合理,PEG>1说明可能有泡沫。比如澜起科技,2025年净利润增速是52%,PE是35,PEG≈0.67,估值合理;而有些概念炒作的公司,PE是80,净利润增速只有15%,PEG≈5.3,明显高估——投资者为了1元的利润,付出了80元的代价,但利润增长只有15%,根本撑不起这么高的估值。
2. 业绩的“可持续性”:要看“真增长”还是“假增长”

有些公司的业绩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比如靠“涨价”或者“一次性订单”支撑的增长。比如2025年存储芯片涨价潮,有些公司的业绩增长全靠“卖得贵”,而不是“卖得多”——一旦未来存储芯片价格下跌,业绩就会暴跌。而澜起科技的增长是“可持续的”:DDR5的渗透率还在涨,AI服务器的需求还在增加,只要AI技术继续发展,公司的业绩就会持续增长。

举个例子,某存储芯片公司2025年Q2净利润增长了40%,但其中30%是因为存储芯片涨价,只有10%是因为销量增长——这种增长就是“假增长”,PE再低也没用;而香农芯创的增长是“真增长”:Q2 DDR5内存条出货80万条,同比增长了60%,这种增长是靠“需求驱动”,可持续性更强。
四、最后提醒: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里,藏着这两个风险

最后,还要提醒投资者注意两个隐藏的风险——即使是AI+存储芯片这样的“黄金赛道”,也不是“稳赚不赔”的。
1. 行业的“周期性”风险:涨价潮会持续吗?

存储芯片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过去20年里,“涨价-扩产-过剩-降价”的周期重复了很多次。2025年的涨价潮,主要是因为AI需求爆发和2024年的库存清理(全球存储芯片库存降到了合理区间)。但如果未来AI需求不及预期,或者厂商大规模扩产,存储芯片价格可能会下跌——比如2023年,存储芯片价格下跌了30%,很多公司的业绩直接腰斩。
2. 技术的“迭代风险”:会不会被新技术替代?

AI技术的发展很快,比如“存内计算(PIM)”技术,把计算单元集成在存储芯片里,能大幅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比传统的“存储+计算”架构更适合AI场景。如果存内计算技术在2026-2027年实现商业化,那么传统的存储芯片可能会被替代——那些没有布局存内计算的公司,估值会面临巨大压力。

比如,某公司现在靠传统DDR5芯片赚了很多钱,但如果存内计算技术普及,它的产品会被淘汰,业绩会暴跌,之前的高估值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行业分析和投资思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到的公司(如澜起科技、香农芯创)仅为案例分析,不代表投资推荐。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实际情况,独立做出决策。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如格隆汇、搜狐网的行业报告),但市场变化快速,数据可能存在滞后或偏差,请以最新信息为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存储芯片暴涨背后:估值分化的真相与PE指标里的泡沫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