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1-13 14:53

AI科技竞争,争的是什么?

作者:微信文章


11月13日,2025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持续十年以AI为主题的科技大会,百度今年不仅展示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在全球的布局,大模型及各类AI应用产品生态的全新迭代,还发布了全球首个自我演化智能体“伐谋”,并公开了国产自研芯片“昆仑芯”的最新进展。同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分享了他对当下AI行业的洞察。他认为,如何“内化AI能力”将成为当下企业提效增收的关键。



自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正以席卷之势影响百行千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紧跟节点,并在短短三年快速迭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大模型数量当前位列世界第一。而在应用层面,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将AI运用于实践,各种AI应用也推动“超级个体”的成长。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全面“内化AI能力”。不仅是让产品接入AI,更是从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上全面融入AI。

不过,自今年以来,全球企业对AI的探索已经发展到辐射实体经济的范畴。在这场堪比历史上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变革中,如何保持自主创新,积累原始创新,从而保持长远竞争力,不仅是企业间商业竞争的命题,而且要从全球科技竞争,技术话语权的角度去看待。此前,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常被看作“追赶者”,一些网络热梗还将企业的持续投入,简单概括为“起大早赶晚集”。但在今天行业百花齐放,全球竞争与前路未定的大背景下,仅以当下的态势为“对比”,考虑如何“追”,怎么“赶集”恐怕远远不够,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未来真正的竞争恐怕不在于“赶外面热闹”,而是“拼自身的实力”,不在于今天“谁带头谁跟随”,而在于未来“谁参与谁定义”。

事实上,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并非全面落后于世界水平。以BAT为例,百度自2013年在硅谷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以来,即已全面投入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研发,在坚持长期战略的基础上,从模型算法到无人驾驶,再到自主芯片研发,基本上每年都在推出相应的重大技术节点或应用产品。自2016年以来,每一届百度世界大会的主题也均与“人工智能”相关。此外,阿里和腾讯也早在2016年就各自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分别在人脸识别、云服务、芯片及产业应用领域持续探索。相比之下,尽管西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确实更早,但在企业及通用人工智能层面的全面爆发也主要集中于近十年。其中,凭借ChatGPT一朝崛起的OpenAI,实际成立于2015年,而后来成为AI训练算力引擎的英伟达 Volta 架构,也是在2017年才正式推出。

当下,AI领域在每个月甚至每天都有新变化发生。从企业层面来说,既不能“掉队”,也要保持定力,坚定自主创新,找到自己的道路。以百度为例,这家公司在AI技术领域已实现全栈自研和应用生态的全面布局。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他们不仅发布了AI应用产品生态的全面迭代,更是推出了全球首个具备自我演化能力,专注在各类场景寻找全局最优的智能体“伐谋”。而在硬件层面,新一代昆仑芯代表了国产尖端制造与生产力的迭代。此外在可能改变未来出行方式的无人驾驶领域,百度萝卜快跑已落地全球22城,具备全球竞争力。



同样,横向来看,阿里、华为等企业也都在AI领域内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赛道。曾经那个一窝蜂“卷”模型的时期早已过去。如果以这次百度世界大会为样本来看,未来更重要的,其实并非看企业发布什么,而是要关注他们瞄准什么,做了哪些准备。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池的争夺。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凸显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表明“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重要牵引、坚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心,同时也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判断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科技自主创新靠的是稳扎稳打。未来五年,“人工智能+”预计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线之一。而从“十四五”到“十五五”,科技创新也被赋予了更核心的使命。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规划建议不仅要求科技“自立自强”,更强调了“高水平”。这意味着未来科技发展将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目标是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应该转变思维,求长求远,在“人工智能+”时代,从“内化AI能力”做起。对此,李彦宏也表示,企业“内化AI能力”有三个代表性的应用方向,一是AI代替重复性的劳动。二是生产力的无限供给。三是AI超越人类认知。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只有坚持长期投入,坚定自主创新,才能在技术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层面上,对于任何一种关键技术,“早起”都很重要。而如果真的把未来的人工智能比作一个“集市”,那我们今天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赶上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那个足以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大集”。

文/刘洋





推荐阅读

清华大学发布讣告

奇瑞汽车,凌晨4次致歉……追问:这活动是谁审批的?是否合法合规?

北京这17座地铁站,将加装电梯——

公安机关悬赏!温子渝、陈柏源中国台湾省身份证号公布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科技竞争,争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