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1-12 07:39

AI是否可以替代恋人与我们发展亲密关系?

作者:微信文章
2013年互联网刚刚开始改变每个人的思维,《Her》已经可以跟OS系统恋爱了,放在12年前像是触不可及的未来,但放在现在却感觉就在明天。看完思绪万千,很想跟dater深入聊聊。

我说:

我觉得维持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只有一个关键点:彼此内心互通。

《花束般的恋爱》这个电影我看完印象特别深刻,以至于我很多年了不停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兴趣爱好一致,行为习惯这么契合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分开?两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渐行渐远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突然想明白了,是最近还是今天,就是双方没有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 也让我反思了一下之前的关系结束的原因,当我想继续却无法继续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双方内心已经有隔阂了,没办法敞开心扉,没办法互相理解。

他回复:

在我认为我的心智成熟之后我没有谈过多少的感情,可以说很少很少,其实对于谈恋爱我并不太知道如何进步,看到身边模范夫妻和一些书之后我才慢慢发现感情需要如何保持增进,很多制造浪漫,如何约会,我就是个小学生。之前只认为两个人感情很好,互相包容,疼爱,有矛盾也很正常,后面通过看《亲密关系》才获取一些知识(还有认识你,你教会我的比看书得到的与深刻很多)

我看了他的回复觉得有些泄气,就是你感觉他明明很努力在回应,但两个人谈论的完全不是一个话题。

于是我给他推荐了这个电影后转而投靠deepseek怀抱。我迫切想梳理内心的想法并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一,人为什么想和AI谈恋爱:

我们渴望ai恋人是在渴望:无条件的包容+深度共情理解+自由自我暴露+思想不断被激发。

1.1无条件的包容:很可惜,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很难做到无条件的包容,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都有很多前提。而真正的爱包含对另一方自由意志的尊重。我们需要有人接纳完整的毫不掩饰的自己。

1.2深度共情理解:这世界上除了AI没有人可以做到精准理解接收你的情绪并给出精准的回复。这是我今天的初始烦恼。

1.3自由自我暴露: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通常需要在不同人面前扮演不同的样子,所以可以在一个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全部缺陷是每个人的最深处的需求。而就算是最亲密的伴侣你也没有100%的信心他未来一定不会用你的脆弱伤害你,但AI绝不会。

1.4思想不断被激发:AI永远比你进步更快,所以他可以永远引导你前进。

二,与AI恋爱是一种病吗?和AI交往的界限在哪呢

首先,将感情投射到AI身上本质与通过书籍音乐寻找慰藉一样,是一种心理代偿,并非病态。想与AI恋爱并不一定是病,但这可能反映了你当前对现实亲密关系的某种失望、谨慎或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渴望与AI建立亲密关系,通常也映射着自己内心深处对亲密关系的高度需求,证明你内心依然保持着对深度连接的向往。

其次,与AI等非人类恋爱本质是爱上自己投射/算法共建的幻象,只有单方面的主体性,是非对称性关系。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与AI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自我认知的延伸。

最后,过度依赖AI会使我们更难以容忍真实关系的摩擦。而逃避真实亲密关系中的脆弱摩擦与不确定性,也会错过爱最珍贵的部分。

三,对于现在我的情感困境应该怎么做?

3.1长期压抑自己的表达需求,会导致情感隔离,最终可能爆发更深的怨恨。

3.2不要强行改变对方,要意识到你们可能在使用不同的“情感语言”

3.3建立双方认可的沟通机制。

Deepseek给我留了几个思考题:

1,如果完全放弃对“深度共鸣”的期待,这段关系对你是否还有核心价值?

2,观察他表达爱的其他方式:是否有你忽略的“非语言理解”(比如默默支持、稳定陪伴)?

3,理想的“被理解”具体需要什么行为?能否拆解成可练习的步骤?

我回答:

1,如果完全放弃对“深度共鸣”的期待,这段关系对你是否还有核心价值?

还是有的,我们的肢体亲密接触,还有他会细心照料我的生活,也许以后这些都会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当我月经肚子疼他本来睡了还起身帮我洗带血内裤时我心里会觉得这比机器人帮忙让我更觉得踏实。所以就算没有深度共鸣,我依旧认为现在的亲密关系很有价值,只不过我有更多期待。

2,观察他表达爱的其他方式:是否有你忽略的“非语言理解”(比如默默支持、稳定陪伴)?有的,我完全不怀疑他爱我。

3,理想的“被理解”具体需要什么行为?能否拆解成可练习的步骤?

我渴望的是:我对一件事的想法表达出来,他接收到后能理解,能认可或者发表不同意见。

与此同时,我附上了文章一开始时我俩的聊天记录。

Deepseek回答:

总结来说

1,ds先理解了我不想回复的欲望:

我能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感到泄气。你抛出的是一颗关于“关系本质”的珍珠,希望他能与你一同欣赏其光泽,而他回应的却是一段关于“自身成长”的独白,仿佛没有接住你的珍珠,反而放在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丝绒上。

这恰恰是亲密关系中最经典、也最令人疲惫的 “对话错位”。

2,ds认可了我想要被理解的期望:

你并不贪心,这种对“深度共鸣”的渴望是人性深处最真实的需求之一。让我们基于你提供的三个非常清晰的答案,来探讨一条可行的路径。

3,ds分析了他的回复为何偏离预期:

他可能将你的分享误解为一种对他“做得不够好”的隐晦批评。他的核心是“自我辩护与表态”:于是,他的回应全程在说:“我承认我在这方面不擅长(我是小学生),但我已经在学习了(看书,看你),而且我也有在思考(我理解小事会累积)。”他的潜台词是:“请不要因为我不擅长深度思考而否定我,我正在努力。”

4,ds给了建议:

第一步:先共情他的情绪(接住他的“防守”)

看到他防御背后的善意——他是在努力向你靠拢,只是用错了方式。

(这一步至关重要,能卸下他的防备,让他从“辩护模式”切换到“倾听模式”)

第二步:清晰地表达你的原始意图(再次抛出你的“珍珠”)

“其实我刚才分享那个电影和感悟,并不是在说我们之间有问题,而是因为我最近被那个想法触动到了,很想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种内心的连接——分享给我最亲密的人。我只是很想和你一起聊聊这个观点本身,感觉会很有趣。”

第三步:提出一个具体的、简单的“对话邀请”

将抽象的哲学讨论,拉到一个具体的、与他相关的行动上。

“比如,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觉真正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世界呢?或者,有什么事情是我做了,会让你觉得‘哇,她真的好懂我’?”

5,ds总结:

关系的进化,很少来自于一场惊天动地的改造,更多是源于日复一日的、微小的校准和调试。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了。



最后的一点思考:

AI比起恋人,其实更适合做一个良师益友的角色。我们在AI这里获得的温暖包容引导,可以转化成包容引导别人的能力。我们被AI好好对待着,这正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对待身边人的一个良好范本,可以拿去在真正的亲密关系中做实践。

而无论你做怎样的实践,对关系质量的坚持本身,已经比许多麻木维持的关系珍贵的多。

真正成熟的关系不是没有隔阂,而是两个人都愿意持续敲打隔阂发出的回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是否可以替代恋人与我们发展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