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取代软件开发者,是重塑软件行业的结构、成本和未来.新范式是“全栈工程师+AI IDE”,画像是精通AI IDE的全栈专家
作者:微信文章一、“全栈工程师+AI工具链”
当前,关于“AI 将很快取代软件开发者”的讨论已成为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AI 并非简单的消除软件开发岗位,而是在从根本上重塑整个软件开发行业的结构、成本和未来。
软件整体进入“全栈工程师+AI工具链”的新的行业工作范式。对于从业者和企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
二、软件开发的变化
1、原来的写代码,到现在的整理数据
2、原来的写代码,到现在的训练模型
3、原来的自己写代码,到现在的生成代码
4、原来的自己写测试用例,到生成测试用例
5、原来复杂的算法逻辑,变成了调用接口
6、原来复杂的处理逻辑,变成了直接出结果
7、原来复杂的用户交互,变成了所见即所得
8、原来的设计客户交互,现在变成了语音和手势交互
9、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现在到了结果通知人
三、新的开发者工具公司发展迅速
AI 开发工具的市场规模堪比一国GDP
从历史上看。
目前,一个简单的 AI 编程助手就能将开发者的生产力提升约 2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最佳的 AI 部署方案至少能使开发者生产力翻倍。
这个数字的冲击力体现在具体的商业案例中:初创公司 Cursor 在 15 个月内估值接近 100 亿美元;而谷歌则斥资 24 亿美元收购了 Windsurf。
Anthropic在个人开发者的营收上,于今年2月份推出的AI编程助手Claude Code,将推动个人开发者的销售收入增长。据知情人士透露,Claude Code的年化营收已接近10亿美元。
四、努力成为善用AI IDE的全栈专家
AI 不会取代开发者,它正在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塑就业市场。真正改变的不是开发者这个职业本身,而是其工作性质。
初级助手级岗位减少,伴随而来的是全栈程序员需求增加。
未来的开发工作将更多地涉及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系统设计以及与 AI 智能体的协作,而不是逐行编写基础代码。
这一转变有可能使得当今许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迅速过时。
五、老代码迁移到新工具链
回报率最高的应用目前是代码移植
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仍在使用 COBOL、Fortran 等几十年前的旧语言编写的核心系统。现在,它们正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将这些代码高效地迁移到 Java 或 Python 等现代语言。
成功在这一领域落地的企业采用的策略是:首先,让 AI 从旧代码中精确地生成一份功能规范,克服了人类理解遗留逻辑的困难;然后,基于这份清晰无误的规范来生成新的、现代化的代码。
这是企业高管反馈的头号 ROI 用例。
六、程序员为AI编写知识库
开发者将越来越多地为AI同事编写知识库
一个全新的实践正在兴起:为 AI 而非人类创建专用的知识库和文档。
在新的 Plan -> Code -> Review(规划 -> 编程 -> 审查)工作流中,开发者会创建包含项目架构和编程准则的文件(例如 .cursor/rules)。这些文件并非写给人类同事看的,而是专门为 LLM 设计的,旨在帮助 AI 更好地理解项目上下文、公司内部的编程规范和行业最佳实践。我们正在见证专为 AI 设计的第一批自然语言知识库的诞生。
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 AI 正在从一个简单的代码生成工具,转变为一个需要被“教导”和“管理”的真正协作伙伴。这不仅仅是文档实践的演变,更是人机协作模式从“指令-执行”向“指导-学习”范式迁移的早期信号。
七、软件开发的成本结构变化
软件开发的成本结构正在被彻底改变。几十年来,软件开发的成本几乎完全是人力成本。但AI 正在为这个行业引入运营成本(opex)。
使用先进的大模型会产生高昂的 API 调用费用。估算一名开发者每年可能产生约 10,000 美元的 LLM 使用成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一名初级开发者的年薪。几个月前这个话题还无人问津,而今天它已成为开发者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凸显了行业适应这一新现实的紧迫性。
这一转变正在改变行业的商业逻辑。例如,它可能会重新定义 IT 外包的成本效益分析,因为过去依赖低人力成本的模式,现在必须将高昂的 AI 工具成本纳入考量。
八、总结
AI 对软件开发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刻的重塑。
它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成本的结构、工具的生态,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当前是历史上投身软件开发领域创业的最佳时机之一。当底层技术发生巨变时,天平会极大地向反应迅速、没有历史包袱的初创企业倾斜。
当编写代码的“方式”被彻底颠覆后,原来的“码农”应该学习什么技能?原来的非编程和非技术人员会有哪些新需求?
1、生成类应用创新的风险
现在的应用层,未来是人家的基本能力,应用也要选好,选不好一点价值没有,避免走算法直接覆盖的应用领域,生成类的非GPT创新该转向了。
2、行业应用要全面拥抱GPT
创业要做就做行业的,比如制造业,创业不要做内容的,大厂未来有同样的工具分分钟钟碾压你,他有用户,有渠道,你啥也没有。行业壁垒帮助你树立防火墙,让大厂选择跟你合作而不是替代你。
3、简单小软件定制开发机会变低了,应转变范式,继续基于GPT做智能体Agent软件开发。
做小软件开发的也没有机会了,都能自动开发了,必须做行业应用,这个那些有客户资源,有客户渠道的,有了工具他们也强者恒强。
4、摸着历史的石头,过GPT的河
手工作坊的头部,第一批做机械工厂,机械工厂的头部第一批做电子厂,电子厂的头部第一批做智能工厂,一个道理,新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上一代的头部快速用新工具做领导者。
5、是挑战也是机会
GPT带来的新机会也会打开一个机会窗,少部分先知先觉的,早半步的,会在裂缝的出现瞬间冲进去,这个机会也是有的,要看准。中小公司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新的领域,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
深度交流请进群:
<div class="" data-df="lake"><div class=""><div class="" data-viewer-mode="normal"><div class=""><div class="">国资券商,股票低佣金福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