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基础教育,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用17年探索交出智慧答卷
作者:微信文章秋送爽,硕果盈枝。11月7日,在喜迎建校70周年之际,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成功举办“智融课程·慧探新途——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资源发布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研讨会”。活动汇聚了多家单位和近百所学校代表,共同见证学校历时17年深耕人工智能教育的丰硕成果,开启广西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
揭牌启新:云端课堂架起“三维桥梁”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南禾・云上课堂”智能展示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据了解,该中心集跨国连线、成果展示与互动教学功能于一体,不仅是校内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更是链接城乡、贯通学段、联通东盟的数字化教育枢纽。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平台,而是育人理念的创新载体。”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校长刘李平介绍,该中心已实现与乡村学校常态化连线、与东盟姊妹校同步教学,成为落实 “教育公平” 与 “国际共享” 的实体支撑。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科学、信息科技教学实践手册》与《图形化编程教学实践手册》正式发布。学校供图
手册发布:17年积淀破解教学痛点
在核心成果发布前,刘李平就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资源及实践手册的“研发与出台、应用与推广、规划与展望”分享了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具体行动与思考。
据介绍,该校信息学社团在广西程序设计挑战赛中的获奖率,从2023年的50%显著提升至2025年的92.25%。通过“城市集团校+乡镇学校”OMO共同体,已培训近300名教师,带动20余所学校开展AI教学,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中心学校300余名乡村学生借此接触机器人课程。
会上,《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科学、信息科技教学实践手册》与《图形化编程教学实践手册》正式发布。两本手册由钟明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牵头编撰,直面一线教学痛点:前者以“嵌入式融入”为思路,开发了与2022版课标深度绑定的20个科学课例和20个信息科技课例,通过“七步模块”实现“不增负担、提质增效”;后者构建“基础—进阶—应用”三级体系,全面覆盖从低龄积木拼搭到高阶创意编程的全学段需求。
未来,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还将继续推出《AI助教: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通识手册》《AI伴学:人工智能教育学生通识手册》两册教学资源,形成基础教育阶段“指导教师教”“陪伴孩子学”的通识教育完整闭环,并启动手册东盟多语种版本编译,计划通过 “南禾・云上课堂” 向东南亚国家输出AI教育 “中国方案”。
云课堂展示。学校供图
课堂展示:科技赋能跨越山海
活动中的两场云课堂展示成为亮点。科学课上,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黄雪兰老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可视化热量传递过程,民主路小学与刘圩镇中心学校学生同步操作乐动掌控板探究数据;编程课上,谢璐璐老师带领学生完成“校园物资分拣”任务,画面同步传输至泰国芭堤雅明满学校,实现跨国教研互动。
“抽象知识具象化,异地教学同步化,这正是AI赋能教育的魅力。”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林大华副部长点评时指出,课例印证了手册适配城乡差异、对接国际场景的本土化创新。
“战略引领·素养筑基”专题研讨。学校供图
专家研讨:共绘AI教育发展蓝图
在“战略引领·素养筑基”专题研讨环节,四位专家从多元视角出发,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擘画清晰路径。
广西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会蒋明解读了生成式AI带来的机遇与伦理风险;广西师大出版社高教分社副社长张贻松则倡议打造“全国AI教育数字资源库”;广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副部长林大华结合手册和两节现场课例说明其破解基础教育一线AI教学痛点的价值;南宁市第三中学奥赛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副主任胡东明则结合高中实例说明AI赋能基础教育拔尖人才发现培育的方法,提出基础教育小初高AI教育协同难题及联盟建设建议。
四位专家的分享从战略规划、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到人才培养,全方位覆盖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关键领域,为参会者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也为后续AI教育的深入推进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路径。
七十载弦歌不辍,十七年智启新程。此次成果发布既是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献给校庆的厚礼,更是广西基础教育拥抱智能时代的宣言。
来源:广西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