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 校社协同共探——阳光五小赴广量集团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作者:微信文章10月14日下午,曹阳明校长带领学校人工智能教学攻坚组一行,走进天安数码城广量集团,开展以“AI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的交流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既是阳光五小深化“五美教育,人人出彩”发展目标的实践举措,也是校社协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益探索。
活动伊始,广量集团王总围绕企业在AI领域的探索成就展开分享。她重点介绍了集团在AI技术场景落地方面的核心成果,包括融合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在数字内容生成、智能交互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其“技术 + 场景”的创新模式为教育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专项交流环节,双方探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校庆的教学成果展示与互动体验中。攻坚组教师结合学校在AI赋能课堂中的既有实践,提出校庆活动中“AI+文化”、“AI+教学“、"AI+活动" 等创新构想:通过AI创设互动情境,能生动演绎抽象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充满趣味;利用AI数字人扮演“虚拟名师”,在校庆期间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导学与答疑,生动展示未来教学形态。王总团队则从技术可行性角度,提出了AI数字人导览、校庆成果智能展播、数字沙盘等专业建议。
活动尾声,曹阳明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肯定了此次交流对破解教学实践难题的重要价值,强调阳光五小将以20周年校庆为契机,推动AI技术从“课堂工具应用”向“育人生态构建”升级。针对今后教学,他提出三大方向:一是深化“AI + 教研”机制,将企业技术资源转化为教学研究素材;二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三是构建校家社协同生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动精准、温暖高效”的课堂建设,为学校打造东莞市新标杆学校注入科技动能。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针对此次参观,进行了思维的碰撞,纷纷对AI进课堂的实施提出了“金点子”。
信息 贺景庚: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看似高深的AI技术,以孩子们能理解、感兴趣的方式带入课堂。AI赋能教育,其核心并非用机器取代教师,而是为我们教师配备一位强大的、智能的“教学合伙人”。数字人技术所蕴含的互动性、情境化和个性化潜力,正是我们当前教育所迫切需要的。
语文 张诗韵:
本次在广量集团的参观,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未来感”。我认为教学核心要从“知识传递”向“思维赋能”的升维。AI所代表的,是一种能够理解、推理甚至生成思维的智能。当记忆性知识可以随时被AI调用时,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必须转向那些机器难以替代的领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的想象力、以及基于复杂情境的共情与决策能力。我们的角色,将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而是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赋能者”和“教练”,引导他们驾驭信息,而非被信息淹没。
此次参观如同一扇窗口,让我窥见了教育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它将激励我主动拥抱变化,将这份“未来感”融入日常教学,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的下一代。
音乐:杨梦纯:
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深感现代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全新可能。以往课堂中难以具象化的乐理知识、受限的表演场景,竟能通过数字人等AI工具打破局限,让校庆演出更富创意,让日常教学更具互动性。这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革新,更让“以生为本”的理念有了更鲜活的载体——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场景,便能让音乐教育既保留艺术温度,又充满时代活力,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生长力。
未来已来,AI教育,育见未来!此次校社交流搭建了教育需求与技术供给的对接桥梁,不仅为阳光五小的AI教学实践拓宽了思路,更彰显了校企协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效。展望未来,AI技术必将在更丰富的教学场景中,深度融入校园,成为赋能师生成长的“智慧伙伴”。
撰稿:林绮姗
摄影: 贺景庚
一审一校:唐文文
二审二校:罗伟杰
三审三校:曹阳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