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再升级冲击市场,博弈与应对路径解析
作者:微信文章📰 事件背景: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
直接诱因: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计划自11月1日起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博弈脉络:此次摩擦是中美双方一系列博弈的延续:
中方举措:10月9日,中国进一步加强对稀土、锂电池、人造石墨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制,要求含中国稀土价值超0.1%的产品需获出口许可,直接影响全球高科技产业链。
美方反制: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被视为对中方稀土管制措施的回应。
港口费用交锋:10月3日美国确认对中国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10月10日中国宣布对美船舶征收对等特别港务费,但分析认为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影响。
📉 市场影响:短期冲击显著,但弱于4月
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股市:美股纳斯达克指数跌3.6%,标普500跌2.7%;中概股(金龙指数)暴跌6.1%;欧洲主要股指跟跌。
商品:原油价格下跌3.8%,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铜价因衰退预期大跌。
债券与货币: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跌至4%,比特币大幅回调。
与4月“对等关税”冲击的差异:
市场准备更充分:投资者对关税威胁已有“学习效应”,本次恐慌性抛售程度低于4月。
范围相对集中:本次关税主要针对中美双边贸易,而4月关税涉及全球多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相对较小。
估值环境不同:当前A股和美股估值均高于4月,但A股在全球市场中仍处中等偏低水平。
宏观环境变化:美国在贸易协议、财政政策(“大美丽法案”)、货币政策(美联储降息)及科技趋势上优于4月;中国方面,市场信心和政策准备也更充分。
🔮 未来演变:博弈继续,但妥协可能性存在
关键节点:特朗普声称的11月1日关税生效日期,恰在APEC会议(10月31日-11月1日)之后,为双方谈判留有余地。
高关税难以持续:若100%关税落地,美国对华平均关税将升至180%,可能推高其核心CPI至3.5%甚至更高,加剧通胀压力。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均是“难以承受之重”。
大概率走向谈判:基于“势均力敌”的博弈格局,双方仍有动机寻求妥协,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但长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投资策略:短期防守,中期布局
A股中期趋势不改:中金认为,当前A股估值合理(沪深300前向市盈率12.5x),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未变。若市场因情绪超调,反而是配置良机。
行业影响分化:
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EDA软件、高端机床、军工(航空发动机)。
内需与避险:银行(高股息、国家队潜在增持)、黄金、稀土(受益于中国出口管制)。
受影响有限:光伏(此前已多次经历贸易摩擦)。
受冲击领域:对美出口依赖度高的储能电芯(电力设备)、特斯拉供应链(汽车零部件)及部分科技硬件。
相对受益或防御领域:
操作建议:
已降仓位者:可观望,等待优质资产回调后的介入时机。
未降仓位者:不宜在恐慌低点抛售,可待市场情绪缓和后调整结构。
关注技术支撑位:标普500(6500/6200/5420)、恒生指数(25700/24500/22500)。
💎 核心结论
短期:关税威胁将加剧市场波动,风险偏好受压制,前期涨幅大、与美国关联度高的板块承压。
中期:中国资产重估的基础(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估值合理、政策支持)未被破坏,市场若因情绪超调,将提供再配置机会。
关键观察点:APEC会议成果及11月1日前中美谈判进展将是决定市场方向的核心变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