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OpenAI就是个谎言,大骗子吗?
作者:微信文章025年10月11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发文,指责OpenAI“建立在谎言之上”,称其“偷走慈善机构牟利”,将双方矛盾推向高潮。
事件源于OpenAI的属性变迁。2015年该机构成立时定位非营利性,旨在让AI造福全人类,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早期投入资金(一说1亿美元,一说实际出资约4500万美元)。2018年马斯克退出董事会并停资,2019年OpenAI成立营利性子公司OpenAI LP,接受微软10亿美元投资,2023年微软再追加100亿美元并获49%利润分成权,商业化转型引发马斯克强烈不满。
马斯克的指控集中在三点:一是资金流向违规,认为OpenAI借非营利外壳套取资源用于营利,构成“自我交易”;二是违背开源初心,GPT-3后转为闭源并独家授权微软,属“公共研究私有化”;三是滥用法律手段,向前雇员施压、向关联组织发传票,维护商业利益。
OpenAI则称指控无依据,反驳马斯克是恶意诉讼以拖慢其发展。其透露,2018年马斯克因索要多数股权、控制权并推动与特斯拉合并遭拒才退出,且离开时称OpenAI“成功概率为零”,转型是为筹集巨额研发资金。
事件本质是科技理想主义与资本逻辑的碰撞。AI研发算力成本高、需巨额资本,非营利模式难持续,但商业化带来技术垄断、信任危机,也凸显行业治理框架缺失,如何平衡商业与公共利益成关键议题。
股市经典之交易节奏与账户管理:从逻辑判断到实操策略
在交易市场中,“节奏”是贯穿决策、持仓、风控的核心要素,而账户管理则是把控节奏、规避风险的关键手段。无论是题材选择、个股操作,还是心态调整,都需围绕“节奏适配”与“风险前置”展开,形成从逻辑判断到落地执行的完整闭环。
一、节奏的核心认知:区分逻辑与时机
交易中的节奏问题,本质是“逻辑有效性”与“时机精准度”的匹配问题。二者并非必然同步,需清晰区分才能避免决策偏差。
1、长逻辑与短节奏的差异:
具备“想象空间大、落地可能性高”的题材(如AI、机器人、自主可控),属于长逻辑范畴,但其短期走势受节点、资金轮动影响,可能出现“逻辑成立但节奏滞后”的情况。例如自主可控,曾因节奏节点未到持续下跌,待时机成熟后才爆发;AI板块虽长逻辑明确,但需也会跟随英伟达的节奏波动。
2、个股节奏的个性化特征:
不同个股的“脾气”决定了操作策略,需避免“风格错配”。像之前的胜宏科技、工业富联等大票,普遍呈现“大涨1-2天即横盘调整”的节奏,买入后需有陪其调整的耐心;而淳中科技这类短期爆发力强的个股属于少数,多数票的利润需通过“守仓”实现。此外,新高附近未突破的个股,大概率会经历调整,不可期待其立即持续上涨。
3、板块节奏的轮动规律:
板块内龙头并非一成不变,需以时间线动态看待。如AI算力第一波易中胜引领,大分歧后工业富联后来居上成为超级龙头;英伟达海外链的止跌信号,需结合“市场风格(无绝对A杀、强势板块反复)”与“板块联动(部分个股不跟跌)”判断,而非单一依赖个股走势。
二、节奏把控的实操方法:应对与试错
精准预判节奏几乎不可能,实战中更需通过“合理应对”与“可控试错”降低风险、捕捉机会。
1、趋势板块的操作原则:
若认可某板块逻辑(如固态电池启动日的趋势),追涨买入后需明确“预期”——若板块未形成强化或趋势持续性,即视为逻辑失败,需及时出局,不可黏票等待“调整后再涨”;对于强趋势票,需关注“五日线支撑”与“调整时长”,跌破五日线或调整超2天,大概率进入震荡,此时应选择低吸而非追高、打板。
2、主流板块的试错策略:
错过主线初期时,需摒弃“必赚”心态,以“可承受亏损”为前提试错。例如参与可控核聚变板块时,若不确定核心票合锻智能是否开板,可通过仓位控制(看好多买、不看好少买)降低风险,用2%左右的亏损预期打开操作空间,避免因不敢下手错失机会。
3、轮动行情的模式适配:
震荡轮动行情中,需根据模式选择标的,不可被盘面涨跌绑架。做接力需选“最强方向最强票”(如周四开盘时可控核聚变的前排),做低吸需选“稳健标的”而非“前排淘汰票”;同时明确预期,低吸模式不可期待连板涨幅,接力模式需接受“不连板即失败”的结果。
三、账户管理:节奏失控的“防火墙”
账户管理是预防节奏混乱、心态恶化的核心手段,关键在于“前置行动”而非“事后补救”。
1、节奏不好的初期应对:
当出现“该格局的没格局、不该格局的格局了、二选一差异大”等信号时,需立即降低仓位或清仓不满意持仓,而非等到大亏后才行动。初期清仓既能避免心态负面化导致的连续错判,又能控制亏损规模——大亏往往是在“不断负反馈”中熬出来的,空杯心态重新开始,可减少烦恼。
2、保守稳健的交易方式:
节奏混乱时,根源多为持仓过多。此时应先清仓全部个股,再从“一笔交易”开始试错,根据反馈调整,通过控仓重建节奏;日常操作中,若账户整体盈利(如赚1个点)但持仓无特别优质标的,可选择清仓锁定收益,而非纠结“个别票是否值得再看1天”,优先关注账户整体情况而非个股预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