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25-10-6 04:23

人工智能热潮或成“新世纪泡沫”:全球或面临数万亿美元资本蒸发危机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扩张,正呈现出与上世纪“互联网泡沫”极为相似的特征:万亿级投资、天文级风险,以及模糊不清的回报预期。因为至今没有人能确切说明,OpenAI、Meta 等科技巨头,未来究竟如何才能靠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真正实现盈利。



这是一场堪称史上最昂贵的建设热潮之一:在美国各地,科技公司正疯狂兴建超级计算机与数据中心——这些巨型设施里装载着数十万片高性能芯片,名字取自希腊神话:Colossus、Hyperion、Stargate……据估算,OpenAI、Meta、xAI 等公司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AI基础设施支出计划,总额或介于1万亿至2.2万亿美元之间——相当于德国一整年的经济总量的一半。

连企业自身都无法准确预估,究竟还需要多少资金。可以确定的是,资金缺口巨大。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声称,其AI服务器农场将耗资“数万亿美元”。仅“Stargate”计划(与甲骨文和软银合作)一项,投资额就高达5000亿美元。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预计,到2028年公司在AI上的投入约为6000亿美元。而全球主要数据中心租赁商 CoreWeave 的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全球AI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需要“数万亿美元的公私投资”。麦肯锡的分析则认为,到2030年,相关支出可能达到惊人的7万亿美元。

然而,伴随这些天量资金流动的,是市场对“投资回报”能否兑现的严重担忧。AI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一场押注未来科技革命成功的超级豪赌。越来越多专家警告,这或许正是新一轮“投资泡沫”的开端,与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如出一辙——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庞大开支最终如何回本。

“极大规模资本毁灭”或将上演
对这一“AI军备竞赛”感到忧虑的专家不在少数。对冲基金亿万富翁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指出,这些投资预期过于狂热,真实回报恐怕极其不确定。“眼下流传的数据实在太夸张,令人难以置信,”艾因霍恩说,“这种投资周期很可能最终导致一场巨大的资本毁灭。”

他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7年,他就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将崩溃,并成功做空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机中大赚一笔——这一操作后来被称为现实版的《大空头》(The Big Short)。如今,他再次发出警告,令人不得不重视。

艾因霍恩的观点虽有警示意味,但并非全盘否定。他承认人工智能在长期具有革命性潜力。然而,从短期看,大多数AI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回报仍极不明朗。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员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在《纽约时报》上也表示:“纯粹的技术力量固然惊人,但这并不能决定AI改造经济的速度。”

万亿美元之问
当前市场对AI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比上世纪互联网泡沫时期更为巨大。90年代末,美国科技企业为互联网铺设了过剩的光纤网络,寄希望于未来的应用能带来利润;如今AI产业的情形更为极端。

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估算,仅为弥补2023至2024年间在数据中心的投资,AI行业每年就需要创造8000亿美元的收入。而贝恩咨询认为,要支撑当前投资规模,到2030年起AI产业年收入至少应达2万亿美元——这已超过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和英伟达去年总营收的总和,更是全球整个软件市场规模的五倍。

而现实却冷峻得多。摩根士丹利估计,去年全球AI产品的总收入仅约450亿美元。即使以OpenAI为例,其今年收入预计为130亿美元,虽是去年的两倍,但相比其庞大投资规模仍显微不足道。该公司还计划每年向甲骨文支付约6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运营。扣除服务器、软件与人力成本后,这个全球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账面上或已陷入巨额亏损。

《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这种“投资与收益的鸿沟”正是“万亿美元之问”。目前,各大科技巨头仍未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ChatGPT 虽是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每周活跃用户达7亿——几乎占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是免费版,是否愿意为AI付费仍是未知数。

“或将超越所有过往科技泡沫”
究竟何时泡沫会破裂,仍无人能断言。CoreWeave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英特雷托认为,“资金大量流入某个产业,并不必然意味着泡沫存在”,因为“AI背后确有庞大的潜在需求”。

但不可否认,AI热潮确实具备泡沫的典型特征。历史的轨迹总是惊人地相似:新技术引发狂热,投资者蜂拥而入,资本推动过度扩张,最终当预期落空,市场崩盘,损失惨重。从铁路、电网到互联网,无不如此。贪婪与从众心理让理性消失,令投资者对警示充耳不闻。

而这些警示已经显现。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95%的企业尚无法从AI投资中获得可量化收益。《金融时报》利用AI分析美国上市公司披露文件后也发现,尽管企业普遍担心错过AI革命,但能清楚解释AI真正价值的却寥寥无几。

此外,与以往基础设施泡沫不同,AI领域还存在一个“内置的价值消耗因素”:技术迭代过快。英伟达的新一代芯片速度与性能持续提升,使得新建数据中心极易在短期内贬值,终将如过时笔电般被淘汰。

“这场泡沫的规模,将超过以往所有科技泡沫的总和。”科技投资公司Silver Lake创始人罗杰·麦克纳米警告说,“即使AI行业未来极为成功,也难以证明当下这些天文数字投资的合理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智能热潮或成“新世纪泡沫”:全球或面临数万亿美元资本蒸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