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带来至暗时刻,因为历史曾经更暗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读文章,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AI技术以天为单位飞速迭代,身边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兴奋,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忧虑。有人预言,AI会将人类带进至暗时刻,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宣扬的那样,机器崛起,人类沦为被圈养的“电池”。
每当听到这种论调,我总会想起书架上那些泛黄的史书,然后长舒一口气。我想说,AI不会带来至暗时刻,因为我们真实的历史,曾经比任何科幻电影描绘的场景,都要阴暗得多。
01 AI不会带来至暗时刻
对未知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当一项颠覆性技术出现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想象出它最坏的可能性。从蒸汽机时代的“机器吃人”,到如今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忧虑,这种情绪一脉相承。大家担心的,无非是AI失控、奴役人类、造成大规模失业、甚至最终取代我们。
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莫斯塔尔预测,在未来1000天内,人工智能不仅将取代工作岗位,更将彻底重塑人类的经济结构,甚至让人类劳动力变得一文不值。这种末世预言让不少人觉得,AI正把人类带向“至暗时刻”。
然而,如果我们回望历史的长河,会发现人类早已多次穿越过真正的至暗时刻。那些黑暗,远比今天我们对AI的恐惧更加真实和残酷。
02 历史曾经更加阴暗
让我们暂时将目光从充满代码和算法的未来,拉回到由刀剑、权谋和血泪构筑的过去。
欧洲的中世纪,在宗教裁判所的阴影下,无数思想的火花被视为异端而熄灭,科学被神学禁锢,民众在愚昧和瘟疫中挣扎了近千年。那是一段漫长而压抑的时光。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如死神般扫过欧洲,在医学蒙昧的时代,人们将其归咎于上帝的惩罚、女巫的作祟或是犹太人的投毒。这导致了无数无辜的“替罪羊”被烧死。
在宗教裁判所,任何挑战教会权威的言论,都可能被扣上“异端”的罪名。哲学家、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塞尔维特),甚至只是私下发表不同看法的普通人,都可能被推上火刑柱。整个社会笼罩在“因言获罪”的白色恐怖之下,万马齐喑。
农奴在封建庄园制度下,生活状态与牲畜无异。他们被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上,终生劳作,没有人身自由。除了要上交大部分收成,还需承担繁重的劳役,如为领主修建城堡、铺路架桥。他们的生死荣辱,完全系于领主一念之间。领主甚至享有“初夜权”这类侮辱性的特权。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就能看到生命尽头,且毫无希望和尊严的时代。
将视线转回我们熟悉的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波澜壮阔,但也同样遍布着令人不忍卒读的黑暗篇章。在那些时代,没有所谓的公平正义,个体的生命轻如草芥,完全取决于当权者的一念之间。
春秋时期文种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范蠡劝其退隐而不听,最终被勾践赐死。伍子胥助吴王夫差成就霸业,却因屡谏夫差警惕越国反被疏远,最终被赐剑自刎。西汉景帝的御史大夫晁错,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削藩策》,引发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将晁错腰斩于东市。三国时期曹操的粮官王垕,因军队粮草不足成替罪羊,曹操借他头颅稳定军心:汝妻子,我养之;汝人头,我借之。曹魏的武将成济,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弑杀魏帝曹髦,事后却成了替罪羊,被司马昭诛灭三族。
至于西汉韩信、彭越、英布,明朝蓝玉、胡惟庸,清代年羹尧,这些兔死狗烹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其实这些人也不一定是最悲惨的,因为他们至少有名字流传了下来。而更多的草芥则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数字,甚至是没有统计到的一个数字。
战国至秦汉,人口损失超过了60%。两汉之际,人口损失接近50% 。汉末三国,经过黄巾之乱、军阀混战,人口损失达到了惊人的60%以上。两晋南北朝至十六国时期,人口损失了约70%-80%。安史之乱人口损失68%。唐末之乱,人口损失76%。金元灭两宋,人口损失高达91%,蒙古人在中国境内实施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纪录,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元末混战,人口损失65%。明末混战,人口锐减80%以上。清代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十四年,人口也从4.3亿降到2.3亿,虽然比例不是最高,但死亡人数高达2亿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体的苦难与挣扎,是真正的人间地狱。相比而言,任何技术带来的风险都显得相形见绌。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通往文明的道路也并非坦途。在世界的一些角落,由于历史、宗教和政治的复杂原因,现代文明的理念,如个人自由、法治精神、思想解放等,仍未完全扎根。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传统教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世俗法律,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选择,这同样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03 未来世界值得期待
历史是用来反思的,而未来是用来创造的。恰恰是AI的到来,让我们更有可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并大大改善人类社会。
现在的AI正在极速发展。就在我们身处的2025年,AI领域就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大大改善了个人的办公与生活。
仅今年9月,AI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大进展:9月6日,阿里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模型Qwen3-Max-Preview;9月8日,字节跳动推出最强图像生成模型Seedream-4.0;9月9日,百度发布ERNIE-X1.1深度思考模型;9月12日,阿里发布全新MoE架构模型Qwen3-Next,实现了模型计算效率的重大突破。9月16日,OpenAI发布GPT-5-Codex,它既可以在短时间的交互式会话中快速响应,也可以独立完成复杂冗长的任务……
同时,AI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在过去一年多经历了显著且持续的下降,尤其对于高智能模型而言,其成本效益的提升速度惊人。对于Artificial Analysis智能指数高于50的高智能模型,其推理成本相较于2024年9月已降低了约32倍。自2023年3月以来,达到原始GPT-4同等智能水平的推理成本已下降超过1000倍。这一巨大的成本降幅,使得曾经高不可攀的顶级智能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未来一定更加美好。全球的科技领袖们对此也描绘了激动人心的蓝图。
比尔·盖茨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AI私人助理。这个助理了解你的全部生活背景,能预测你的需求,帮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一切。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成为人类能力的“放大器” 。
Meta的CEO马克·扎克伯格更是乐观地认为,AI将带领人类进入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他畅想,强大的AI将帮助我们解决能源、疾病等根本性问题,极大地提升生活质量,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去追求创造、体验和情感连接 。
未来学家 雷·库兹韦尔 则预言,到2029年AI将达到人类智能水平,届时AI将加速医疗健康领域的革命,帮助人类攻克癌症、衰老等难题,人类的平均寿命将大幅延长 。
从个人而言,当人人可以利用AI,经济一定会更加发达,社会一定会更加平等。因为,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不平等,都源于信息、知识和资源的垄断。而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强大的分析能力大众化、普及化。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通过AI获得不亚于世界顶尖名校的教育资源;一个普通创业者,可以利用AI完成过去需要一个庞大团队才能完成的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在急剧降低,这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带来更广泛的公平与机遇。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权力不受约束时人对人的压迫,是群体在狂热和愚昧中造成的巨大悲剧。那些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相比之下,AI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其本身并无善恶。它的未来走向,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它、使用它、监管它。
我们不应因对未来的恐惧而停下脚步,更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风险源于人性中的幽暗,而非机器的智能。而AI,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对抗自身局限性、建立更公平、更高效、更理性社会的强大工具。
所以,不必杞人忧天。人类文明的航船,已经穿越了无数由风暴、暗礁和迷雾构成的“至暗时刻”。
今天,我们手握AI这张前所未有的新航海图,前方纵有挑战,但更广阔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的、更加光明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或AI生成,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