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0-2 03:14

AI算力基石,HBM产业链全景深度掘金(下)

作者:微信文章

下游驱动——应用与展望,HBM如何塑造算力未来


1 开篇引言:从制造到赋能,HBM驱动算力范式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参数规模从千亿迈向万亿,算力需求正经历指数级增长。据最新行业分析,训练GPT-4级别模型需要约2.5*10²⁵ FLOPs的计算量,这对内存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高带宽内存(HBM)通过3D堆叠与TSV技术,实现了带宽从HBM3e的超过1.2TB/s到HBM4的超过2.8TB/s的飞跃,成为打破"内存墙"瓶颈的关键技术。

本报告基于TrendForce、TechInsights、摩根大通等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从需求端深入分析HBM的市场驱动力、技术演进路线图及其对半导体产业的深远影响。HBM已不仅是存储器件,更是重塑算力格局的战略性资源,正推动计算架构从"以计算为中心"向"内存-计算协同"的范式转变。


2 市场需求:AI算力爆发驱动HBM进入高速增长轨道

2.1 核心驱动力:AI服务器需求激增

AI服务器的爆发式增长是HBM需求的核心引擎。根据TrendForce最新数据(2024年11月),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率已上调至42%,且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维持在29%的高位。到2025年,AI服务器在整体服务器出货量中的占比预计将升至15%以上。

具体应用案例:

训练集群:NVIDIA DGX H100系统配备640GB HBM3,单机带宽达40TB/s

推理部署:Meta的Llama 3推理集群每节点配置192GB HBM,满足低延迟要求

云服务集成:亚马逊AWS Trainium2芯片采用96GB HBM2e,微软Maia 100配备120GB HBM3

市场格局演变:
2025年,NVIDIA GPU消耗了超过50%的HBM产能。与此同时,定制化ASIC需求正迅速增长,预计2026年ASIC对HBM的需求同比增幅可能超过50%。


2.2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边缘AI设备:NVIDIA Jetson Orin系列已支持32-64GB HBM2e,用于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实时推理场景,标志着HBM从云端向边缘的渗透

科学计算与HPC:气候模拟、药物研发等高性能计算应用开始采用HBM加速,带宽需求年增长50%以上

下一代网络:包括5G Advanced和6G基站在内的网络设备开始探索HBM用于实时信号处理



2.3 市场规模与供需格局

在强劲需求推动下,HBM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根据TechInsights最新预测(2024年12月):

2025年HBM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

到2027年,HBM在DRAM总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将高达43%,对应约900亿美元市场空间

供需状况分析:
尽管三大原厂(SK海力士、三星、美光)积极扩产,预计2025年及2026年,原厂HBM TSV月产能将分别达到39万片和48万片,但高端HBM产品,尤其是HBM3e及未来的HBM4,供应依然紧张。SK海力士与美光2025年的HBM产能已基本售罄,反映出市场供需的极度不平衡。




3 技术演进路线图:从HBM4到HBM8的远景展望

HBM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的早期阶段,其未来发展路径清晰且充满创新。下面的表格汇总了从HBM4到HBM8的代际演进预测:




3.1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混合键合进展:台积电SoIC技术已实现6μm pitch,预计2026年可达到3μm,为HBM4提供技术基础。混合键合将逐步替代当前的微凸块技术,实现更小的互联间距、更高的I/O密度和更佳的能效

散热技术升级:随着堆叠层数增加和功耗提升,散热成为关键挑战。从当前的热界面材料向嵌入式微通道冷却演进,可处理1000W/cm²热密度,未来将进一步向浸入式冷却等更先进方案发展

架构创新:近内存计算将在HBM5中实现,预计可减少70% 的数据搬运能耗。美光实验室数据显示,其近内存计算原型能将矩阵乘法操作的能效提升5-10倍



3.2 超越带宽的竞争维度

除了堆叠层数和带宽,"能效比" 正成为HBM技术竞争的核心指标。行业数据显示,HBM3e相较于HBM2e,单位比特传输的能耗降低了约30%。未来HBM4的目标是在带宽翻倍的同时,将能效比再提升40%,这对材料、封装和架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4 竞争格局重塑:三足鼎立与国产力量的崛起

4.1 全球三巨头技术路线与策略分析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垄断了全球HBM市场,但竞争格局正因技术路线和客户绑定关系而动态变化:

SK海力士: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其MR-MUF封装技术与台积电CoWoS产能的深度绑定形成了短期难以逾越的生态壁垒。预计其2026年在HBM4市场的份额有望超过60%。2024年HBM业务营收增长130%,毛利率达45%

美光:增长势头迅猛,采用跳过HBM3直攻HBM3e/4的技术跨越策略。预计其HBM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约20% 提升至2026年的约30%。其HBM4样品已于2025年9月交付客户,采用1γ nm工艺,并在HBM4阶段与英伟达建立了更紧密的设计协同

三星:面临竞争压力,市场份额可能略有下滑。其正加速整合存储与晶圆代工业务,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TC-NCF封装良率已提升至85%,但仍落后于竞争对手的90%+ 水平



4.2 中国产业链的突破与挑战

在供应链安全与国产替代趋势下,中国HBM产业链正寻求突破,但仍面临现实挑战:

技术进展:

长鑫存储(CXMT)等国内存储企业的HBM3已通过验证,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5000片8层晶圆的扩产

华为在2025年全联接大会上宣布,其计划于2026年推出的Ascend 950PR AI芯片将采用自研HBM,这为国内上游材料、设备和封测企业带来了明确的验证窗口

现实瓶颈:

先进封装能力:国内TSV深宽比仅达10:1,落后于行业的20:1;键合精度与良率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设备与材料:测试设备最高支持6Gbps,与8Gbps行业要求存在差距;前驱体、Low-α球硅等高端材料依赖进口

底层知识产权:在基础架构、接口协议等方面仍受制于海外专利布局





5 对半导体产业的深远影响

5.1 重塑DRAM行业结构与周期


产品结构升级:HBM的高单价和高毛利率正在提升存储原厂的盈利能力。HBM4相较于HBM3e的价格溢价预计达到35%。存储厂商将更多通用DRAM产能转向HBM,导致传统DRAM供应趋紧

平滑行业周期:AI带来的HBM需求被认为具有结构性和长期性。摩根大通指出,这与过去主要由消费电子驱动的周期性波动不同,HBM有望成为DRAM行业的 "稳定器" ,可能拉长上行周期并减弱下行周期的波动幅度。预计本轮上行周期可能持续4年以上



5.2 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与资本开支


资本开支倾斜:三大原厂2026-2027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分别增长11% 和10%,优先投向HBM与先进制程。三星电子2025年的资本开支有超过60%投向HBM及相关先进制程,导致其在传统2D NAND和标准DRAM领域的投资相对萎缩

设备与材料升级:HBM对TSV刻蚀、晶圆减薄、高性能检测等设备,以及前驱体、Low-α球硅、高端塑封料等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相关细分市场的增长和技术升级。TSV刻蚀设备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58亿美元,年增25%

利润结构变化:引用SK海力士的财报,其HBM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公司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论证了HBM如何成为提升存储厂商盈利能力和估值中枢的关键



5.3 全球格局下的供应链安全


关税与管制影响:区域战略因素,如潜在的关税政策和出口管制升级,为全球HBM供应链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促使各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可能推动区域化供应链建设

国产替代双刃剑:一方面,这为中国本土产业链创造了发展窗口;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全球技术标准和生态的 "碎片化" ,长期可能推高全行业的成本。预计未来5年可能形成"一个市场,两套标准" 的格局


6 风险提示与未来展望

6.1 短期与中长期风险因素


技术替代风险:尽管遥远,但CXL(Compute Express Link)3.0互连协议的成熟,可能在未来通过构建共享内存池的方式,在特定场景下对HBM的"独占式"架构形成挑战

需求波动风险:如果全球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导致CSP厂商削减资本开支,HBM目前供需紧张的格局可能迅速逆转。历史经验表明,技术炒作周期后往往伴随需求调整

技术实现风险:HBM4及后续技术面临的散热、信号完整性、功耗等挑战可能比预期更难解决,导致产品上市延迟或性能不及预期

国际关系风险:出口管制升级可能影响全球HBM供应链稳定性,特别是对EDA工具、先进设备等的限制可能延缓技术发展



6.2 颠覆性技术趋势与未来展望

HBM的未来演进将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更深地融入异构计算的宏大图景:

异构集成与Chiplet:HBM将成为Chiplet(小芯片)架构中的 "存储芯粒" ,通过UCIe等先进互联标准,与计算芯粒、IO芯粒进行高密度集成,共同构成未来AI芯片的基石

存储层级进化:HBM与HBF(高带宽闪存)的混合架构正在被探索。该架构旨在结合HBM的高带宽和HBF的大容量,为超大规模模型提供兼具带宽和容量的经济解决方案

光学互连与存内计算:

光学互连:英特尔实验室演示了通过硅光技术实现10m距离内存连接的原型,可能在未来改变"内存必须紧靠计算核心"的设计范式

存内计算:三星已展示基于HBM的存内计算原型,能效提升10倍,预计在HBM5时代可能实现初步商用

系统级创新:从芯片级封装到板级、机柜级的协同设计将成为趋势。台积电公布的SoW-X(晶圆级系统) 技术展示了在单个超大封装上集成80个HBM4模块的远景,这需要散热、供电、架构的全面革新



6.3 产业发展建议

基于对HBM产业全景的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技术突破重点:优先发展混合键合、嵌入式冷却等关键技术,集中资源攻克TSV深宽比、测试设备等瓶颈环节

生态建设:建立开放标准的Chiplet互联生态,降低准入门槛,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加强复合型芯片架构人才培养,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跨领域专业知识的需求

供应链韧性:构建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国际关系风险,确保产业安全稳定发展




7 结论

HBM产业的下游,是需求爆发、技术竞速、格局重塑的集合体。AI算力需求是其最强劲的引擎,推动着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HBM4乃至更远的未来;它重塑了存储行业的竞争逻辑,并正以核心战略资源的角色,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与周期。

从当前到2030年,HBM将继续以年复合增长率25%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为驱动半导体产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项存储技术的演进,更是整个计算范式的重构。

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与挑战,产业各方需要:

精准把握技术演进节奏,提前布局HBM4及后续技术,特别是在混合键合、先进散热等关键领域

构建弹性供应链体系,积极应对国际关系风险,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平衡

加强全球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创新成本,加速技术商业化


只有通过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理性竞争,才能在HBM驱动的这场算力进化中占据有利位置,共同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HBM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的未来将与我们每个人的数字生活息息相关。

数据来源:TrendForce、TechInsights、摩根大通、Yole Development、各公司财报及公开技术文档、行业专家访谈等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公开资料分析,部分技术预测来源于学术机构及行业专家判断,存在不确定性。报告仅提供行业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算力基石,HBM产业链全景深度掘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