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0-2 01:03

AI未来三大发展趋势如何走 潘云鹤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DeepSeek再发新版本!

作者:微信文章
         中美AI竞争白热化之际,未来之路如何走,9月27日,2025网易未来大会在杭州举行,主题为“以智能·见未来”的大会上,潘云鹤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独家见解,主要要点如下:


一、三大核心趋势‌

AI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趋势表现‌:AI将突破单一技术领域,与脑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量子计算等学科结合,催生新范式(如“AI+科学”)。案例‌:AlphaFold破解蛋白质结构、AI辅助新药研发。譬如已经在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就是AI+制药的头部企业。



中国机遇‌:中国在交叉学科(如量子通信、脑机接口)的布局可加速突破,需加强高校跨学科平台建设。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向这类非盈利但硬科技实力超强的未来产业开放,逐步涌现出像本源量子等企业申报科创板。

AI从专用向通用(AGI)演进‌,趋势表现‌:当前AI多为任务专用(如人脸识别),未来需向通用智能(如自主决策、跨领域学习)发展。挑战‌:需解决小样本学习、因果推理等瓶颈。中国机遇‌:大模型(如“悟道”“盘古”)的研发可推动AGI探索,但需避免重复造轮子,聚焦核心算法创新。

AI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趋势表现‌:AI将深度嵌入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医疗(AI辅助诊断)、教育(个性化学习)等场景。中国优势‌:海量数据与政策支持(如“东数西算”工程)为AI落地提供土壤,但需解决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

这里提到的东数西算工程,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和经济高效增长。

‌定义与背景‌,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资源丰富地区,优化全国数据中心布局的国家级战略工程。其背景源于东部地区算力需求旺盛但资源紧张,而西部地区能源(如风光水电)充足、土地成本低,具备发展数据中心的天然优势。2022年正式启动,目前已升级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2.0版本,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大枢纽节点。‌‌



二、对中国AI发展的启示‌

技术层面‌,补短板‌:加强基础研究(如芯片、算法框架),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抓交叉‌:设立“AI+X”专项基金,推动产学研协同(如AI+制造业的工业大脑)。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合肥与成都在产业融合+资本导入+政策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这几天,随着海光信息市值突破6000亿大关,成都国资持股账面浮盈仍超1000亿元,同时海光信息最赚钱的子公司扎根在成都。不曾想当年的一笔产业招商投资,可以如此充满想象力。一战成名!这也引得其他地方政府基金纷纷学习效仿,成为继合肥之后又一个标志性政府基金引导成功的案例。



产业层面‌,场景驱动‌:优先在医疗、农业、交通等民生领域落地,形成示范效应。生态构建‌:培育本土AI企业(如商汤、旷视),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巨头。中国化即国际化!事实上,中美在AI领域竞争早已白热化,从光刻机、EDA软件、先进半导体设备、AI大模型、AI各种应用等,美国都试图通过联合盟友以小院高墙的形式,将中国挡在AI技术之外,或者阻挡中国科技的进步。但中国却另辟蹊径,全面突围,不以一城一池之得失作为短期目标,反而是哪里弱就补哪里,以三期国家芯片大基金+各地政府基金引导+海量市场化资金+配套的A股及港股市场,多点开花,强力突破。特别是今年以寒武纪为代表的GPU算力企业,全面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同步兴起。

潘院士还举了一个杭州群核科技的例子。群核科技是做室内装修、室内设计的平台,室内设计有关的产品已经聚集了3.2亿个,这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3D模型,3D模型和色彩都有,有3.2亿个3D模型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了,在上面与它合作的企业有5万家企业,用户6500万,用户大量是设计师,当然也有室内装修的业主。已经出了54亿张渲染图,人工画要1000元一张,它在这上面已经创造了非常巨大的价值了,每天要设计40万套室内设计,不光是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全球基本都用它。它聚集了这样的数据,全世界要出现第二个室内设计的平台,不可能了,很难再打过它了,这就是平台经济的厉害之处。群核科技已经启动了香港上市流程。





治理层面‌,伦理先行‌:建立AI伦理委员会,制定数据安全与算法透明标准。人才储备‌:改革高校AI课程体系,培养“AI+行业”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展望‌

潘云鹤院士的演讲强调,中国需在‌技术原创性‌与‌应用规模化‌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陷入“跟跑”陷阱。例如:

优势领域‌: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应用层技术已全球领先,可进一步输出标准。

风险领域‌:高端芯片、AI框架等底层技术仍需突破“卡脖子”问题。以深圳市新凯来、上海宇量昇等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厂家,硬啃光刻机等最难部分,以彻底解决AI前进路途上卡脖子难题。

小结‌:中国AI发展需以“交叉创新+场景落地”为核心,同时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方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后记1:阿里在大模型方面虽后发,但内力雄浑,很快后来居上!
通义千问最新旗舰模型Qwen3-Max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其核心特点包括:性能突破,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位列第三,正式版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学推理能力极强,AIME 25和HMMT测试中均获满分100分。 ‌能力覆盖,‌编程与工具调用‌: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获69.6分(全球第一梯队),Tau2-Bench测试中以74.8分超越Claude Opus 4和DeepSeek-V3.1。 ‌‌多模态支持‌:融合文本、图像、语音及视频处理能力,提供4种自然对话音色选择。 ‌架构特性,预训练数据量达36万亿字符,参数超万亿,覆盖全尺寸模型(0.5B至超万亿参数)。 ‌包含指令版(Instruct)和推理版(Thinking),后者在复杂逻辑推理任务中表现更优。 ‌用户可通过QwenChat体验预览版,正式版将进一步优化性能。

受AI影响,阿里在美股上市市值今年大涨107%!在全球大型科技企业里面属于涨势最好!



后记2:9月30日,DeepSeek宣布开源DeepSeek-V3.2-Exp实验版模型。该模型首次引入了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稀疏注意力机制,并在几乎不影响模型输出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被DeepSeek定义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华为、海光、寒武纪光速适配。看来国产大模型在软件算法与硬件匹配方面已经高度协同一致了,一旦解决光刻机先进制程,那么所有卡脖子问题将迎刃而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未来三大发展趋势如何走 潘云鹤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DeepSeek再发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