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0-1 23:54

AI领导力:人机协作时代的3步走

作者:微信文章


0、

大清早,Sora2爆火,据说是AI视频的“真·ChatGPT-3.5时刻”——现实又双叒叕不存在了…

说实话,过去一年,一面是AI凶猛到值得一日三惊、一面是我们见惯不怪,科学可能性、工程可行性、商业可持续性之后,AI大步迈进社会可配适性阶段。

1、

丝滑的体验,不会让我立刻萌生“要开始做AI视频”的冲动,两三年浸泡,已经熟知:对于普通人来说什么是必须要抓的机会、什么是试试就好的乐子——大概知道AI的、也知道自己的边界,就是“AI领导力”的开始。

简单说,AI领导力是“把AI当人”的协作智慧——既需要像管理团队一样引导AI高效工作,也需要从战略层面统筹AI与人类的优势互补,它不仅是个人驾驭工具的能力,更是组织战略落地的关键。



2、
从“工具使用”到“人机协同”的思维跃迁

传统认知中,AI是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而AI领导力强调主动将AI视为“需要引导的团队成员”,通过明确目标、拆解任务、动态反馈,让AI成为团队能力放大器而非简单任务替代者。

罗振宇曾用“哈佛实习生”类比AI:“白给你24小时干活、不领工资的实习生,你能领导吗?很多人不行——因为领导实习生需要适应磨合、引导教育、分合任务,这就是对AI的领导力。”

铁匠铺的例子更形象:老师傅不会让力大无穷的年轻人取代自己,而是用“小锤指方向”(战略规划),让年轻人用“大锤干力气活”(执行落地)。这里的“小锤”,正是AI领导力的核心——人类掌握的主动性、方向感和判断力,驱动AI负责高效执行。

对组织而言,AI领导力或许不是硬件上的投入实力,而是战略层面的AI氛围营造能力:是犹豫甚至抵触、还是放开甚至鼓励,AI进程差距会很大;具体到个人,则可以理解为“知彼知己”后的层层递进。



3、

以“我知不知道、AI知不知道”为纵横坐标,可以把“我和AI的人机协作场景划分为四个象限:AI知道、我也知道;AI不知道、但我知道;AI知道、但我不知道;我和AI都不知道。

除了我和AI都不知道的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其余三个象限,大约可以看作AI领导力的落地三步走



3.1、Communicate:聊天

想象一下,你手下新来一个实习生,你会怎么用?

会天天拿出他的简历反复阅读吗?

会费尽心思组织好语言再跟他打招呼吗?

会一上来就让他详细剖析公司业务、并嫌弃他只会假大空、一点不落地吗?

这就是我们对AI做的事情:

天天比对不同工具的能力参数哪个更好!

慢慢组织语言、雕磨提示词试图一探究竟!

轻轻问几句就坚信“又大又空不是我要的”!

所以不是年轻人不爱干活,而是你的那一套指挥不好年轻人干活;不是AI不好用,而是你的AI不好用。

怎么办?聊起来。

在聊天中破冰混熟:拿到AI工具,先聊起来找找体感。唯一的规则就是把眼前的聊天框当人(具体可以是“实习生”)来聊,快速上手,注意选取你们都知道的话题,互相探个底。

在聊天中激发AI潜能:真正深入聊上几轮,你会很快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其实很局限,讲明白一件事都很不容易。传统方法是套提示词模板,但AI会深度思考的今天,你不妨用“递归思想”问AI“如何更好地用AI”——就像问下属,我用什么方式和你沟通你更自在?

在聊天中完成磨合:不同AI各有脾性,适合你的不同工作任务;你要做的不是规范化,而是个性化——去设定不同AI的角色(私人定制),去分组不同对话记录(背景记忆),去不断更新沟通方法(提示词优化)…

与其说这是AI应用技术,不如视为“实习生沟通艺术”更直接可感——AI知道、我也知道的领域里,聊天就是最佳选择,俗称头脑风暴。



3.2、Cooperate:合作

我们当然不会止步于“头脑风暴”,还想要“减负增效”——继续想象,当你的实习生又聪明、又勤快,每次你交待的任务都能自驱完成个七七八八,你还会遇上啥问题?下一步想做啥?

实习生对你的理解,是基于你每次沟通的浅层风特点,除非你特意告诉他更多关于你自己的特点;实习生对你手上的事,都是基于你每次任务的布置,除非你把你有权限的、你已知道的都同步“教”给他

——在“AI不知道、但我知道”的领域里,怎么办?秀什么优越感?你告诉他嘛!“实习生”,升级之后就是“智囊团”。

我们日常用的App,这些通用大模型已经完成了海量训练,就像AI经历了大学通识课,成了一个通才——一个在多方面轻易碾压人类的大学生。

各类垂直领域的专门训练,就像AI经历了大学选修课,在通才的基础上有了专精方向——一个专业领域浸淫多年的研究生,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这类产品。

无论你接触的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当他成为你的实习生之后,要进一步晋升,至少需要公司内训吧?当内训材料以特定架构和形式培训妥当——“一人公司”和“大组织”操作边界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打造懂你、像你、可以真正帮你的“第二大脑”,我们常说智囊团就像“外脑”,本质是一样的——你将开始得到“数字员工”。



3.3、Cocreate:共创

当然,上述“数字员工”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可以叫做“智能体”了——“在AI知道、但你不知道”的领域,智能体更显身手。

从本质上说,AI聊天框加一段固定的提示词,就可以是针对特定任务的“智能体”了,类似“数字员工”中的“实习生”或“临时工”角色,润色个文段、翻译个篇目、策划个点子…这类就够了;具体到画图、做海报、出视频、当搜索引擎,这些都是大厂为我们打造好的“第三方数字员工”。

当任务开始复杂,需要大量个人/组织内部知识时,AI知识库一封装就是“简易智能体”,类似“数字员工”中的“Specialist或者BP”,辅助反应、辅助创作、辅助决策…“外脑”性质,我特别推崇、经常分享的是这一类。

但还有一类,是“外包”性质,也是一般意义上的智能体——让工作流自动化,相当于主要学的不是知识,而是流程。这类的特点是,功能相对具体、技术相对密集,适合根据特定需求定制、并在AI程度较高组织部署,甚至能起到“轻系统”的效果;对于个人而言,除了作为产品开发卖给别人之外,自用起来着实有些形式大于内容——我的个人生活里很少有那么流程化、重复化的东西,如果有,我就会努力打破它。

我认为人工组合AI的协作,灵活用工,本身也是AI领导力的一种体现;至于组织层面的AI领导力,最顺的自然是许多个人涌现、点亮部门,部门联动、影响组织,组织辐射、拉通价值链…那是另一个话题。

4、

我在做什么?

聊天框层面:

组织内外,正在把所有任务AI化,都是始于闲聊式的头脑风暴,成于固定的提示词模板,更重要的是“Input-Prompt-Output”的IPO心法——《AI for Audit》《AI for EHS》《AI for ESG》。也在力所能及之处,做些“AI领导力”的咨询分享。



知识库层面:

终身学习,处处都是知识库,我甚至把它当做“永生计划”的一部分。说浅白一点,知识本身不再值钱,但一个人定义议题的能力、架构知识的品位,越发有价值——于事业、几百个同行都在用我的一些知识库,于个人、第二大脑加持下作品日更已经成为可能,还有“陪你打造第二大脑”训练营,助力脑力阶层早日成为个人IP。



智能体层面:

除了一些随手制作的简易智能体用于阶段性解决问题之外,最近在重新梳理“安全管理”,希望在学习五年、驻厂四年、项目三年之后,能用AI把思想沉淀为产品、把方法凝结成工具。

与君共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领导力:人机协作时代的3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