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28 08:02

AI写作几秒成文,朱雀AI检测几秒决生死,写作还有意义吗?请说说你的见解

作者:微信文章


今年春天的时候写了一篇散文,也是反复酝酿修改了几次,瞪眼扒皮的终于觉着自己满意了,就投了出去。编辑审稿也是及时,不长时间就做出了回复,原来是用了朱雀AI检测助手,我这篇文章AI检测浓度为62.91%。最近听说过有这么个检测工具,苦于不知道从哪里下载使用,编辑很负责任把检测网址发给了我。



我写散文写的少,今年由于AI写作工具的盛行,AI诗歌或文章充斥着公众号平台、征文比赛甚至各大报刊。朱雀AI检测工具的及时出现,既方便了编辑审稿,也让AI作品无处遁形。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检测会不会百分之百正确,值得商榷。我把前几年写的五篇散文(都已发表),用朱雀测试了一下,四篇为人工创作,另外一篇AI浓度为百分之四十多。



听说,朱自清的《背影》也被检出是AI文,就查找了一下。


作为一家文学期刊的诗歌选稿编辑,邮箱和网站,今年确实收到了很多AI诗歌稿件(其中不乏一些教育工作者),我可以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回复后几乎所有作者都不否认,我只力求纸刊上不发表一首AI诗歌。诗歌我今年几乎是不写了,就好奇,把近期好不容易生拉硬挤出来的两首诗歌也检测了一下,浓度为百分百AI生成。


我把这两首诗歌贴出来。

◎种月色的人

种月色的人不好惹,他把故乡放进去
种月色的人需要一把好土,长出来的思念
可以摇曳成林

世间有多少种月色的人
等到月亮升起来,月色铺满大地,所有
宁静的俯瞰或仰视,都是如水的修辞

种月色的人,从不把怅然写在脸上
他善于捕捉一切的风云变幻,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喜欢圈起来,加以分类修饰

他从不计较得与失
那个,在月色里总是不停奔跑的男人
成了月色最后的那一部分

2025.08.04

◎折叠一片海

每次来看海,我都在想
把海折叠起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那些不凋的浪花
那些游鱼成群,那些鸥鸟翔飞
暗礁在水下耸立
还有众多的沙粒和藻类,在我生命的岸堤上
构筑万千等待

每次写下海,我都被这片蓝
或者那片蓝,轻轻地
推向遥远,推向爱的纵深
浩瀚如未来。像一滴水消融于最初的咸涩
像一阵风,被更大的风浪认领
落日与帆影,多像一对恋人
在海面上,交换着金色的寂静

听海听得久了,我会开始
用月光,来折叠一些如潮的往事
生活赋予的印记
都是真实存在,而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在水一方
去面对
——这悲喜交织的尘世

2025.07.09

这两首诗歌说起来还是一家公众号举办的同题写作,《折叠一片海》还是我出的题目。我没有投出去,因为我看到这个平台所收录的AI诗太多了,没忍住就对添加了一个好友的评委说了,随后,我们就开启了很长时间的关于AI诗的识别、判断和认定的探讨。

第二天一早,我用电脑再次检测,又正常了。



于是,我又把去年发在”中国作家网“的一组诗(被作家网推荐发表在了《诗选刊》),贴了上去,朱雀检测依然是百分百为AI。这真的让我无语了,百思不得其解。



冬天的修辞(组诗)

适时

旷野的风参与进来
它的凛冽毫无体系
说不定下一个春天开始还要戒备森严

雪的最初是唤醒万物,它准备了那么久
在成为一滴水之前
不由得放轻了脚步

雪地上的麻雀已无食可觅,天空庞大的身形逐渐低垂
炊烟还在缭绕
这一刻的寒冷和错觉似乎更加紧密

人世仍旧充满期待
仅仅寥寥数笔
就将我们一生潦草的痕迹覆盖

2023.12.27

轮廓

这个冬天最有爱意的莫过于
风雪中的松柏
望着夜空中的明月你突然发现
所有的星星
都有了密集的回声

鸟鸣声远去
乌桕树站立门前
枝干上落满白色的寂静
像是我中年之境那层舒缓的部分
生活的灌木丛随处可循

深刻来自于结束,平凡更具有意义
当岁月的印痕无法散去
所谓的色彩不再浸染
生命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2023.12.30

抽离

以一片雪的姿势降落
是不是就可以让一朵云彩
从此告别漂泊
这人间的石头啊
被一场雪又一场雪覆盖
内心除了温软还会有些什么

是不是抽离风的梦境,就可以
不再感到寒冷
人世压低了身形,谁的一生
没有过错误的涂层
走着走着,总有一些
斑驳的承诺,退到了季节的幕后

生活的水土不服,许多东西
大地咽不下,大海也消化不了
万物之上,我们常说顺其自然
却又常常身不由己
仰望的时候我比那天空要空
夜晚植几颗星辰于心上
我比星辰更寂静

2023.12.20

抵消

分身依旧乏术。你看那些星子们
在夜空是多么自由,依旧
热衷于相见,与交谈
冬至之后小大寒,今年冬天会有多冷
时间稀释一切疼痛也穿透所有烟尘
风,适时亮出了体内的刀光

一些事物总能抵消一些事物
我破冰寻路,融雪为水
需要扬起心中多少阳光的旗语
能让这纷繁的人间,再次
泛起涟漪

离去或抵近。墙壁上有一幅山水画
一棵树,孤傲地
在河岸站立了好多年
远山的积雪还在,深谷的鸟声还在
它等的那一缕春风还一直没有吹进来

2023.12.26

冬意

时间长出许多宁静之手
把多出来的喧腾和凌乱统统收走
直到雪花飘完最后一朵
风也停了,鸟鸣声散尽
纷扬后的世界,白得耀眼

日子需要填充,那就随手采撷几朵雪
你已经找不到一种理由
去婉拒一朵雪的追求
每一朵雪都带着天使般的宿命
这前所未有的悸动,太过轻柔了些

仍要继续赶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节奏
谁都可以接受
旷野中一棵树熬白了头,它茫然环顾四周
山顶上站着一匹白马像极了未来的样子
你需要走近,需要用心一点一点喂养

拼力热爱一切,世间的苦很有可塑性
你忘却泪水,因为你知道
不是所有的寒冷都随便让信念结冰
直到积雪全部融化,直到大地出现绿意
直到所有的风成为修辞划过苍穹

2023.11.05

(发表于《诗选刊》2024年第10期,中国作家网推荐)这个组诗,怎么检测都是AI诗。几年前就把所写的诗歌(大部分都已发表)整理出来了,只是在考虑是正规出版还是自印,最后还是放弃了书号出版,也不想加入什么协会了,就想着给这段人生历程做个总结就可以了。所以,2024年12月诗集《会开花的云朵》,由南粤诗刊社正式编辑出品。2025年初,AI写作软件兴起,我觉着以后写诗撰文或许真的就没啥意义了,决定把剩余的诗歌作品再整理一下,就不想再写诗了。于是,诗集《抵达》在2025年3月仍由南粤诗刊社编辑出品。如释负重的感觉,感觉放弃,也是一种美好的抵达。广东诗友说,也不用放弃不写了,想写还是要写,顺其自然就好。是啊,文学已经边缘化,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只谈钱的时代,谁还会在意你是一个“诗人”或者“作家”?昨天,看到一著名诗人(一家诗歌刊物主编)说了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这代人,就是最后一批写作的人了。”好多学生写的作文(也有诗歌)来找我打印,那些文字一眼看上去都是AI。我不知道,AI写作工具的兴起,这种“快餐模式的便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好事?
一诗友说,诗歌只剩下娱乐了。一诗友说,好多诗人都不写诗了。一诗友还说……(想知道说什么么😂)AI写作来临,可以去检测是否AI生成。以前没有AI,写的作品却被现在检测出百分之百是AI生成或者是有AI参与,这就说不过去了,像我这样遭遇的肯定大有人在。在迷茫、困惑、无奈的同时,你还会继续写吗?就当下这个文学环境,写作还有什么意义?我不能说我有先见之明,只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再有一个是,朱雀AI检测分电脑版和手机版?第二个是文友推荐给我的,这两个检测版本不是同一个?还是感觉这种检测方式还不成熟也很不靠谱,判断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是否AI生成,还是要靠编辑或评委自身有一眼定乾坤的能力——一眼真就是真,一眼假就是假。不然,那还需要“继续修炼”。😂







断断续续写作也有三十余载了,一直都是低头默默赶路,从不在意身旁所谓的“名利”,帮助、扶持的文学新人无数。以后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再为写作熬心费力了。
尽管不写,有时也会六神无主😅
文学已乱。诗歌已死。
仅此而已。





作者简介:文学作品散见国内外报刊,收录多种选本,著有诗集四部,获首届“仙境文艺精品奖”文学创作类等奖项。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某文学期刊诗歌编辑。

投稿邮箱1538318746@qq.com(诗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写作几秒成文,朱雀AI检测几秒决生死,写作还有意义吗?请说说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