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27 22:51

【AI 提效】新学期“摸鱼”指南:我用 AI 完成了 80% 的重复工作

作者:微信文章
我先自爆个家门,我真是个老师。

而且,是个曾经被各种教案、周报、表格折磨到快没电了的老师。

开学快一个月了,你是不是也感觉,自己像个陀螺,被一堆永远做不完的待办事项抽得团团转?

热情?快被磨没了。

时间?永远不够用。

但是,今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武器。

一个能让你“优雅地摸鱼”的秘密武器。

这里的“摸鱼”,不是偷懒。

说实话,这是一种智慧。

就是把那些重复的、机械的、快把人榨干的工作,通通甩给AI。

然后,把我们自己宝贵的时间,还给自己。

毫不夸张,过去几个月,AI帮我干掉了至少80%的重复劳动。

真的。

今天,我就把这套“摸鱼”心法,毫无保留地交给你。

场景一:备课,告别“从0到1”的煎熬


第一个,就是备课。

这玩意儿,简直是无底洞。

为了讲好一堂课,查资料、想互动、设计环节......一不小心就搞到深夜。

真的,搜肠刮肚。

但是,现在我有了个“金牌助教”。

我直接把教材、课程标准,甚至别人优秀的教案,一股脑儿全“喂”给Kimi或者Claude这种长文本工具。

然后,我就像个甲方,开始提要求。

比如,上次讲《背影》,我是这么跟它说的:

你是一位资深的初中语文教师,兼具特级教师的教学洞察力和李诞的幽默感。请你为我设计一堂关于《背影》的公开课教学方案。

# 课程信息
课题:《背影》
学生:初中二年级,学生整体理解能力中等,但对纯说教内容容易感到枯燥。
时长:45分钟

#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父爱主题,更要引导他们感受文字背后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风格:不要平铺直叙,希望能有1-2个让学生眼前一亮的互动环节或提问角度。
输出格式:请按照【导入-新课教学-互动环节-拓展思辨-总结与作业】的结构,以Markdown表格形式输出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

效果怎么样?

AI给我的,不再是那种空洞的框架。

而是一份有血有肉,甚至带着点小惊喜的教学设计初稿。

备课这件事,瞬间从“从0到1”,变成了“从1到1.2”。

效率,至少提升5倍。

场景二:学生评语,让爱不再“千人一面”


第二个,写学生评语。

说实话,这事我以前又爱又恨。

爱的是,真想给每个孩子写点走心的话。

恨的是,几十个孩子啊,时间和精力真的不允许。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几个模板里排列组合,改改名字,自己都觉得没意思。

现在不了。

AI成了我的“灵魂写手”。

就说我们班的阿棠吧,一个很安静但画画特别棒的姑娘。

我直接告诉AI:

你是一位充满爱心且文笔细腻的班主任。请根据我提供的学生特点关键词,为她生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期末评语。要求既要指出优点,也要委婉地提出期望,语言风格要真诚、温暖,能鼓励到孩子。

# 学生特点
姓名:阿棠
优点关键词:安静,内心有想法,绘画有天赋,乐于助人。
待改进关键词:课堂发言不够积极,有时会害羞。

你看,AI给出的评语,几乎可以直接用。

有温度,也比我自己临时想的词儿要好。

你只需要拉个表格,左边姓名,右边关键词,AI就能帮你批量搞定。

对,你没看错,批量搞定。

从此告别无意义的Ctrl+C、Ctrl+V。

场景三:PPT课件,从“装修工”到“总建筑师”


这里面还有一个,做PPT。

我跟你讲,这绝对是体力活里的体力活。内容明明都懂,但把它变成一页页好看的PPT,能花掉一整个下午。找模板、配图、对齐......(我真的会谢,心态崩了好几次)。

以前我们用AI做PPT,还停留在喂给它一个主题,让它自己瞎猜。

但现在,我们可以换个玩法。

不只让AI当个美工,而是让它成为我们的“总导演”。

你只需要动动嘴,它来跑断腿。

分四步走:
1

让AI生成大纲

把你备课的核心内容扔给它,比如:“帮我写一份关于《背影》的PPT大纲,分10页呈现,突出父爱和细节描写两条线索。”
2

规划每一页的内容

接着跟它说:“很好,现在把这10页大纲的每一页,具体写上标题、核心要点(3-5条)、以及讲稿的提示文字。”
3

给PPT定个调性

你来扮演甲方:“OK,现在你是一个苹果公司级别的设计师,这份PPT的风格要极简、高级,主色调用深空灰和科技蓝,字体要用无衬线的。”
4
让AI给你“画”出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直接命令它:

“现在,请用HTML、CSS和JavaScript,把上面10页PPT一页一页地做出来。记住,要16:9的比例,每一页都要有清晰的版面设计,代码要完整且可以直接运行。”

它会给你一堆代码,你把这些代码保存成一个.html文件,用浏览器打开,一个可以播放的、带翻页效果的网页版PPT就诞生了。

完全由你掌控,而且格调拉满。

这个过程走下来,你从一个埋头干活的装修工,彻底变成了运筹帷幄的总建筑师。

你只负责思考最高层的东西,剩下的,全是AI的体力活。

写在最后:我们“摸鱼”,究竟为了什么?


写到最后,我想跟你聊聊。

我们费这么大劲儿“摸鱼”,到底是为了什么?

真的只是为了刷刷短视频,多歇会儿吗?

我觉得不是。

我们用AI省下时间,是为了能有精力,去好好看一眼窗边那个总在发呆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是为了能静下心,啃一本教育专著,给自己充充电。

是为了能准时下班,回家抱抱自己的家人。

扯远了。

AI永远变不成老师。

因为它没有体温,也不懂什么是爱。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但AI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那个“放大器”。

它放大我们的智慧,放大我们的时间,最终,是放大了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那份独一无二的爱。

所以,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

当AI帮我们把重复的路都铺平之后,我们到底想带着学生,去向一个怎样更有趣的远方呢?
🎁 福利时间 🎁


文章里只展示了3个场景,我还为你整理了更多教师专属的AI提效指令,包括写家长会发言稿、设计班级活动、给学生写推荐信等。

关注我的公众号 “杨老师玩AI”


回复关键词 “摸鱼指南”

即可获取完整的《教师AI提效Prompt工具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提效】新学期“摸鱼”指南:我用 AI 完成了 80% 的重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