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27 21:03

AI写的文章毫无灵魂?用这3个方法,救活你90%的“AI味”废稿

作者:微信文章
今天,我想做一件“公开处刑”的事。
我想亲手撕碎那个“假的我”。

做公众号整整一周,发了三篇文章,数据很惨淡。这倒在预料之中,没让我太困扰。



真正让我难受的,是每次发表文章时的那种匆忙和言不由衷。

第一篇,是赶在出门给客户做收纳前仓促发出的;后两篇,总是一不小心就拖到深夜九、十点,想着太晚了得休息,只能草草结尾。

每次点击“发表”前,我心里都默念着那句“先完成、再完美”的咒语。

很多时候,这句话是很好的安慰剂,能让事情先启动起来。但这次,它骗不了我。

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堵在喉咙,因为文章里那个有血有肉的我,蒸发了。留下的,是一个“正确”、“完美”、“永远积极”的陌生人。

我到底在打造一个什么“岁月静好”的人设?

尤其是那篇讲裸辞经历的,像一幅精致的摆拍,全篇都是强装的松弛感。它描绘了一个财务管理、身体修复、技能探索都井井有条的“完美裸辞范本”。

那不是我。

真实的我,会在每个月还完几千块的房贷后,盯着越来越少的余额,恐慌到失眠。也会在拥有大把自由时间后,反复陷入漫无目的的内耗和自我怀疑。

这三篇文章,都是我定了选题,告诉AI我的想法和经历后,由它完成的。

我天真地以为,把事实喂给它,它就能吐出好故事。结果,它过滤掉了我所有的脆弱、挣扎和混乱,只留下一个无比正确、却毫无灵魂的“AI人设”。

这种不甘心越来越强烈。

我决定把这件事弄个明白。我把我的三篇文章、我的困惑,还有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如何让AI写的文章,真正拥有血肉?”,一起丢给了一个更强大的AI语言模型。

它给我的诊断,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冷静。

第一刀:剖析《设计院离职指南》——“情感与理智的割裂”

AI教练说:你前半段的故事充满情感,但后半段的法律干货,像另一个人写的。这种“人格割裂”是典型的AI痕迹。读者刚跟你共情完,就被你一脚踹进了法律课堂。

第二刀:剖析《如何解释“干设计的”》——“与核心人设的游离”

AI教练说:这篇文章任何一个设计师都能写,缺少了“你”的独特性。一个新读者看完,不知道你裸辞了,不知道你在探索副业,更感受不到你的“反脆弱”精神。

第三刀,也是最狠的一刀:剖析《裸辞180天》——“完美的虚假”

AI教练一针见血:“你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完美’,完美到虚假。‘反脆弱’的前提是经历‘脆弱’。你没有描述恐慌和挣扎,你找到的‘安全感’就显得很轻,没有说服力。”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

我最大的问题,是我下意识地隐藏了我的脆弱,AI也当然还没学会读心术。可那恰恰是我最想表达,也是我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接着,AI教练教给了我最重要的一课:“Show, Don't Tell”——用细节代替说教。

它让我当场修改那篇最“假”的裸辞文章。

【修改前 VS 修改后】

关于财务管理:

Before (AI版, Tell): “把所有开销写进Excel,每月复盘一次。”(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After (血肉版, Show): “裸辞第三个月,我还完车贷、房贷,看着仅剩不多的银行卡余额,那种恐慌感是真实存在的。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凌晨3点爬起来,第一次把所有账单一笔笔扒出来,做成了一个Excel。当我看着那个红色的赤字时,我没有绝望,反而有种奇怪的平静——我终于看清了我的‘敌人’。”

关于生活节奏:

Before (AI版, Tell): “早上写作,喝一杯热咖啡。下午陪猫玩,或者看一本书。”(像个岁月静好的网红摆拍)

After (血肉版, Show): “上周三下午3点,我正坐在阳台看书,我的猫跳到我的腿上打呼噜,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突然意识到,这半年来,我第一次拥有了完整的、不被打扰的下午。那一刻,我体会到的自由,比任何一笔绩效都珍贵。”


看到区别了吗?

前者是“情况汇报”,后者是“情景再现”。

前者是“正确的废话”,后者是“真实的人生”。

这次“公开处刑”式的复盘,让我彻底想明白了三件事。这或许也是每个用AI创作的人,都需要面对的。

心法一:拥抱“不完美”的人设,你的脆弱是你的光。读者想看的,不是一个永远正确的导师,而是一个会犯错、会焦虑,但总能站起来的真实同路人。别再隐藏你的“坑”,那才是你故事里最值钱的部分。

心法二:把AI当“助理”,而不是“作者”。我的新流程是:

我(灵魂): 先写下最真实的、碎片化的感受。

AI(助理): 帮我把感受扩写成流畅的段落。

我(总编): 大刀阔斧地修改,注入我独特的语气和比喻,删掉所有AI的“套话”。

心法三:让每篇文章都长在你的“人设”上。记住这个公式:你的身份/困境 + 通用问题 = 你的“小而美”内容。不是写“如何理财”,而是写“一个裸辞设计师,如何用Excel表管理她那点可怜的存款”。

写到这里,我感觉无比轻松。

AI不是捷径,它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晰地照出你的思考,也能放大你的懒惰和伪装。

当我试图用它构建一个“完美”的自己时,它就给我一篇“完美”的垃圾。

当我决定拥抱真实的自己时,它才能成为我最有力的“助理”。

从今天起,这个公众号会变得更真实,甚至……更混乱。

我会分享我成功的经验,更会分享我失败的教训;

我会分享我的高光时刻,更会分享我的迷茫瞬间。

这才是“反脆弱人生漫游”的真正意义。

最后,想问问你:

对于我这种“公开处刑”式的复盘,你怎么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写的文章毫无灵魂?用这3个方法,救活你90%的“AI味”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