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管理:打造第二大脑,3 倍减负增效
作者:微信文章1、
知识工作者,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资产流失”。
你有没有算过:过去一年,你学了多少门课?开了多少场会?翻开多少篇文章?又记得多少事情?这些“知识”,本该是你的“核心资产”——但多数时候,它们散落在备忘录、聊天记录、硬盘深处,像被遗忘在仓库角落的宝贝,蒙尘、生锈,甚至因“找不到”而被迫重复劳动。
2、
我叫好玉,注册安全工程师,CFA-ESG持证人,工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过去8年,我在新加坡驻厂摸清了100+EHS管理要素、在中国走过了100+工厂辅导与审核——这些“知识密集型”工作,延续了校园时光的“学霸基因”,让我对“知识管理”有近乎偏执的敏感。
2022年底,ChatGPT孕育之时,我就尝试着把智能聊天——也就是后来的AI,拽进知识管理场景;随着AI越发成熟,我也越发体会: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把“零散信息”转化为“可复用的行动资产”,更科幻一点,那将是你在硅基世界的存证。
3、
从“查法规10小时”到“10秒出方案”: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反重复劳动”
我在新加坡光电驻厂做EHS Officer后期,各个EHS管理要素已基本摸过一遍,也陆续带一些新人,发现重复劳动率高达40%:经验固然要亲身经历,但同样的法规解读、同样的隐患处理流程,每个工程师都要从头开始查资料。
这还是新加坡就一部大安全法;眼睛转向中国新修的《安全生产法》,100多条大面扫荡、逐条拆完,已是连续10个多小时,一抬头,背后的法规条文浩如烟海——那时我就懂: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反重复劳动”。
传统文件夹分类、标签管理的效率太低,就像用纸质档案柜管理法规——而AI的出现,相当于给知识管理装上了“法规智能检索系统”。
4、
2022年底我开始测试AI工具,两年里过手100+款,最称心的还是最近一年——用Get笔记管理EHS法规库、用秘塔AI整理ESG案例、用腾讯ima收纳ESG合规——无推广、无商业的情况下,六七百个同行在用:“哥们儿,你这玩意儿是真的好用啊,秒搜、秒出!”
是啊,对知识工作者来说,“AI+知识管理”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说3倍减负增效是客气,它能让知识的流转效率提升远不止10倍!
我的领域如此,你的领域也是!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个人IP第一步,打造AI知识库。知识IP的核心是“用独特知识换价值”,而AI让这份价值“不流失、不重复、随时用”。
5、
AI重构知识管理:从“仓库”到“智能银行”
知识管理的核心,无非三件事:存得下、找得到、用得出。AI的出现,让这三件事都变了。
存得下:从“手动记账”到“自动存款”——过去存知识,像“手动记账”:听完课要打字,开完会要整理,灵感来了要记备忘录。但AI能做到“自动存款”:用语音转文字工具,10分钟会议纪要自动生成;用AI笔记软件,课程视频自动提取核心观点、生成思维导图;甚至聊天记录里的金句,一键转发到知识库,自动打标签、分类。
找得到:从“翻仓库”到“智能检索”——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记得存过某个案例,却在硬盘里翻了半小时?传统知识管理是“仓库”,而AI让它变成“智能银行”。你不用记住“存在哪个文件夹”,只需要问, AI会自动匹配关键词、场景、甚至你的使用习惯,10秒内推到你面前。
用得出:从“死知识”到“活资产”——最关键的是“用”,AI能把“死知识”变成“活资产”:写公众号时,AI自动从知识库调取案例、数据、金句;做咨询时,AI提前梳理客户问题,匹配历史解决方案;带团队时,新人输入“XX流程”,AI直接推送SOP、避坑指南。
6、
那么,学AI,是不是该从提示词开始?两年前我肯定说是,但现在,AI可以自己卷自己了,提示词的份量已经不必作为主菜——不重要。
那花钱学AI,是不是要买到智能体算数?一年前我肯定说是,但现在,简易智能体几乎可以一键配置,复杂智能体对于普通人又是形式大于内容——没必要。
那从哪里开始不太容易踩坑呢?知识库,专属于你的知识库。没有知识库打底的提示词工程,不过是拿大模型当搜索引擎;没有知识库作为内核的智能体不过是开发者自动化的游戏——都与你无关。
7、
常规上,到这儿得卖东西了——你看,我就有《陪你打造第二大脑训练营》,7日视频、14日实践、21日陪伴,小班教学、大群答疑,已经过长红1营、功橙2营、飞黄3营、荟翠4营、常青5营、蔚蓝6营,50余位内测学员、好评如潮,仅售299~——2025最后的内测营:网紫7营,准备发车!
但这是非常规的,这篇只是一个《24小时成交型公众号》的撰写挑战,你猜,以上内容,有多少是AI好玉写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