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AI 教育再添新力量!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这盘大棋怎么下?
作者:微信文章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青岛西海岸校区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动作,标志着继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之后,山东又一所高校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校企共建学院到特色专业招生,从科研平台搭建到交叉学科布局,山东在 “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领域的布局持续深化,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中国海洋大学:早有布局,亮点十足
在成立仪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明确表示,学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领域已积累一系列成果,为学院成立筑牢了基础。事实上,海大的 AI 布局早有铺垫。2024 年,学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就推出量子人工智能微专业,首期面向全校理工科本科生招收 40 人,提前开启 AI 人才培养探索。而在此次成立仪式现场,海冰大模型、深蓝生命大模型的发布,更是海大聚焦海洋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推动海洋产业和 AI 融合创新的生动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海大人工智能学院在发展路径上亮点突出。一方面,学院聘请院士专家组成国际咨询委员会,为国际合作与战略规划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成为核心抓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已与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实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的深度绑定。
山东全省发力:政策引领,高校联动
当下,人工智能正引领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面临着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而 AI 在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广阔前景,也让高校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今年 7 月,山东省教育厅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 “人工智能 + 教育” 实施方案》,明确鼓励高校开设 “人工智能 + 其他专业” 双学位项目,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打造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 教育应用” 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政策推动下,山东高校的 AI 布局成效显著。截至 2024 年,全省已有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 40 余家高校设有人工智能专业,形成多点开花的格局。
多校特色探索:抢抓机遇,赋能发展
面对 AI 机遇,山东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2024 年 5 月,山东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建浪潮人工智能学院,依托人工智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校企资源深度整合;今年 4 月,有着 “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发布青科橡新 AI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 AI 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
如今,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校企合作深化、跨学科创新提速,山东 “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的布局不断完善,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更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这盘 “AI 教育棋”,山东正越下越开阔!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政事、山大视点)
我是小帆,如你有更多关于填报志愿、选专业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和网络汇总,版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感谢原作者的付出,分享为公益,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备注来源。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6ib3RwEOBwEkZ2Y5BUNlO9NUYTCehibUMYXu5Ry0OMbuSEHACnCtiajRAKRSx2Ad5QuMicdqAhU7TsJEB69lriaAJyw/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