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一带一路”上的外交故事——《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出版
作者:微信文章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中国始终坚守初心,与各国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在此过程中,身处合作共建最前沿的中国驻外使节,在众多务实合作项目的推进和落实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日前出版的《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一书,以亲历者视角记录了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外交工作的风采与历程。
“外交老兵”集体执笔的“丝路记忆”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与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分上下两册,收录了 38 位驻外大使和参赞撰写的海外生活故事、中外友好故事、文明互鉴故事、合作共赢故事,记录了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与时代变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致辞中指出,《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是一部题材独特、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他说,外交官是一个令人神往而且充满神秘的职业,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涌现出了无数中外合作、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而外交官既是这一伟大实践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主编、外交部原欧亚司司长,中国前驻俄罗斯使馆公使,前驻波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周晓沛用“三个特殊”定义这部作品:这是外交部老干部笔会(以下简称“外交笔会”)、文旅部老干部诗会与作家出版社首次跨系统协同打造的纪实文集;是年逾古稀的“外交老兵”集体执笔的“丝路记忆”;更是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中首次系统梳理驻外使节亲历叙事的文学工程。
在新书发布会上,外交笔会会长、前驻中非大使孙海潮,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原参赞佟宪国,驻智利、哥伦比亚、巴西使馆原文化专员,驻阿根廷使馆原文化参赞韩孟堂等数位作者代表以亲历者身份分享了驻外生涯中的珍贵记忆。
用真情实感记录“一带一路”
《我与法兰西结下不解之缘》《爱琴海随笔》《中国与欧洲——丝绸之路话古今》《参访丝路古城佩特拉》《毛里求斯:印度洋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书中的外交官作者曾在“一带一路”地区辛苦耕耘,亲身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见证了一个个不平凡的历史瞬间,也领略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在将中国故事讲出去之余,这些曾驻扎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官也将外国故事带回来。他们以充满文学性的表达方式记录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中真实、立体、生动的外交故事,让中外交往过程鲜活可亲、具体可感。书中的文章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历程,以亲历者视角诠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时代文学书写“国之大者”的担当。
比如书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马六甲》文章作者赖祖金(先后在中国驻巴基斯坦、新加坡等使馆任职,副局级参赞)描述了在马六甲海峡的所见所闻,追溯从郑和下西洋到现代港口合作的历史脉络。这些通过海洋展开的迁徙、贸易和文化传播,构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篇章,而马六甲作为这条航路上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中外文明的深度交融。
在本书主编周晓沛看来,这些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因感人而充满力量。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因温度而直达人心。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点滴瞬间,某种意义上是传承历史、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更是当下“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生动写照,寄托着外交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渴望与坚守。
撰文|种亚图
值班审校|高雪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