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寻访故事|周小东:“一带一路”上的纺织筑梦人
作者:微信文章寻匠心· 育匠才 ·致匠人
锡山区“工匠寻访”活动成果展示
技能人才尤其是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生力军”。
寻访工匠
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把时光打磨成高光,在劳动中展现风采、体现价值、感受快乐;他们,是激励广大劳动者技能立身、岗位成才的底气和动力。
本期,让我们继续跟随寻访人的脚步,聆听她为我们讲述的匠心故事。
寻访对象
周小东,男,中共党员,1987年出生,江苏灌南人,现任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纺三车间主任,助理工程师。周小东扎根一线,精通清花、梳棉、并条到细纱全流程工艺管理,在设备调试与纱线质量控制领域具有突出专长。2023年获评“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
匠心故事
2011年盛夏,带着对纺织事业的热忱,刚毕业的周小东踏进了机声轰鸣的车间。他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始终以“分毫之间见真章”的执着坚守岗位,持续提升工艺水平。14年间,从实验室到车间,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周小东将“工匠精神”镌刻进每一根纱线,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精研技艺:探寻坚守的力量
入职以来,周小东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初心,每天穿梭于前纺与实验室。为摸清机器“脾性”,他长期扎根车间,练就了“听音辨疵”的绝活,通过机器运转的细微声波变化预判故障,保障生产稳定高效。当智能纺纱设备全面升级时,他主动学习PLC编程、传感器调试等新技术,将传统操作经验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面对传统产品转型,他主动请缨攻关麻纤维应用难题。麻纤维质感独特、性能优良,市场需求攀升,但适纺性不强,因其刚性系数高达58cN/tex,传统乳化油剂在麻纤维表面形成的润滑膜厚度不足0.2微米,根本无法抵御纺纱过程中高速的机械摩擦,导致麻混纺断头率高,前纺效率低。他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软麻油有望改善麻纤维的纺纱性能。因无现成产品出售,他便积极联系研究院获取样品,随后带领团队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实验之旅。经反复试验,最终根据不同麻料的状态,精准确定了亚麻使用量为0.5-0.8%,汉麻使用量为0.8-1.5%。这一成果大幅降低了麻混纺生产中的断头率,显著提高了前纺效率,让麻混纺成为纺三车间的明星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跨国远征:从0到1的淬炼
2017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埃塞建厂项目,周小东负责工厂设备筹建,涵盖旧设备处理及新设备辅助选型。面对跨国调度的复杂任务,他边干边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将装箱效率从一天2个提升至18个。通过分解重组巨型梳棉机,节省30%的集装箱空间,将集装箱使用数量从计划的280个压缩至256个,降低了运输成本。
项目推进期间,埃塞工厂需增加汽流纺设备,团队缺乏安装经验,他迎难而上,查阅大量资料,研究设备构造原理与安装要点,结合实际制定安装方案。带领安装组从基础部件开始组装,不断调试设备的水平度、零部件的契合度等,成功完成了汽流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为埃塞工厂产能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工厂需新增2套精梳设备,面对语言障碍、标准差异等问题,他带着工程师连续奋战28天,将安装周期从45天压缩至30天。新设备投产后,埃塞工厂精梳产能提升40%,成功将产品宽度从40s提升为100s,纱线强力突破24cN/tex,刷新了埃塞纺织品的高度。
当非洲爆发疫情,他组织中外员工结对互助,保障120名核心技术工人闭环生产,在疫情最严重时仍保持65%的产能。针对文化差异导致8小时工作制推行难题,他采用绩效激励办法,仅三个月就实现从单班试探到24小时连续生产的过渡。
在埃塞的那几年,他白天协调生产,深夜自学纺织专业英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批注。这段万里拓荒的经历,他给埃塞带来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纺织产业土壤。
传承育才:匠心赓续的使命
在带徒传艺方面,周小东创建了“流动课堂”,秉持“手把手教,心贴心带”的理念,不仅传授操作技巧,更注重培养徒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遇到问题时,引导徒弟们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由他指导的新员工技能达标周期缩短40%。
在攻克200支超细纱线量产难关时,他带着徒弟们泡在恒温恒湿实验室里进行工艺优化实验。首轮试验中,断头率高达80根/千锭时,纱线强力值波动超过30%。他手把手的教学让徒弟们迅速掌握专业技能,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使断头率降至18根/千锭时,强力CV值稳定在15以内。这段攻关历程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植在新一代产业工人心中。他还鼓励徒弟们参与团队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公司长远发展不断输送优秀的技术人才。
工匠寻访人
张舒
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工会干事
寻访人感悟
每次走进车间,总能看到身穿蓝色工装的周小东在巡回检查的身影,他时而查看设备运转情况,时而指导工人操作,每一次对设备参数的调整、每一个细致的手势,都展现出一位匠人对“精一行”的极致追求。他不善言辞,但一提到技术问题就滔滔不绝,面对他人的赞美,他总是谦逊道“这根本不算什么”,转身继续投入工作。这份默默耕耘的力量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撼动人心。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技艺和品质的不懈追求,便是工匠精神最质朴的体现,在经纬交织的现代纺织版图里,他就是那根最坚韧的基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