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26 23:30

AI时代的市场

作者:微信文章


孩子在摩根士丹利伦敦总部实习结束后,回来告诉我一个消息:“公司从明年起不再招聘证券方向的实习生了”。随后又跟我聊了许多前沿的市场理论。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她的思考早已走在时代的前沿,而我自己,似乎已落后了太久。


我不禁开始想:如果市场上AI持续盈利,那么这些利润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在亏损?亏损的人可能会转向更高级的AI,或者调整自己的策略。一旦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发生变化,整个市场的结构与数据分布也必然改变。那么,在缺乏新数据训练的情况下,AI又如何持续战胜市场?

市场的走势并非由单一逻辑所决定。每一根K线之间未必存在必然联系,只要资金仍在场中博弈,理论上它可以走出任何形态。市场的本质是一场群体动态博弈,情绪,尤其是人类的恐惧与贪婪才是推动市场变化的核心力量。而这一点,恰恰是AI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并不认为AI能完全取代人类交易者。

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假设市场中有100个参与者,其中10个是AI,90个人类。如果AI持续盈利,而人类不断亏损直至退出,那么市场上就只剩下10个AI相互交易。到那时,市场预期是否会高度一致?如果会,流动性将枯竭,市场也将不复存在。而如果AI之间也存在强弱差异,它们彼此博弈又将是怎样的情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AI真的能打败证券交易员?怎样才算“打败”?它或许可以战胜趋势交易者,但震荡策略者可能反而从中获利。市场既呈现随机性,也遵循趋势。趋势的形成,可能源于事件驱动,也可能来自供需关系的变化,而这一点,AI却无法根本改变。市场交易不能脱离现实,它始终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求。AI既做不到尽职调查,也识别不了财务造假,更无法评估一家企业的用户粘性或品牌价值......这些,依然是人类判断力的主场。


当然,AI在结构化知识的处理与语言任务上的效率,远超人类。前不久我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亲眼见证:可看、可听、会说的机器;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货车和快递无人机;实时精准的翻译系统;以及在医疗领域中辅助诊断、手术中的AI应用……这一切都说明,AI正加速重塑我们的生活。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走进家庭成为我们的管家,进入办公室担任助理,分布于城市每个角落守护安全,也在工厂流水线上胜任熟练工。在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中,人类注定不如AI。但这只是低层次的较量。而在更高层次的认知、情感与创造领域,AI目前的天花板,还远远低于人类潜能的上限。

                        2025年8月26日




附:明天是8月27日,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兼以此聊天记录提前祝孩子生日快乐,学业精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