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26 13:04

共筑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国家财政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研修班纪实

作者:微信文章




有独生子女证的!每人能领5000元(附申领攻略)
如何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五方主体代表这样说……







共筑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国家财政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研修班纪实

中国会计报记者 刘海玲 刘安天

仅上一天的课,埃利·姆昆古兹(Elly Mucunguzi)的笔记本上就记满了3页纸,除学习要点外,更多的是听课中思考的问题。课后,他带着这些问题与授课老师深入交流,也与同学展开讨论。

埃利来自乌干达,现任该国鲁班达区首席助理秘书长。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和埃利一样怀揣困惑与期待的,还有来自1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42名官员与学者。他们参加的“财政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研修班”,将中国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样本,与乌干达、亚美尼亚、尼日利亚、马拉维等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编织在一起。

这场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跨国研修,恰似一扇窗:窗外是陆家嘴的金融脉动与苏州工业园的创新活力,窗内则是42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发展命题,在“共商共建共享”的框架下寻找共鸣点。

架起国际合作之桥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表示,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全球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提供有益借鉴。”张锋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在开班仪式上介绍,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会计、金融和管理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每年培训约5万名专业人士。

他表示,中小微企业是就业、创业和创新的重要引擎,中国在运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或许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卢文彬说:“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财政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域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同时加深‘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各兴认为,这一项目是商务部援外人力资源开发框架下的具体践行,不仅为国家对外援助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更彰显学院作为财政部直属院校在服务国际合作事业中主动担当、贡献力量的责任与使命。其对于拓展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是落实财政部对外财经交流相关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财经故事的重要尝试和载体。在学院层面,这一项目拓展国际财经交流领域,是学院履行对外财经交流职责的新突破。”张各兴说。

“这次培训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分享,而是让国际社会理解、听懂中国故事,帮助学员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启示。”张各兴说。

学员们感受到这种用心。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外关系司司长杰罗姆·夸西·博阿(Jerome Kouassi Boa)表示,此次研修班彰显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愿。

“中国不仅为11个国家架起沟通的桥梁,还因我们的参与,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之间建立联系。”他说,研修班为学员们提供提升能力、培育人际网络的契机,让大家能成为各自国家和机构中推动变革与发展的力量。

精心筹备保障

在报到开课当天,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学员每人挂着一个胸牌,上面写着一些急用的联系方式,方便参训学员遇到问题随时寻求帮助。

今年2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式获批商务部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短期项目实施主体资格。本次研修班是学院获得承办资质以来首个援外培训班。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与学院以往举办的国际短训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加注重系统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其核心在于“授人以渔”。

学院组建援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院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国际教育中心、院办、后勤、推发、信息等相关部门均为工作小组成员,从机制上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学员管理与服务方面,工作人员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各异,为帮助学员做好来华前的准备,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国际教育中心精心准备学员须知手册,除常规培训日程、食宿安排和校园设施等信息外,还包括汇率、天气、电压和插座型号、微信和支付宝的安装使用、学院周边交通和商业设施以及简单的常用汉语介绍等信息,提前通过邮件将相关事项通知每位学员。在学员报到后,发放标注有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的胸牌,手把手指导学员安装注册微信,组建班级微信群,确保学员能及时获得帮助。

国际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只有学员在研修期间沟通充分、体验良好,后续的合作与交流才会顺利开展。”

在课程安排上,学院将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课程设计注重内在逻辑和系统性,涵盖中国国情、中国财政现状与政策、国家及地方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内容,并安排对上海证券交易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机构和园区以及相关企业的实地考察。

此外,学院发动留学生志愿者参与研修班工作,既为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又为学员更好地了解校园和上海提供帮助。多位学员表达对学院留学生项目感兴趣。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学院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从学员护照遗失、突发疾病到人身意外伤害等情况,都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工作人员表示:“整个研修期间需要时刻关注学员动态,直到最后一位学员安全登机,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努力做好“下半篇文章”

一周的研修虽短,但学员们的行囊里,装着比行李更重的收获。

埃利·姆昆古兹对“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等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将中国经验带回乌干达。

亚美尼亚国际商务关系理事会主席玛丽安·马努基扬(Mariam Manukyan)认为,本次研修班主题既及时又极具现实意义。

“其为合作开辟新视野,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将可持续融资与区域合作及创新政策框架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而言。”她带回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初步意向,计划把绿色融资模式引入本国的太阳能项目。

马拉维审计署首席审计师马欣·卢寒雅(Mathinda Luhanga)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留学生项目的校友,对本次研修感触颇深:“回到母校,就像回了家。在这里,专业成长与个人蜕变同步发生。中国过去40年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定承诺堪称典范。自1978年以来,中国始终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不断完善国家政策体系支持其成长。”

对于研修班的未来,学员们充满期待。

杰罗姆·夸西·博阿建议对此次培训进行后续跟进。“我们离开上海并不意味着培训的结束,应是长期承诺、投资、商业机遇、合作与友谊的开端。”他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再次回到学院分享成果,并在更多领域探讨学习。

玛丽安·马努基扬表示,7天的研修时间太短,难以深入学习中国的经济体制、文化以及与中国人打交道、做生意的知识。“团队里的其他企业家在培训结束后,愿意再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她还提到,学院有针对企业高管、CEO的很多培训,若未来有面向亚美尼亚、符合岗位主题的,亚美尼亚国际商务关系理事会很愿意参加。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未来的研修项目有了初步规划。张各兴表示,学院将加大国际财经交流,尤其是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方面的工作力度,扩大规模,在班型上增加双边交流,在主题上进行拓展,如绿色化、人口老龄化、区域产业协同等,并计划与央企等机构合作,联合申报项目,拓展合作空间。

“在做好‘上半篇文章’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下半篇文章’。”张各兴说。

此次研修班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中国在财政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更搭建一座友谊与合作的桥梁。正如张锋在结业仪式上所说,愿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友谊之树长青、合作之花常开,共同为推动全球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会计报》8月22日1、2版

编辑:罗莎


投稿、订报及合作:010-63812684、zhaopinkjb@sina.com、zgkjbn@163.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筑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国家财政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研修班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