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23 09:30

中国工厂大撤退!为避关税集体搬去越南,却遭遇“用工抢人战”

作者:微信文章
在越南北江省,一个周一早晨。

太阳还没升高,成千上万的摩托车已经堵在工业园区门口,刺耳的喇叭声此起彼伏。

车流间,有人戴着安全帽,身上印着“TCL”“京东方”“雅迪”的工厂制服,这些字眼,本来只该出现在中国的制造业重镇,如今却在越南街头随处可见。



过去,人们谈到“世界工厂”,想到的是珠三角、长三角。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老板,把工厂搬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不是想搬,是被逼着搬。”一位在越南投资的中资企业负责人苦笑着说。
01

越南的工厂热潮,背后其实是全球博弈的投影。

2018年中美贸易战,关税成为压在中国工厂头上的大山。

蜡烛从中国出口到美国,要缴纳超过100%的关税;而同样的产品如果写着“越南制造”,就能轻松过关。

“有的行业差20%到25%的税率,你不搬,客户直接把订单给别人。”一位电子制造业从业者直言。

更现实的是,越南比墨西哥、巴西都更便宜。

一个纸箱在越南10美元,在巴西要40美元,零部件在墨西哥还常常缺货,与其折腾,不如直接在越南建厂。



还有一股心理推力。特朗普再度参选,让许多中国老板想起2018年的痛。

“谁敢赌未来不会再来一次?”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先找条后路。

于是,越南成了中国工厂最佳的备案地。

然而,这些企业一脚跨过国门,才发现越南并不是成本天堂。

第一件事,就是抢地。

北宁、北江、海防,这些靠近河内的省份,是工厂们最爱的聚集地。五年前,一平米土地60美元,如今已经涨到120美元以上,还不一定排得到。

审批也越来越严,广宁省原本只要50万美元就能注册一家外资工厂,如今默默把门槛抬到了500万美元。

“晚一步就没位置。”一位投资家具工厂的浙江老板吐槽道,他甚至把厂子建到了山区,只因为核心园区早就满了。



02

中国工厂最初来越南,想着人力便宜,可真落地后才发现,账不是这么算的。

越南工人月薪在3000元左右,算上社保、加班费,和国内二三线城市差不多。更让人头疼的是不好管。

“有的工人因为春节礼品比去年少,就发动罢工。”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说。

管理层更是抢手货。

一个普通车间主任,一年内薪水能涨30%,只为防止被同行挖走。甚至出现过几家工厂集体开工,附近劳动力瞬间告急,工人被加价抢走的情况。

中国工厂习惯了工人默默干活,在越南却不得不面对一群“敢说不”的年轻人。



03

真正的难题,其实不是土地和人工,而是文化。

在国内,工厂最常见的管理方式是“评优上榜”。但在越南,不少工人看到榜单后觉得不公平,干脆提出辞职。

在国内,加班是常态,而在越南,周末工人关机去旅游,经销商干脆关店。

中国干部急得团团转,本地员工却淡定地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为了活下来,中国老板们也学会了改变。很多工厂开始更多地启用越南本地的管理人员,让他们直接带队,减少沟通隔阂,与此同时,中方干部努力去学越语,而越南主管也开始学中文,双方逐渐找到共同语言。

福利待遇上,也尽量做到中越员工一视同仁,避免“你我之分”。这种磨合并不容易,但唯有如此,工厂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稳住人心。



TCL在越南办厂25年,最大的经验就是必须重视仪式感。节日一定要办活动,否则工人觉得没归属感,第二天就可能换厂。

“文化差异,比关税还难。”一位资深厂长感慨。
04

在越南的中国企业,逐渐摸索出各自的生存之道。

TCL走的是“文化牌”,他们发现年轻工人最看重仪式感,于是每逢节日都要搞活动,哪怕一年花掉几十万,也要把工人牢牢留住。

京东方则用“工艺拆分”的方式来解决用工难题,把复杂的流程切割成一个个小动作,让新人只需一周就能上手,生产线很快跑起来。

雅迪更懂市场,他们请本地明星做代言人,推出专门为越南路况设计的车型,再配合“两年两万公里”的超长质保,很快就把消费者征服了,而联想则走捷径,直接买下现成的厂房,用最快的速度把产能铺开,靠效率赢得客户信任。

路径不同,但这些中国企业的选择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在陌生的土地上,先活下来。

越南工厂热潮,看上去是为了规避关税、保住订单,但更深层的意义,是一次能力的全球化修炼。



如果不出海,中国企业可能会被边缘化,但如果只是简单出海,不学会重建能力,也终将被淘汰。

卷到越南,不是逃避,而是一次集体重生。

未来,这股潮水还会流向印度、印尼、墨西哥,但无论走到哪里,谁能真正扎下根,谁才能在下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留下名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工厂大撤退!为避关税集体搬去越南,却遭遇“用工抢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