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之外,更值得关注是,你有没有开始真实表达
作者:微信文章这几年,
陪伴不少企业做AI企业培训和咨询,
近两百场实战演练走下来,我越来越笃定一件事:
如果学习只停留在听讲层面,
哪怕讲得再细,
哪怕面对的是集团的不同部门、不同职级,
其实都很难真正落地。
AI的能力不是靠“听”出来的,是在用的过程中,才会真正生根发芽。你要去用它尝试去解决一个真实的小问题,你才知道它是不是属于你的。
01
在企业培训中,我总会特意加入实战环节,哪怕时间紧,也要学员自己动手推一轮自己的工作场景。
因为我发现,只有你在AI工具的展现、组合、腾挪中,建立起自己的“工作理由”与“行动逻辑”,这个学习才会转化为资产。
有的人用AI生成一份PPT模板,其实不是模板本身值钱,而是他在过程中第一次系统性地思考如下问题了
我的内容结构是怎么走的?
我想给AI传递的重点是什么?
我到底想让AI听明白什么?
这一刻,他的思维,才真正“动”起来了。
02
在课上讲到我结合AI做短视频的经验时,很多学员很意外
我说,我没有围着“AI工具思维”去卷,没有按照之前的短视频思路去做,也没有特别强调“如何运营账号”“怎么投流变现”,而是让这些“术”都为我们的目标服务,我真正想走的是“窄门”:真诚表达+真实经验+结构输出。
常跟学员分享的两句话是:
“你不需要想着怎么爆火、怎么起号、怎么卖货,而是先认真想一想——你在哪些问题上,真的帮过人?” “即使前面几个月都没有什么流量,你能不能坚持、保持迭代?”
回忆一下如下问题:
哪些朋友、同事、客户,常常来问你问题?是哪些问题?
在哪些事上,别人觉得“你讲得最清楚”“你做得最好”?
有没有哪个你踩过坑、走过弯路、后来自己整理过的领域?
这些,才是你要开始表达的起点。
也许短视频不等于制造内容,而是去呈现“你早已拥有的部分”。
所以用AI,不是为了变得炫,而是为了让表达更清晰、更省力。
搭建的智能体会帮我处理短视频脚本、文字结构、思路整理。
我也用DeepSeek、元宝、数字人、AI字幕、AI修图等这些工具,但它们都不是主角,它们都在为我们的目标服务。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敢不敢“拿出一条你相信的表达”,然后让AI工具来协助它变得更完整、被更多人看到。
我始终相信:AI是你的助推器和放大器,不是直接代替你思想的嘴巴。
03
这几年陪跑企业做AI培训和咨询落地,我越来越意识到:
在AI时代,每一个善于提问的学员,都是我们身边的老师。
因为AI的变化太快,我们今天掌握的知识、工具、系统,可能几个月后就需要更新。
所以我在课上会说:“我们是互为老师的。”
我把每一个提问者,都当成老师;也把自己看作是在这条路上持续迭代的老兵。
更感动的是,开始有老师和同学,把这份对AI的热爱传递给身边人,让大家一起迈入AI时代,当“爱”和“AI”开始流动,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同时她的视频号也很快在不断坚持和快速迭代中,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学习心法
在AI时代也许我们要把“经验归纳”看世界的比例慢慢降低,不断提高“逻辑演绎”的比重。
这几年合作了不少大型国央企和头部企业,但并不认为自己“知道一切”。顶多只是走过一些弯路,也陪跑过不少大企业,有一些实操经验,也有一些反思。
、
这几年一直在合作一些大型集团客户,在帮他们做AI培训的同时,如果有咨询的需求,也会一并协助他们规划:
怎么组建AI能力中心或培训体系?
如何搭建集团内部的专属AI智能体?
怎么让部门之间的人才,把AI用起来而不只是“听过”?
如果你刚好在负责企业AI转型、集团AI智能体落地、知识库搭建、集团AI培训,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方案,还在探索方向,我们可以聊聊。
不一定非要合作,也许一次深度对谈,就能激发出新的思路。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
“在AI时代,你不是靠经验去分出高低,而是靠谁敢真实表达、持续迭代。”
你只要有愿意分享的事,有真实帮助过别人的经验,你就可以让AI帮你表达出来,让它成为你传递温度与影响力的起点。
我们可以一起在AI的路上成为追光者,我是曹老师,一个专注在AI培训与咨询、大型国央企的AI行业翻译官。
如果你也在这条路上,欢迎评论区聊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