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求职新法则:好奇心胜过简历,非技术人也能上桌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可能听过:“AI正在加速取代你的工作岗位”,同时认为AI时代只有懂技术的程序员才是最安全、最有前途的。但你是否听全球知名AI大模型Claude的CEO说过,“AI将在6个月内编写90%的软件代码,一年内将编写几乎所有代码”? 这是来自全球最顶级之一的AI公司的CEO的预判,难道AI时代程序员要成为最先被取代的岗位了嘛?
最近阅读了国外知名媒体Every上的一篇文章《AI Doesn’t Care About Your Résume》,它让我开始审视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AI并不在乎你是否拥有程序员的身份,它在乎你是否拥有好奇心、是否会发问、是否敢执行。 从这个角度看,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如何提问、敢于大胆尝试的人反而最可能成为AI时代的赢家。
AI并不在乎你的简历 —— 从阅读这篇文章的作者经历说起
《AI Doesn’t Care About Your Résumé》一文中,作者分享了自己从内容营销转向AI运营的亲身经验。她不是程序员,也没有名校背景,曾因每日的写作压力患上了抑郁症,但她凭借对AI进行一连串的小实验、反复调试 Prompt、主动将成果分享出去,一步步成为了Every的AI运营负责人。这段转型路充分印证了一件事:AI时代,你简历上的学历和职位标签远不及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好奇心重要。
就像作者说的 “ChatGPT 从未看过你的 LinkedIn 个人资料。Claude 不知道你“不精通技术”。这些模型奖励两种输入:清晰的思维和好的问题。”
非技术人员也能被知名AI公司录用:真正公开的招聘趋势
如今,大型AI企业纷纷走出只招技术背景的窠臼,开始重视多元背景和思维能力。这些真实的公开招聘事实正说明:你不需要写代码,也可能成为AI团队成员。
OpenAI 2024年聘任 Sarah Friar 担任首席财务官(CFO),她之前是 Nextdoor CEO 与 Square CFO,此人背景并非AI技术出身,却被公司凭借商业经验和战略思维直接破格录用,为未来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
同年10月,OpenAI还招聘前白宫官员 Aaron Chatterji 担任首席经济学家,负责研究AI经济影响,预测就业趋势,这是一位政策与经济领域专家,显然不是技术出身。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OpenAI 主管 Sam Altman 曾明确强调,Curiosity 和主见比 Ph.D 更重要。ChatGPT 团队负责人 Nick Turley 表示,“愿意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符合 OpenAI 招聘理念的人”。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清晰说明:AI公司越来越渴望具备人文智慧、产品思维、经济洞察或沟通协调能手,而不只是只会写代码的人才。
如何主动拥抱AI:让自己成为效率杠杆
1. 抛弃误解:AI不是深奥的代码,AI就是对话
许多职场人士害怕AI,因为觉得自己不懂算法。但实际上,使用DeepSeek、Kimi、 ChatGPT、Claude、Gemini 等工具更像和人对话。你要做的:清楚表达需求,反复打磨提问方式,让AI帮你生成初稿、方案、文案甚至编写代码。随后添加你的判断与润色,过程并不复杂。
2. 每一次尝试都是“好奇心周期”
《AI Doesn’t Care About Your Résumé》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Expertise is measured in curiosity cycles, not calendar years.”——专业度应由你尝试探索的次数与速度定义,不是年资。 你提出一个问题,就让AI帮你验证;你写一个 Prompt,就迅速迭代成果。这个过程累积得越快,就变越专业。
3. 公开分享你的小实验
文章作者最终成功转型不再抑郁,就是因为她敢将自己的 Prompt & 生成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与职场内部。从幕后到台前,机会往往从别人看到你的成果时开始。大公司、媒体、行业合作者可能就因为你的输出主动找你。
给焦虑者一些温柔的指引,给行动者一些实操的建议
如果你正为AI取代自己而焦虑:冷静思考,你能做什么是 AI 无法取代的?比如提炼信息、理解人心、判断价值。专注强化这些人类独特的能力,然后让AI帮你做“重复性”“机械性”工作。
如果你已经开始尝试:别藏成果!写一篇你用AI优化流程、写文案或生成数据分析图的记录型文章。分享到 朋友圈、小红书,坦诚说明你的流程与不足,可能就有人看到然后问你:“你能帮我做同样的事吗?”
结语:AI不是拦路虎,而是效率加速器
你无需被 AI 的噱头或恐惧绑架,更不要让“AI取代”成为难以跨越的思维障碍。真正重要的是:
保持好奇 —— 对未知提问,对工具尝试;
迅速动手 —— 从零到有,只要有实际操作;
把成果晒出来 —— 才有人看见你能做什么。
如文中所说,AI 不关心你的简历,无论你是否是技术人才或非技术人才,它回应的是你的思考与问题。既然未来已来,不如主动上车,让 AI 成为你的效率杠杆,让你的好奇与行动成为时代最锋利的标签。
现在,你准备好用好奇心和行动力,在 AI 时代发光了吗?
欢迎关注热察冷萃,与我们一起用好奇心去“热察”,用行动力去“冷萃”!
#AI时代求职 #好奇心周期 #非技术人逆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