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新生态|AI驱动“政-校-园-企”协同赋能新生态——深化院校专业升级与人才培养,精准服务产业创新峰会圆满结束
作者:微信文章实训中心副主任胡飏在致辞中强调,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的协同育人机制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她介绍,实训中心作为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已形成覆盖多产业链的人才培养闭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庆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向毅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政-校-园-企”协同发展新生态的构建意义重大。他分享了重庆计算机学会在AI和大模型领域的前沿探索,为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峰会围绕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智教育、AI赋能产教融合促进就业、AI+产教融合解决方案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向。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张慧敏分享的“第二期双高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思考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双高背景下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的难点和解决办法,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蒋运承带来的“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智教育思考与实践”,结合案例阐述了该模型在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教学辅导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多模态大模型可精准匹配学生需求并助力教师提质增效,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到数智教育的广阔潜力。
实训中心副主任胡飏以“AI赋能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为主题展开分享,她结合实训中心的实践经验,阐述了AI技术在对接产业需求、升级实训体系、赋能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推动高质量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思路。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杨功元院长分享“聚焦领先级华为ICT学院,共建共享共培ICT卓越工程师”。他介绍了与华为合作共建ICT学院的经验,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培养,打造出适应产业需求的ICT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相关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带来了极具实践价值的产教融合方案。TCL集团产教融合总监吕志进聚焦产业生态融合,结合企业产业积累,提出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产业学院等创新路径,为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新思路;知名企业副总监分享了集课程体系、实训平台、师资培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方案,依托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服务优势,以技术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与产业适配能力,展现了科技企业赋能教育的落地成果。
麒麟软件西南售前支持部总监姚龙详解“麒麟工坊”通过“金课、金师、金教材、金认证、金生态”的“五金新基建”,为信创人才培养提供体系化支撑;中汽智联技术总监田传印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趋势,介绍了共建产业学院、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具体方案。
深圳市科通技术硬蛋产业学院副院长刘昊强调整合芯片产业链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加速人工智能和芯片应用人才培养;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徐进波的“AI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副总经理欧衡广的“北京博海迪AI+产教融合解决方案”,研究院院长吴林托以“以岗带课-以课促就”为核心,分享产教评服务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从企业视角介绍了利用AI技术助力人才培养的实践,获参会者认可。
峰会现场,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多家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发布了“AI+产教融合解决方案”。此次发布的联合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了博海迪的技术优势与产业龙头企业的核心资源,构建了从人才培养、实训实践到就业服务的完整生态链。通过建立创新性的校企协同机制,有效打通了产业需求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企业技术优势与院校教学资源的精准对接。这不仅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更为构建“政-校-园-企”协同发展的新型产教融合生态注入了创新动能,标志着“政-校-园-企”合作迈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全新阶段。
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康平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峰会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产教融合已进入深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政校园企四方形成合力。博海迪将持续发挥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为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本次峰会为教育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实训中心副主任胡飏表示,实训中心将深入落实“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专业优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定制化课程体系与搭建沉浸式实践平台,将产业前沿技术与教学实践无缝衔接,助力院校实现专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智能化转型持续输送“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