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9 10:29

AI时代的当下,真的都要靠AI么?我看倒未必!

作者:微信文章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中,AI已经广泛地流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小到简单的编辑器、视频剪辑软件、其他AI办公辅助工具,大到家里的机器人、街上的无人汽车、工厂里的无人化生产,几乎都能看见AI的身影。

甚至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很多人面临下岗或被裁员的风险,AI的出现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因此,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产品,会导致大量的劳动力过剩。

这是每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结果,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扎心的事实。

还有人认为,AI的出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万事都可以用AI来解决。

甚至写文章、搞文艺创作都可以用AI来代替了,因此也用不着人类全心全意地创作新的作品了。

有人调侃到:“AI来了,我们的工作就轻松了,就不用我们动脑子了!”

还有人说:“创造出新的文艺作品,终于可以靠AI发家致富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我看倒未必!

AI可以是人类工作、衣食住行的辅助工具,如果万事都用AI创造新的产品,那么整个市场将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样品,这样的产品就会失去它的独特性,人性化的、丰富多彩的、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少。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AI无法代替的,这便是文化战线上的优秀作品,还有需要创新、更新换代的现存于市场中的产品。

当我们放大眼界看更广阔的天地,其实可以发现,传统技艺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经过岁月和历史的证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摇身变成了有价值的宝贝。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市场中,这里的优质人才数量稀少。

传承人数量的稀少,带来了产品数量的稀少。

假如这里面的产品都采用批量化的流水线加工工艺,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注重细节的复杂工艺将会被简化,产品的质量也就会随之下降。

毕竟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是假话。

一个小小的紫砂壶,可以用来泡茶喝。但是一个小小的紫砂壶却能在恰当的地方展现出它精雕细琢后的精妙绝伦,这离不开工匠手艺人的精心打磨,和在细节上的描摹刻画。

当我们看见大名鼎鼎的苏绣工艺,变成一幅活灵活现的图画再被呈现在旗袍上的时候,我们常常被这些一针一线的功夫震撼得感叹不已,苏绣工艺之所以能撼动人心,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是在刺绣师的手下被绣出来的,一针一线的工艺都是用心血和时间换来的。

这便是AI做不到的。

在网络世界上,我们看见过这样的新闻“某作者靠着AI写小说赚到了多少多少钱!”。

于是我们被这样的新闻鼓动着,都开始纷纷效仿!

其实,我们始终要坚持树立一个观点:一切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的创新创作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就是舞台,艺术来源于实践”。

用人类大脑创作出来的东西都有些微妙的差别,因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的思想也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不同。

作品的丰富多彩起来,数量多起来以后,又更加能够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为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一抹新的颜色,我们的世界才能因此丰富起来。

假如《哪吒》单单只靠AI来创作,恐怕它就不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剧情了,也就不会走出国门,为大众所知了。

今天的AI虽然已经大量出现,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创新创造就此停住,我们仍然需要用灵活的大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全新的作品,以丰富我们大众的生活。

正视它,用好它,才是正道!

往期回顾:天冷了,记得好好睡觉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的当下,真的都要靠AI么?我看倒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