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9 04:46

AI 赋能课堂,让非遗与旋律绽放新彩——我校教师课程入选市级展示

作者:微信文章


AI 赋能课堂,让非遗与旋律绽放新彩

——我校教师课程入选市级展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当非遗龙遇见生成式 AI

当摇篮曲旋律转化为可视化参数

我们的课堂上正上演着一场美育革新

   近期,我校黄昭荣老师的美术课《中国龙 —— 我在 AI 重绘非遗》与范琳琳老师的音乐课《摇篮曲》双双入选泉州市教育局“泉家育福”之“AI 赋能课堂变革” 特色课程资源展示;多项研究成果在各级平台崭露头角,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鲜活动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01

非遗与AI 共舞:

    美术课堂激活文化基因

   



   

    在四年级美术课堂上,《中国龙 —— 我在 AI 重绘非遗》以沉浸式体验重构传统美育模式。教师紧扣学情,将非遗文化、人工智能与传统美术知识深度联结,构建起跨学科学习网络。课堂上,学生不再局限于笔墨纸砚,而是化身 “数字非遗传承人”:运用 AI 工具提取龙纹的卷曲弧度、火焰纹特征等非遗元素,通过智能软件将传统纹样转化为兼具古韵与科技感的创意作品。





02

音符遇上代码:

    音乐教学开辟智能路径







    音乐课《摇篮曲》则展现了 AI 技术对审美体验的革新。课堂上,学生通过拆解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经典作品的音乐基因 —— 旋律走向、节奏型、和声配置,逐步理解 AI 作曲工具的参数设置逻辑。当西方古典摇篮曲的温柔与中国传统童谣的质朴在数字平台碰撞,学生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此外,我校教师团队成果丰硕:基于上述课程延伸撰写的《智联非遗,融合育人:非遗文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育人案例研究》,已获泉州市教育局推荐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在中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示范案例”征集评选;另一案例《AI 美育助学:人工智能赋能美育自主》则被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推荐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从非遗龙纹的智能重生到摇篮曲的创意新编,此次我校两门课程入选市级特色课程资源展示及案例征集的推荐,是对我校在 AI 赋能课堂教学方面所做努力的充分肯定。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耕 AI 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在传统与科技碰撞的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感受美、创造美,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 END /



编辑|欧阳诗怡

初审|郑艳玲

复审|粘春苗

终审|陈鸿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赋能课堂,让非遗与旋律绽放新彩——我校教师课程入选市级展示